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具有多重价值内涵的活态文化遗产,传统村落蕴含着巨大的文化价值,尤其是在如今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传统村落更是成了极具开发潜力的旅游资源。
《何处炊烟寄乡愁:传统村落及其旅游开发路径研究》从旅游视角出发探讨传统村落的保护和发展,并结合实例分析了作为一种旅游资源的传统村落,应该如何去开发与利用。这种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写作方式,便于读者从书中较为全面地了解传统村落及其旅游开发路径的相关内容。
传统村落,又称古村落,是我国具有一定历史、文化、科学、艺术、经济、社会价值的村落。它承载着我国农耕文明的历史记忆,寄托着中华民族的集体乡愁,是中华民族文化的根脉。因此,我国对传统村落的保护和发展非常重视。
自2012年中国传统村落名录保护制度正式推行,到2019年,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文化和旅游部、财政部等七部委共公布了五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6819个村落入选该名录。然而,目前我国传统村落的保护和发展仍然有一些问题亟待解决,如一些偏远的传统村落仍缺乏保护、部分传统村落被过度开发等。如何在经济快速发展的时代,既实现传统村落的经济价值,又保证它们不遭到破坏,这如今已成为众多学者研究的重点问题。基于此,笔者从旅游资源的角度出发,具体分析了传统村落的保护及其旅游发展的现状,最终撰写了《何处炊烟寄乡愁:传统村落及其旅游开发路径研究》一书,希望本书能够为传统村落的旅游开发提供一些参考与借鉴,为更好地建设传统村落提供一定帮助。
本书分为六章,笔者非常注重这六章内容的结构安排。首先,笔者将前两章作为本书的基础内容,分别研究了传统村落和传统村落文化的各个方面。具体来说,第一章分析了传统村落的源流、空间构建和文化传承;第二章探讨了传统村落文化的特征、功能、形态及其核心文化的演变,这样的内容结构安排以便读者了解传统村落及其文化对我国所具有的重要价值。其次,笔者在第三章结合自己的调查,分析了传统村落的保护和发展机制,详细阐述了传统村落如今面临的困境,并在此基础上论述了传统村落的保护策略和发展机制。最后,笔者用三章内容重点分析了传统村落的旅游开发。第四章,笔者根据传统村落旅游文化发展的趋势,进一步研究了传统村落旅游的开发目标和整体规划,并对现行的旅游村落形态变化类型及特征进行了探讨。随后,第五章对传统村落旅游资源进行了全面研究,包括传统村落旅游资源的类型、构成要素、价值评估,以及开发的意义、原则和模式。第六章则是对传统村落旅游开发路径实践案例的分析,这些案例所涉及的传统村落包括北极村、蒲家庄、朱家峪等。
作为具有多重价值内涵的活态文化遗产,传统村落蕴含着巨大的文化价值,尤其是在如今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传统村落更是成了极具开发潜力的旅游资源。本书从旅游视角出发探讨传统村落的保护和发展,并结合实例分析了作为一种旅游资源的传统村落,应该如何去开发与利用。这种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写作方式,便于读者从本书中较为全面地了解传统村落及其旅游开发路径的相关内容。当然这只是本书的特点之一,本书还有以下两方面特点:
第一,本书从多方面系统地梳理了前人对传统村落的相关研究理论,对他们的研究成果进行了归纳阐述,有助于读者了解传统村落各方面的研究现状。
第二,本书的结构安排合乎逻辑,便于读者理解。从整体来看,本书六章内容可划分为三部分,依次为传统村落、传统村落文化、传统村落旅游开发。具体来看,每章的内容不仅有纵向的内容安排,还有横向的内容安排。例如,在第一章中,首先进行了传统村落研究综述;其次对传统村落的相关概念进行了界定,这两节都是对传统村落横向的内容安排;最后分析了传统村落的历史沿革、传统村落的空间构建和文化传承,这是对传统村落纵向的内容安排。
本书在撰写过程中得到了一些好友和同事的支持和帮助,也受到了前人研究成果的启发,笔者对此表示衷心的感谢!另外,由于笔者水平有限,书中难免存在一些疏漏之处,敬请广大读者和学者批评指正。
王晖,女,汉族,祖籍河北省,出生于湖南省蓝山县。中国共产党党员,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主要研究领域:产业经济、文化旅游。近年来,主持参与国家、省部级课题20余项,以独著或作者形式在SCI、CSSCI及其他核心学术期刊发表30多篇论文。对休闲农业、乡村旅游、文化生态保护、文化“活化”以及保护性旅游开发等问题进行了长期思考,在丰富的调研实践中探索符合不同区域地脉和文脉特征的中国传统村落文化“活化”及保护性开发路径。
第一章 传统村落的源流及其空间构建、文化传承
第一节 传统村落研究综述
第二节 乡村、聚落、传统村落的概念界定
第三节 传统村落的历史沿革
第四节 传统村落的空间构建与文化传承
第二章 传统村落文化的形态分析与演变
第一节 传统村落文化研究综述
第二节 传统村落文化的特征与功能
第三节 传统村落的文化形态分析
第四节 传统村落核心文化的演变
第三章 传统村落保护与统筹发展机制
第一节 传统村落面临的困境
第二节 传统村落的保护策略
第三节 传统村落的发展机制
第四章 传统村落旅游开发——传统村落保护的现代化途径
第一节 传统村落的旅游化发展及其影响
第二节 传统村落旅游的开发目标与影响因素
第三节 传统村落旅游的整体规划
第四节 旅游村落形态变化类型及特征
第五章 传统村落资源利用——-传统村落保护的可行性路径
第一节 传统村落旅游资源的类型与构成要素
第二节 传统村落旅游资源的价值与评估
第三节 传统村落旅游资源开发的意义与原则
第四节 国内外传统村落旅游资源的开发模式
第六章 传统村落旅游开发路径实践案例分析
第一节 祝会村
第二节 北极村
第三节 蒲家庄
第四节 杨家埠
第五节 朱家峪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