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者曾于2016年到阆中古城考察,对三才书院有一些肤浅的了解。书院山长信任笔者,请为其书作序。笔者并非研究家庭伦理问题的专家,但是在初读书稿之后,深感《门里家风》理论正确、深入浅出、联系生活,很接地气,应当能够对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普及产生巨大作用。作为国际儒学联合会教育传播普及委员会主任,笔者愿意向读者推荐此书,让我们来感受文化自信的力量,去探寻家国兴盛的秘方。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脉,儒学则是传统文化的主要组成部分。儒学的根在哪里呢?就在中华民族历代传承不绝的血缘中,联系着所有血缘亲属的“家”,则是这一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承载者。《大学》说:“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可见“家”在人的内在道德修养和外在事业之间是一个重要的环节和枢纽。一个人若想取得事业上的成就,首先必须管好自己的家,因此有“家和万事兴”“夫妻和睦”“妻贤夫祸少”“父慈子孝顺”等俗语。
一个家庭是否和谐、和睦,关键又在于这个家庭是否有一个好的家风。中华民族自古重视家风、家道建设。传说西周时期的周文王的祖母太姜、母亲太妊、妻子太姒就是三位非常贤德的妇女,由于有了他们的辅佐、教育,才有了周朝八百年的江山,成为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生动例证。《三字经》记载的“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说的就是古代圣贤孟轲的故事。孟子自幼丧父,但能够成为孑L子学说的继承人、儒家的“亚圣”,就是由于他的母亲非常重视子女的教育问题。宋代伟大的民族英雄岳飞之所以能够在国家危亡的时候,不顾个人的安危奋勇杀敌,而且在受到奸臣迫害的时候仍然能够忠诚于国家,正是由于他的母亲在他的背上刺了四个大字——精忠报国。可见良好的家风家道对于孩子是最重要的人生第一课,只有上好了这一课,孩子长大了才能够成为家庭的支柱,社会的栋梁。历代贤人君子编写了《颜氏家训》《朱伯庐治家格言》《曾国藩家书》等等大量进行家风家道教育的重要著作,成为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历史上多少帝王将相二世而亡,多少豪富权贵富不过三代,究其原因,多是娇生惯养,放纵恣肆,养了一群败家子;而真正的名门望族,无不重视家风家道建设,古来留下了“忠厚传家久,诗书济世长”“耕读传家”“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等等治家格言。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5年春节团拜会上的讲话中指出,“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重视家庭、重视亲情。家和万事兴、天伦之乐、尊老爱幼、贤妻良母、相夫教子、勤俭持家等,都体现了中国人的这种观念”。不仅古代是这样,就是在现代化的今天,只要人类仍然以家庭的形式进行种族繁衍,情况依然如此。
张新强(字同人),阆中三才书院山长,长期从事传统文化教育、普及和推广,十余年来,向社会赠送《弟子规》35万余册;传统文化光盘20余万张:销售《群书治要》和《风水宝典》累计6万余套,现立志为千年盛世培养一批易经、罗经、天文和汉字博士,让文脉永续、国运永昌。目前正准备出版《门里家风》和《汉字会说话》两部专著。
门里家风·上篇
虚怀若谷为无为/张丕白
门里家风三才同辉/税勇
门与家/戴仕强
陈氏家教家风造就巍科重臣/袁勇
《易经·家人》的家道文化解/朱启经
重谈“养不教,父之过”/郑华
诗书相传的蒲家大院/蒲仕川
让家风与国风共振/廖茂林
老樊油茶/东方
家教家风与阆苑书香门第/刘先澄
门里家风·中篇
论道德沦丧与道德重塑/邱述学
良门家风之中国精神/杨虎
门里家道古阆风/李文明
与时偕行追寻祖先的智慧/同人
植物放生与家风建设/王朝治
浅谈家风/善元
这是绿叶对根的敬意/墨骥
我也谈谈“孝”/王建新
崇文尚武的“开口董氏”/董永强
清白孝悌家风,成就千年望族/乔俊文
门里家风·下篇
家训家风,家族昌盛的基因密码/任宝菊
书香传家好家风/景湘
家国安宁见太平/陈的
尽忠报国/姬乃军
罗盘上的“家”与“冢”/靳伦新
天下兴亡我的责任/高震东
家风看“三早”/瑶琴
山长:一脉相承一千二百五十年/侯开良
《庭帏杂录》与李氏家风/陈延斌
阆中鲜氏家训/李文福
一部家训育十代廉官/任文禄
天地之门仙道阆中/冯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