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她是小资文化的祖奶奶,是海派都市文化的象征,是孤岛上海绽放的文学之花;她的语言表现力,几乎只有鲁迅能媲美。她时而不被正史所接纳,却一直是文学研究者和爱好者心目中的关键词;对我们来说,张爱玲永远是神秘的……
★
本书运用认同理论,辅以文本细读和女性主义观点,探讨了中国近代社会与历史进程中张爱玲是谁张爱玲文学是什么,以及张爱玲文学在台湾和大陆的接受历程等议题,带我们重回90年代张爱玲热的现场。
★
本书吸收了日本学界注重资料文献的特点,融合了大量来自日本和中国两岸三地的史料,其中不少老报刊、老照片如今难能一见;重现了太平洋战争时期动荡中国、十里洋场的社会风貌,以及乱世中文坛的沉浮和文人的际遇。
★
严谨翔实的文献梳理、细致入微的作品分析和生平考索,让本书既可作为文学研究者的重要参考,又是张迷及文学爱好者的***之书!本书底本《传奇文学与流言人生:张爱玲的文学》是为研究张爱玲专著的先声,98年三联初版后,先后在港台及日本出版,均获好评。
★
此次再版,作者在初版基础上对原文进行增删修订,并纳入了近年来发表的7篇相关作品:细读《色,戒》、追溯张爱玲与许地山的师承关系、张爱玲老照片钩沉,解读林奕含事件与文学少女的命运……议题或着意于考证被遗忘的细节,或侧重比较研究,引发对史实和文学现场的新思考。
★
附录寻张爱玲(系作者亲访上海考察张爱玲故居、拜访张子静先生实录)和张爱玲作品活动年表满足张迷们的好奇心,亦是相关研究不可或缺的注脚!
序
藤井省三(东京大学文学部教授)
战乱中的1943 年,在日本占领区上海,张爱玲如同彗星般出现,以女性不高的视线,描写了在世界大战中崩溃的中华文明与西欧文明的混血都市上海与香港,揭露了传统家族制度对女性的歧视,启发性地告诉人们,新的自由恋爱也不过是用女性与货币交换的现代市场经济之一环,从而成为现代女性文学的先驱。
本书从认同危机的视角首先考察了太平洋战争中的张爱玲文学,继而论及战后中国台湾地区接受张爱玲文学的过程,以及80年代以降张爱玲文学在中国大陆的复活情形。
认同理论集大成于美国儿童心理学家爱利克埃里克森(Erik H. Erikson)20世纪60年代的著作《童年与社会》(Childhood and Society)。埃里克森本人应用认同理论对马丁路德、甘地等人进行了饶有兴味的传记研究。在中国文学研究领域,哈佛大学教授李欧梵(Leo Ou-fan Lee)运用认同理论著有《中国现代作家的浪漫一代》(The Romantic Generation of Modern Chinese Writers)。
该著作中,李欧梵教授论及了林纾、苏曼殊、郁达夫、徐志摩、郭沫若、蒋光慈、萧军等七位文人。近,李教授在给我的信中谦逊地称此书为少作。毋庸置疑,如今,该书已成为经典名著,可以说,在世界各国都能见到通过阅读《浪漫一代》成长起来的中国文学研究者,其中也包括我。
李教授的《浪漫一代》运用认同理论,共时性地考察了中国现代诸作家的精神史。邵迎建的著作则考察了因家庭解体而造成的张爱玲个人的认同危机;因日本的侵略而引起的上海的都市认同危机;由于日本战前五十年的殖民统治,以及战后国民党的专制而造成的台湾人的民族认同危机;经过文化大革命的混乱,70 年代末期发端的改革及与之相关的开放政策引起的社会主义中国国家规模的认同危机。本书通过张爱玲这一个文人,解析了从个人到都市,乃至地域、国家的中文圈多层次的认同危机问题。
我认为,在张爱玲研究中同时引进认同理论和女性主义理论是一种积极的尝试。
二十年前,在我撰写数千字的《浪漫一代》书评之际,曾在引用李欧梵教授散文集中的在西潮的激流中,如何解决中西文化的认同危机?如何重新发现自我?这才是去国十多年来,我一直扪心自问的问题这段话后,写下了以下文字:
或许应当将《浪漫一代》看作摸索文化认同的中国青年知识分子的记录吧。对包括我们日本人在内的东方人来说,由于西洋与祖国两种文化混合而带来的认同危机这一现代问题,决非事不关己。当阅读李欧梵的这本心血之作时,或许我们首先应当赞许的,正是这种苦斗精神。
1952年出生的邵迎建在中学时代遭遇了文革,文革后在四川大学学习日语,毕业后从事了一段时间的翻译工作,1987年到日本留学,旋即进入东京大学文学部研究生院学习。青春期体验了民族大动荡,三十多岁出国移居,从这点看,可以说,邵迎建半生的经历与张爱玲有相似之处。从这个意义上说,也许本书可以与李欧梵教授的《浪漫一代》一样,作为摸索文化认同的中国移民知识分子的自我省视的记录来阅读吧。
1995年3月,邵迎建以本书的原文获得东京大学的文学博士学位。博士论文的部分内容已分为数篇文章在日本的学术刊物发表,颇受好评。由于日本的读书界对张爱玲文学的认识还很有限,十分遗憾,这篇博士论文一时间未能出版。正因为如此,此书的中文版能在中国面世,令人欣喜。此书将受到中文圈读者怎样的评价?作为过去邵君研究生院五年的指导教师,作为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的同伴,我深切地关注着。
1996 年8月13日
日军侵略进攻上海五十九周年之日
邵迎建,籍贯江苏,出生、成长于四川。于1987年留学日本,1995年获日本东京大学文学博士学位。曾任日本德岛大学综合科学部教授,现为东洋文库研究员。出版专著有《传奇文学与流言人生张爱玲的文学》(中文简体版,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8年;日文版,御茶水书房,2002年;繁体中文版,台北秀威资讯科技,2012年)、《抗日战争时期上海话剧人访谈录》(繁体中文版,台北秀威资讯科技,2011年;中文简体版,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年)、《上海抗战时期的话剧》(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年)。
本书为其博士论文修订增补本,有日本学者认为,此著作潜藏着作者寻寻觅觅、寻找自我认同的心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