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2017年中国戏剧文学是对20世纪中国戏剧文学创作的延续。剧作者在剧本创作的题材、内容、风格和语言等层面有了新的探索,呈现出不同的特点。本书以这一阶段的戏剧文学为研究对象,对其在题材选取、主题呈现、创作风格和名著改编等不同层面进行了整体把握。与此同时,本书讨论了戏剧评奖机制与21世纪戏剧生态的关系,进而对21世纪剧作家的文化心态、审美旨趣和精神境遇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对重新认识中国戏剧文学并为其营造更为自由、合理的戏剧生态有重要的价值。
本书将“梅兰芳与绘画”作为研究的视阈,从梅兰芳书画家学渊源、梅兰芳与书画名家的学习交游、梅兰芳画作艺术风格导赏、梅兰芳绘画与舞台艺术的交互影响四个方面,全面探析书画艺术对梅兰芳个人修养与舞台艺术所产生的重要作用。
宋宇,1987年5月生于河北保定,文学博士,毕业于南开大学文学院,现为河北大学文学院讲师、博士后。主要从事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主持河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与河北省社会科学发展研究课题各一项,在《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河北学刊》《现代中国文化与文学》《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等刊物发表学术论文十余篇。
引言:
第一章 世纪论辩与戏剧形态类型的划定
第一节 破镜重圆: 戏剧生态的“格局”与“动向”
第二节 旧梦重温:剧坛掌故的“复出”与“重写”
第三节 旧识新交:世纪剧坛的“外援”与“新作”
第二章 题材的撷取与写实传统的复归
第一节 宏大叙事中的情感书写
第二节 历史呈现中的当代反思
第三节 主流戏剧中的英雄塑造
第三章 境遇的呈现与文化焦虑的镜像
第一节都市人的情感焦虑
第二节 底层人的生活困境
第三节 民间文化的两难选择
第四章 观念的调整与创作风格的形成
第一节现代语境与民族语汇的元素渗透
第二节写实传统与写意手法的结构衔接
第三节先锋姿态与大众文化的市场融合
第五章经典的改编与原型故事的剧场搬演
第一节二度西潮:引入剧目中的原味经典
第二节文体转换:改编剧本中的小说故事
第三节原型阐释:现代戏剧中的传奇元素
第六章奖项的评定对戏剧生态的影响
第一节政府评奖与剧作家的身份焦虑
第二节民间评奖与剧本中心意识的回归
第三节校园评奖对现代戏剧观念的引导
附录部分:
a.涉及剧本出版书目与所刊杂志的索引
b.作品所获奖项与所属年份的表格整理
c.剧目演出场次与票房情况的数据统计
梅兰芳在舞台之上所取得的耀眼成就,让人们忽视了他在绘画领域的卓越表现。当我们打开梅兰芳所创作的一幅幅卷轴时,才惊异地发现,原来他还是一位专业且艺术精深的画家——舞台之外还有另一个梅兰芳。
我们回顾梅兰芳的一生,会发现绘画艺术在他的生命历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有着深厚文化家学渊源的梅兰芳从小在祖、父辈的耳濡目染下便对绘画充满了浓厚的兴趣,对家中旧藏字画进行临摹与仿写。青年时代的梅兰芳更是有意识地结交了戏曲圈之外的诸多文化界的名流,其中不乏当时的绘画名家。他正式拜师王梦白,随后又拜齐白石、汤定之为师,陈师曾、金拱北、姚茫父、汪霭士、陈半丁等大批画坛精英皆曾指导过梅兰芳的绘画创作。梅兰芳在众多名师的指导下,画技日益精进,形成了自己的风格。梅兰芳的绘画秉承的是中国文人画写心言志的美学精神,他的作品细腻含蓄,格调品位高远,清丽雅致,潇洒自然。他一生几乎只画花鸟竹菊与仕女佛像,甚少在山水画与书法上下过功夫。这与他受到海派绘画的影响与自己的偏好有关。他的绘画从题材到趣味上可以看出对南北两派的调和,他的花卉小品在韵味上力求平淡高雅之气,但在构图与设色等视觉效果上大量融入了海派的技法。他笔下的花鸟人物画更多表现出的是一种工笔式的细腻之感,并结合了写意的用色与布局,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画风。这样的绘画风格与他个人在戏曲舞台上所追求的艺术审美是一致与契合的。
艺术之间本就具有相通性。梅兰芳学习绘画,对戏曲工作亦是大有裨益。他所创排的古装新戏,很多服饰、头面、动作的革新皆源自对中国传统仕女画与雕塑艺术的借鉴。学习绘画之后的梅兰芳,在艺术素养上得到了极大的提高。中国的绘画艺术与戏曲艺术皆讲求写意性,追求一种需要借助客体的空间想象才能体悟到的绵绵不断的意境美。可以说梅兰芳从绘画中汲取了一些对戏剧有帮助的养料。我们今日所看到的“梅派”艺术的中和典雅,雍容华贵,品格高雅,很大程度上与梅兰芳学习绘画,陶冶了性情,提升了自身的艺术素养有关。
梅兰芳的一生与戏曲和绘画皆结下了深厚的情缘。对于他,绘画不仅培养了性情,提升了艺术造诣,还对戏曲革新起到了推动的作用。绘画帮助他结识了诸多的良师益友,甚至在困守上海,无法登台演出时,还成了他解决日常衣食住行的养家方式。而今我们还应该看到,氍毹之下的梅兰芳不仅是戏曲大师还是一位专业且技艺精湛的画家。我们应当重视与挖掘梅兰芳在绘画方面的艺术与学术造诣,从而更加立体与全面地了解这样一位传奇大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