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化发展过程中,城市地理学出现“流空间”转向,空间网络成为研究热点。
《长三角地区城市群落结构演化及其空间模式研究》立足于网络化时代城市群高度集群发展的背景,融合城市地理学、城市生态学新理论和方法,就中国集群程度高的区域——长三角地区的群落结构演化进行深入研究。力图构建群落结构量化分析框架,剖析长三角地区复杂和相互嵌套的集群网络,揭示城市群体结构时空分异规律,对于建设中国城市群体结构演进理论和指导城市群规划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长三角地区城市群落结构演化及其空间模式研究》可供城市地理学、城市规划学等领域的科研和管理人员参考使用,相关研究框架与分析方法可为空间规划实践提供有力指导。
随着全球化、信息化与城市化的高速推进,城市集聚成群已成为全球竞争与国际分工的重要空间形态,城市群体的空间组织形式也已从规划有序安排的规模等级结构转向自组织的多中心、嵌套式结构,城市间具有方向和强度的实质要素流成为影响城市间关系的重要依据。国内外学者从不同视角围绕城市群体结构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但现有研究对城市群体空间的动态研究及演进理论提炼不足,相关研究多从宏观层面结构着手,对于城市内各个维度和各个层面要素形成的复杂集群结构及结构间的耦合机理缺乏系统性的整合框架。如何运用复杂网络分析方法,将全球化和信息化背景下城市间多元结构和动态演进结合起来,挖掘城市群落内部结构的动态多样性和结构成因多源性,成为本书的重要出发点。
长江三角洲(简称长三角)地区的发展面临众多方面的挑战。相比美国等国家发育成熟的城市群,长三角地区内部相互联系不够紧密,城市之间的竞合关系层次较低。对于处在发展和整合关键时期的长三角地区的空间结构,探索现阶段其内部城市空间的复杂网络特征和演变趋势,是制定正确的空间发展策略,有效推进要素良性运作、结构优化和功能提升,促进结构效益提升和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必然之举。
本书运用城市经济基础理论和“城市流”的思路,以城市对外服务流来表征城市群落结构中关键性相互作用和联系。在测度可达性大小、城市对外服务价值的大小和组合特征的基础上,通过相互作用模型构建城市间相互关联,结合复杂网络分析方法对三类(生产性、生活性、公共性)对外服务作用下的群落结构体系进行量化分析,识别不同时期城市群落的空间结构模式,并剖析其演化的驱动因素和机制,以期为城市发展格局优化、城市群落整体功能提升提供理论支撑,进而提出促进城市群落一体化格局发展与完善的相应对策。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标与研究意义
§1.3 相关概念界定及分类标准
§1.4 研究思路与研究内容
§1.5 研究区概况与数据来源
§1.6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第2章 国内外研究进展
§2.1 城市群体空间结构研究
§2.2 群落生态学研究
§2.3 城市对外服务相关研究
§2.4 研究评述
第3章 城市群落结构动态演进的理论框架
§3.1 理论基础
§3.2 群落结构的构成与核心载体
§3.3 复杂网络对群落结构的解析
第4章 长三角城市的对外服务能力测度
§4.1 城市对外服务功能的类型划分
§4.2 城市对外服务能力的测度方法
§4.3 城市对外服务能力的测度结果
第5章 基于复杂网络的群落结构动态演化分析
§5.1 城市对外服务关联的构建
§5.2 生产性服务群落结构演化
§5.3 生活性服务群落结构演化
§5.4 公共性服务群落结构演化
第6章 不同群落结构的关联性分析与结构模式识别
§6.1 不同群落结构关联性分析
§6.2 城市群落结构识别方法
§6.3 长三角城市群落结构模式的识别
第7章 群落结构演进的动力机制与策略探讨
§7.1 城市群落结构演进的动力机制
§7.2 城市群落结构演进过程中的主要问题
§7.3 城市群落结构组织优化路径与对策
第8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8.1 研究结论
§8.2 创新点
§8.3 问题与展望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