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为作者《物理社会学》的续篇,贯彻了原书的基本原理,即社会结构是自然界发展的产物,社会规律是自然规律的特殊表现形式。因而社会生活的分解形式是自然过程的组合。因而可以用还原论的原则把高级的社会结构分解为次级的自然结构,实现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链接。作者详细介绍了观察当代社会生活必须的各种普遍的科学概念和原理,并以演绎的方式触及主要的社会论题,结论更加明确和具体。作者以深厚的科学和人文背景做出的解析,方法和结论都深具启发性,适合哲学、经济学、政治学及其它专业理论工作者深入研讨。
锺学富,1939年生,四川新都人,毕业于四川大学物理系理论物理专门化。曾任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副研究员,硕士生导师。1987年赴美为访问学者,在密苏里大学堪萨斯城分校物理系从事固体电子结构研究,并讲授专业课程。现居美国。
单独与合作发表中英文物理论文约30篇
前言
篇 一般理论
章 系统的定义
节 集合和系统
第二节 系统的分类
第三节 大系统 统计规律性
第四节 社会系统
第二章 系统的结构
节 结构的概念
第二节 物质系统的结构分类:静态和自组织结构
第三节 运动系统 软件结构
第四节 思想系统
第五节 人工结构的热力学
第六节 层次结构 低层次的结构性反应
第七节 新特性的产生 自由度缩并
第八节 错综复杂的层次结构
第三章 关系和物理相互作用 因果性原则
节 基本关系
第二节 关系和相互作用
第三节 为何“整体大于部分之和”
第四节 相互作用和因果律
第五节 因果律和变分原理
第六节 变分问题的求解
第七节 能量和信息过程 相互作用和控制
第八节 事物的普遍联系和相互制约自由的概念
第四章 动力学和统计学的必然和偶然
节 实质和非实质关系
第二节 动力学的必然和偶然
第三节 拉普拉斯决定论的错误
第四节 统计学的必然和偶然
第五节 分岔点
第六节 非线性作用和进化
第七节 非线性效应 自催化
第五章 结构和功能
节 功能的概念
第二节 结构和功能
第三节 自主系统
第四节 控制中枢
第五节 机器原理
第六节 结构与功能关系的社会意义
第六章 信息、控制和选择
节 变异度和信息的概念
第二节 信息和关联
第三节 信息和结构、秩序
第四节 信息的控制作用
第五节 选择的概念 信息的选择价值
第六节 信息的三种定义
第七节 特性和关系 人择原理
第七章 意志自由和社会系统的构建
节 为什么要讨论意志问题
第二节 意志就是选择
第三节 选择的因果性
第四节 思维的物理本性
第五节 信息存储和神经系统的物理状态
第六节 选择的泛函 利益原则
……
第二篇 社会系统的构建
第三篇 结束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