文学和历史引起的个人的虔敬,滔滔无尽,在这涌动的大河上,即便迷失,超乎现实,又有何妨?生活,本身就是喜悦。
《虔敬与喜悦(精)》是一本散文集,全书分为三辑:第一辑“追寻经典”,是关于文学的阅读;第二辑“感知历史”,是关于历史作品的阅读;第三辑“阅读生活”,是对生活的阅读。
聂尔是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山西省作家协会副主席,山西省散文学会副会长,曾获得首届全国青年影评征文一等奖,赵树理文学奖等。 本书收录了由其创作的散文作品,具体收录了《安娜生命中的最后一天》《大众文化,我们的处境》等。
不太严格地说,这是一 本关于阅读的随笔集。 第一辑是关于文学的阅 读,其中的每一篇都涉及文 学史上具体的作家及其作品 ,算是一种个人的对经典的 追寻,或可与渎者诸君共勉 之;第二辑是关于历史作品 的阅读,因为历史本身是无 法阅读的,只能借由作品来 阅读,但所抒发的是关于历 史的感想;第三辑是对生活 的阅读,这里面当然首先是 关于个人的生活,但也极力 地加入了时代的背景和色彩 ,以期进入一个公共的阅读 领域。 文学、历史、生活,此 三者差不多可以构成一个活 着的人的全部。文学旨在思 想,或者它是一种思想的方 式,即艺术;历史指向过往 ,或者它只是一种过往的结 晶,一种可见的残余,但到 底可以从中照见我们自身, 或我们自身所在的群体;至 于生活,生活即是当下,尽 管它是转瞬即逝的当下,非 常地难以捕捉,但每一个体 不都由这些转瞬即逝的当下 编织而成? 文学和历史引起的个人 的虔敬,滔滔无尽,在这涌 动的大河上,即便迷失,超 乎现实,又有何妨?生活, 本身就是喜悦,无论它给予 我们的是什么,意识之光总 能将其浸染和塑造得有形有 色,并最终将其纳入由固有 东西的变革——即文学和历 史的演变——所形成的新的 秩序之中。这不也许正是个 体存在的意义所在吗? 本书中文字敢称随笔, 并非指其在整体上达到了这 一文体的自由而成熟的阶段 ,实际的情形是,这里面的 每一篇的成型过程都是一种 文笔的试验,只不过在每一 次的试验中,个人都恪尽心 力,筚路蓝缕,行至水穷处 而已。 出版是一件既令人羞愧 、又使人光荣的事情,所幸 它虽是一种无可讳言的袒露 ,可同时又潜藏着不必明言 的遮蔽。 写完这个短序,变化就 已经发生了。 就这样吧。 聂尔 2020年10月28日于兰煜 花园
聂尔,生于1961年,山西晋城人,太行文学主编。出版有《隐居者的收藏》《最后一班地铁》《路上的春天》等散文随笔集。文学评论类文章散见于《读书》《小说选刊》《博览群书》《名作欣赏》等处,也写小说。
第一辑 追寻经典
景观与文学
批评为什么重要
伯格曼的天空
安娜生命中的最后一天
纳博科夫的蝴蝶
奥斯丁的世界
本雅明的爱情
波德莱尔的诗和他的形象
福楼拜的鹦鹉
怎样读福楼拜的《情感教育》
“醉舟”兰波,在风中呼啸的遗言
《长日留痕》:一出悲怆的喜剧
卡夫卡和他的《变形记》
第二辑 感知历史
唐素琴的坚硬人生
漂泊者的表情
天真汉的命运之歌
站在哪里看往昔
何为知识人?
大众文化,我们的处境
我的外国文学流水账
第三辑 阅读生活
我的三次高考
慈城行
看不见的大寨
让荒诞照瞎我们的双眼
身在何处,为何读书
游离与回归的悖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