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 序
宋代词人晏殊曾作《采桑子·时光只解催人老》:时光只解催人老,不信多情,长恨离亭,泪滴春衫酒易醒。梧桐昨夜西风急,淡月胧明,好梦频惊,何处高楼雁一声?
时光匆匆,每时每刻都在催人变老,却并不理解人世间的多情,那些滴到衣衫上的泪水和长亭送别的离恨别愁,纵使醉酒后也无法忘却。
不知不觉就老了呢,而今我已年过花甲,人老多情,空闲的时间总是会想起从前的种种,逝去的父母、年幼时的伙伴、读书时的师长、工作后的同事,还有一些苦辣酸甜的事情……想得多的,是我的村庄,留下我童年记忆的村庄。犹记得,我脑袋上顶着一撮毛,跟着父亲去赶老街,煎包、煎豆腐、丸子汤、烧饼、油条、馓子、麻花、糖球、韭菜馅的饺子、鸡蛋饼看得人目不暇接,馋得我口水直流。那条老街,那个村庄,那些美好的记忆,深深地扎根在我脑海里,每每想起,就如过电影般一幕幕浮现出来。写这本书,就是想把这些记忆串成花絮,一方面方便自己怀念当初,另一方面,将这些关于乡村的记忆镶嵌在历史的橱窗里,能够让后来者都知道它、了解它、欣赏它,让他们知道,一路走来,乡村,曾经穿越千百年的风云烟雨,曾经奔驰过叱咤风云的金戈铁马……
之所以命名为遥远的乡村,也是出于一种缅怀。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乡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那一条条狭窄的老街,那一座座破旧的茅草房,那一片片浑浊的池塘……都已经消失。但是,每当念起那个养育了我的童年、青年的村庄,那片点燃了我的激情、理想的热土,淡淡的乡愁就蔓延开来,丝丝缕缕又火热异常。写下这本书,是为了纪念,我,和跟我有相似经历的人,曾经走过的岁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