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精选10个国家的30余篇外国经典小说进行导读,自文艺复兴时期小说到当代欧美最新的获奖小说,勾勒出小说作为一种文学载体在西方发展演变的历史。每篇导读由作者简介、作品梗概、作品赏析、引申阅读和关键词组成。
法国文学
新时代的泰坦——弗朗索瓦·拉伯雷《巨人传》
一部反思“理性”的哲理小说——《拉摩的侄儿》导读
一部时代的现实主义小说——司汤达的《红与黑》
浪漫之殇——福楼拜的法利夫人》
一部富有寓言色彩的哲理小说——巴尔扎克《驴皮记》导读
科学时代的小说现代化实验——龚古尔兄弟的《热曼妮·拉塞朵》
存在与历史——米兰·昆德拉的《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
叙事迷宫——阿兰·罗伯一格里耶的《橡皮》
审视被割裂的文明——论勒克莱齐奥的《沙漠》
“海滩人”的哲思——亚诺的《暗店街》
英国文学
永远的理想国——《鸟托邦》赏析
传统与现代的双重悲剧——托马斯·哈代《德伯家的苔丝》
双性话语的哥特经典——艾米莉·勃朗特的《呼啸山庄》
无限涌动的意识之流——论弗吉尼亚·伍尔夫《海浪》
政治寓言小说的讽刺艺术——乔治·奥威尔的《动物农场》
指环、剑与巫师——《魔戒》系列意象研究
“魔杖”的反现代性思考——论《哈利·波特》系列小说
德国文学
内心独白的书信体小说——歌德的《少年维特之烦恼》
俄国文学
灵魂深处的多重奏——陀思妥耶夫斯基《罪与罚》赏析
圣愚文化的启示——从《安娜·卡列尼娜》噩梦中“乡下人”形象说起
美国文学
侦探推理小说的范本——爱伦·坡《失窃的信》赏析
想象的中国——论赛珍珠的《大地》
隐藏的冰山——海明威《弗朗西斯·麦康伯短暂的幸福生活》的蒙太奇叙事
后背上的那棵树——托妮·莫里森《宠儿》中的创伤书写
瑞典文学
生态批评视域下的童话小说——塞尔玛·拉格洛夫的《骑鹅旅行记》
日本文学
日本自然主义文学扛鼎之作——岛崎藤村的《破戒》
无法探知的——论《竹林中》的文本召唤结构
拉美文学
《小径分岔的花园》的空间叙事解读
魔幻·孤独·循环——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
加拿大文学
女性艺术家的成长——艾丽丝·门罗的《你以为你是谁?》
吃与被吃的两性悖论——玛格丽特·阿特伍德《可以吃的女人》
后记
小说作为一种文学体裁,发展到今天不过两百多年的历史,但讲故事的传统却源远流长。当原始入围着篝火团坐,或守着火种度过漫漫长夜时,讲故事就成为人类特有的一种消遣娱乐方式。这样看来,叙事理所应当成为文学关注的核心。
西方文学的叙事性特征奠定于古希腊罗马时期。荷马史诗辉煌的开篇使后世文人不得不将关注重心放在叙述方式上,探究如何讲述才能吸引听众。希腊戏剧紧凑的结构安排同样将关注点放在叙述上,利用悬念、发现和突转来吸引观众,让观众的情绪跟随剧情发展变得如醉如痴,直至随悲剧主人公的毁灭戛然而止。小说的兴起伴随着中古英雄史诗的衰落,横空出世的长篇叙事性作品《堂吉诃德》已经现代意义上的小说,加之被奉为短篇小说圭臬的《十日谈》,小说——这种无韵的散文体脱颖而出。也许是因为打破了文字在韵律、格式上束缚,作家可以将注意力更多地放在叙事技巧和内容上,小说自此成为发展很迅速、传播很广泛的文学样式。在过去的两个世纪里,小说从现实主义,到现代主义,又蜕变为后现代主义小说,直到今天的网络小说。小说的发展,见证了人类在飞速变化的社会变迁过程中的心理历程。我们试图通过追溯小说的前世今生,了现代外国文学中叙事文学发展昀脉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