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隧洞中穿行》以故乡雷州为起点,以亲情、友情为主线,通过原生态的笔法,真切记录一个新深圳人对故乡风物的怀念,以及安居深圳的笃定与憧憬。该书共五个小辑,内容涵盖了乡土情结、个人成长史、以文会友、日常琐碎等多个方面,这些文字勾连起来,恰好建构了作家绘制的一幅精神地图。第一辑“凤凰树下”,记述了生动有趣的乡村往事,表达对故乡的思念和热爱。第二辑“一棵树的成长”,是作者成长的记录。第三辑“与光阴同行”,是作者身边挚友良师的白描剪影。第四辑“石头会说话”,是作者对生活的感悟,通过小细节大道理,证明生活的箴言往往隐藏在最平实简单的人间烟火之中。第五辑“琐事如烟”,是世间杂事的回溯,读来亲切自然,若一泓清泉沁人心脾。
在《在隧洞中穿行》中,孙善文以文字为媒介,穿行于农村与城市的空间中,穿行于生活和时间的隧洞中,将故乡与城市紧密相连,也串联起一段段现实与虚无。文章或知趣达意,或活泼诙谐,或生动优美,行文顺畅自然,文风朴实清新,为读者提供真切的体验和独特的思考。该书所选散文作品大多发表于纯文学刊物和省级以上报纸,其中5篇先后50多次被选用于全国各地中学语文试卷。
散文的力与重
耿立
我对散文往雅里写是很
警惕的,特别是对标举散文
是美文,也心存怀疑,当下
对美文的提倡更是应该修正
,在散文家那里,散文就是
修辞的功夫,是一些人生的
感悟抒怀,抒发一些小哲理
,找一些小片段卖些回忆,
也多是温馨与温婉。牵扯亲
情,也是无伤大雅的不触及
人情冷暖和伦理幽暗的书写
。我总觉得他们的精神谱系
是朱自清的《荷塘月色》、
梅雨潭的《绿》,即使《背
影》这样的散文,是不测量
人性的恶的,是没有抗议和
反叛的,是散文的家臣顺民
。
在善文把散文集《在隧
洞中穿行》送我阅读的时候
,我总想,散文的力与重量
到底在哪里?
我以为,散文的力与重
量唯真不破,这个真,是由
“我”承担的,在很多的散文
家那里,“我”是单面的,甚
至是狭窄的,只负责“貌美
如花”,而对那些残破甚至
突破美与善更加真实的人性
或生活状态,采取自闭症似
的生存态度,甚至是盲视、
无视。
那些父老的艰困和愤怒
在“我”这里没有了,那些粗
粝的生活场景被遮蔽了,那
些自我精神的困境和危机被
消解了,社会地方复杂性,
被规划到美文的狭窄轨道,
其实说白了,这是思维的惰
性和精神的惰性,在所谓安
全的同质化轨道运行,其实
我们看到过很多的假崇高、
伪道学,他们过滤掉那些最
本真的部分,散文成了最“
卫生”的文字,其实这样的
文字,就是作伪和撒谎。
所喜的是,我在善文的
散文里,读到了没被同质化
的优秀因子。他写七岁童年
时,弟弟在池塘溺水而死,
“母亲刚从农田赶回来,脚
上还满是泥浆。她在地上打
滚着,汗水沾着泥沙把她变
成了一个泥人,那撕心裂肺
的哭声令人无不动容。祖母
哭唱着回忆起倌弟实在太短
暂的一生”。那种痛,数十
年仍烙印在父母的骨髓深处
,多年后善文的儿子因为贪
玩,几小时失去联系,全家
出动寻找,而儿子回来后,
善文的父亲一言不发,默默
地把自己关在房间中,母亲
却整个哭成了泪人,如此凄
然的哭声,令妻子满脸诧异
,但善文却是听懂了,因为
这与当年的哭泣实在太像了
。
我喜欢这样质朴的原生
态文字,不避生活的痛,这
应该是当下散文补上的一课
。善文写道,当年弟弟溺水
后,祖父再也不让他去游泳
了,有一次他偷偷跑到村子
前面的河里游玩,没想到被
祖父知道了。祖父则拿着绳
子,用力抽打着,把他打得
遍体伤痕。同时,由于担心
捉水蛇时碰上毒蛇,蛇也不
能提了,祖父甚至将煮蛇的
砂锅整个打碎了。小时候,
由于太贪玩,有时祖母穿行
于各个巷道寻找善文,他甚
至会故意不回应她,但当祖
母着急的呼唤声一发出,他
会第一时间像被线牵上一样
回去,毫不迟疑。
善文的叙写,是质朴的
,好不炫技,我知道,他写
过多年的散文诗,我怕那种
所谓的诗意浸透他的散文文
字,所幸,他没有把散文诗
的毛病带入散文。我不是反
对诗意,我是反对那种轻薄
。我觉得,散文应该回归到
那种最本质的品质:真。真
挚、真诚,回到选材的真、
叙事的真、精神的真、这是
一种信,对文体的信、对生
活的信、对读者的信。回到
修辞立其诚,回到散文大厦
的根本,让散文不轻佻,不
挤眉弄眼,不搔首弄姿,不
假面不画皮。精神的信,才
有文本的信,精神的诚实和
真诚才有散文文本的诚实和
真诚,这才是散文之美,美
在本真。
我记得奥威尔曾讲过:
在欺骗成为普遍现象的时代
,讲真话就是革命行为。奥
威尔的话是可作为散文写作
者的提醒的。我在广州南沙
一次散文讲座《谈当下散文
创作诗意与小说化陷阱》曾
阐释景凯旋先生的一段话:
中国文学自有其高蹈的传统
,面对现实往往是轻盈的转
身。可世上还有一种文学叫
人道主义,在它的法则中,
真比美更为重要。像陀思妥
耶夫斯基的《死屋手记》、
契诃夫的《第六病室》,便
都是人类艺术的精品。要理
解它们,得进入另一种文学
范畴。
是的,在善文的散文文
字里,我再一次地印证了,
真比美更重要,凡是善文感
动我的文字,都是那种质朴
的呈现,比如他写祖父的死
,我读到了这种跨老人遗体
可免除灾祸的奇异风俗,善
文写道:
祖父尚未入殓,我和弟
弟、妹妹长跪在他的遗体前
。祖母说,你们几个都从祖
父的遗体上跨过吧!这样往
后遇到什么危险和困难,他
就会助你们逢凶化吉。
善文住在深圳二十多年
,现在仍是个漂泊的灵魂,
他追问,一个地方要住多久
才算故乡。是的,回不去的
才叫故乡,或者说,故乡是
在纸上的,故乡给予善文的
滋养,影响着他的文字行走
的姿势和端庄的仪态。我说
这来自雷州的河流山川,来
自那些雷剧,那些故乡的图
腾石狗。“石狗源于乡野,
造于乡野,存于乡野,生于
乡野,旺于乡野,它没有庙
堂官府门前石狮的威风、尊
贵,但却依然可以将狗固有
的平朴、忠诚、侠勇的精神
在绵远的光阴中世代演绎,
这与故乡人的性格颇为相近
,宽厚却不乏豪爽,忠诚却
不乏坚韧”。
善文有一个记载他祖母
的故事:记得有一次,当时
只有祖母一人在
孙善文,广东雷州人,现居深圳。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作品散见于《人民日报》《光明日报》《散文选刊》《散文》《天涯》《山花》《延河》《湖南文学》《山东文学》《西部》《诗刊》《星星》等报刊,入选多种散文、散文诗年度选本,被选用为多地中学语文试卷。出版散文诗集《行走的树》。
第一辑 凤凰树下
一条叫南渡的大河
凤凰树下
故乡的石狗
祖母
关于祖父的记忆
想起看雷剧的时光
我与故乡的池塘
回家过年
高度
第二辑 一棵树的成长
一个地方要住多久才算故乡
故乡的番薯
在城市的隧洞中穿行
一棵树的成长
一叶莲
与芳为邻
理想有光芒
想飞的鱼
阳台传来鸟鸣
我不是吃素的
第三辑 与光阴同行
丑人钟国康印象
陈文老师
行者彭双龙
惟勤为贵
一把手
与光阴同行
第四辑 石头会说话
人要一点一点活着
活法
隐语
梅田影院
旅游、诗及远方
兰之梦
石头会说话
撑得住
吃一餐少一餐
第五辑 琐事如烟
起个好名
卖币
乡情的味道
古画
沙岭坡纪事
晨露的去向
心有多大,城有多大
后记 在城市与故乡之间穿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