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共六章,内容包括:中国古代兵法与设计、兵法思维与设计哲学、察势与设计材料分析、兵法思维与设计方法、设计的未来等。
设计如用兵,设计实践需行前期调研、收集资料、分析资料、找出问题、分析问题、设计方案、解决问题、整体评估,一系列过程具有严谨的逻辑性。在执行层面,如同选将,有些设计师可堪大任,应变能力、专业素质、道德品行都是为将之才;在发布阶段需要思考信息如何被有效传递,要考虑选择合适的媒体渠道,是走传统媒体策略还是新媒体策略,各占多少比例,依据是什么。在前期调研阶行SWOT分析,同类品牌的优劣势分析,找出对手弱点并强化自身优点,品牌塑造阶段的问题其实在找出问题阶段已经明朗,这是一个整体的系统。这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我们的武器是感知生活能力、问题意识、分析能力、图形与意义的理解、艺术表现能力、媒体策略、展示与反馈,我们要打赢一场社会语境下消费景观的图像战争。
从某些方面来讲,我们行一场的战争,用英国社会学家费瑟斯通的话就是“被源源不断的、渗透到日常生活结构的符号和图像”围。大学如同军校与兵营,学生在此学习如何在未来工作中打赢创意战;教师如同教官,亲身传授自身所学并制订相应的作训计划(在大学里成为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执行作训参谋的职责;教学空间与实践空间如同训练场,依据未来作战需要规划空间、购置设备,明晰作训科目与培养目标并制定作训流程和考评机制。具体到设计学专业,无论是视觉传达设计专业还是环境艺术、产品设计、服装设计及其他专业,更像是行一场符号战争,大致遵循一套图像生产作训计划:调查—分析—定题—创意一解决一执行一评估,其中某几个环节会反复交行。在设计学培养过程中,学生接受图像生产的设计思维与技术基础,跨界学习社会学、心理学、统计学等研究方法,培养问题意识,养成设计思维习惯,学习电脑操作软件、手工制作等多种技,积极备战,比拼创意,以获奖作为战利品。
大学的公共科目为学员的全面发展提供指导,如在设计学视角下如何理解“生产、分配、交换、消费”,学生将创意概行视觉化(图像生产)、传播(媒介分配)、信息传达(信息交换)、提供创意理念以引导受众消费及效果如何(消费),在这个系统中,会用到PEST分析、SWOT分析、田野调查、思维导图、头脑风暴、关系图等多种研究方法,这需要在社会学、哲学、统计学等公共科目中学习或者自学完成。不理想的状态是学生不知所学专业为何需要选这些课,可怕的是学生没有思辨意识,不怀疑、不思考,陈规在《守城录》的《靖康朝野金言后序》中认为京城守卫失败的主要原因是守将“不思则弗得也”。哲学课程的重任是培养思辨意识,尤其是思考司空见惯却又麻木不仁的问题以完成自我修正。整个哲学发展过程,如同一个庞大的组合衡板上,衡板下却只有一根圆木衡木衡取决于圆木的滚动速度、所承受的庞大物体组合的内部构造的稳定性与随机性、地形地貌坦与险峻衡木的材质构造等诸多因素。有衡木前倾触地而物体前移,从而出现前瞻性理论思想,与之并存的是不好的后果;有衡木后倾触底而物体后倾,则容易产生追本溯源的思想倾向,由此产生溯源性理论思想与之并存的后果。物体在移动过程中产生的惯性现象会表现为哲学家的理论思想动态的前后衔接,即矛盾的部分或交融的部分,从某种角度来说,这都是战争的一部分。
由此,让我想到中国古代用兵之法,想到天时、地利、人和,想到诸葛亮的八卦阵、鱼鳞阵,想到计谋,想到三十六计。同时,脑海中与之对应的是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的品牌设计、书籍设计、广告设计装设计、网页设计、APP设计等,然后又想到某些城市的地标性建筑,大力推广的城市形象宣传片,各个国家的文化等。为什么某个国家受旅游者青睐而有些国家不被关注等问题接踵而至,从某种角度来说,这也是一场争夺战。由此,我萌生了阅读历代兵法著作的念头并记录阅读后的心得体会,抛却古代兵法针对现代战争的局限性,以此记录其对我的设计思维和设计实践的影响。
前言
第一章中国古代兵法与设计
第二章兵法思维与设计哲学
一、兵法思维一一知变与不变之道
二、当前设计现状的哲学思考
第三章察势与设计材料分析
一、方法:以关系视角观察与分析
二、战争性质与战争态度
三、察形观势,知己知彼,谋定后动
四、察"将帅",三才之重
五、察"地"并制定对策
六、察"信息"一信息传播模式与媒介选择
七、随机应变,破局思维
第四章布阵,一种精心设计的执行系统
第五章兵法思维与设计方法
一、内容诠释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