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分为作家评论、作品解读、历史透视、理论探讨四辑,包括“毛泽东与新中国文学”、“新中国年代的郭沫若与茅盾”、“感念梁斌”等文章。
《文学多维度》中的内容是为了回顾和总结中国当代文学批评家的理论研究与批评的历程,以及他们为中国当代文学所作的贡献,也为了进一步推动我国的文学事业,由作家出版社特别组织编辑的,辑中选择了有代表性的当代评论家张炯的作品,这些集子都是他在自己文学研究与批评作品中挑选出来的。这不仅仅是批评家自己的成果,也代表了当今文坛批评界的最高水准,同时它又以不同的个人风格闪烁着这些批评家们独立的睿智光芒。当代中国的文学史,是当代中国社会史的重要组成部分。当代中国文学的发展从来都是与文学批评紧密相连的。自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30年间,中国作家们创造了一个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学的新历史辉煌,这中间文学批评发挥了应有的特殊作用。
张炯,1933年11月生于上海,原籍福建福安,1948年参加革命,在福州从事学生运动,并加入中国共产党,1949年3月底奉命到农村开展武装斗争,曾任闽浙赣人民游击队第三支队政委,同年与南下人民解放军会师,至第十兵团司令部机关和直属部队工作。1955年入北京大学学习。1960年分配到中国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做研究工作,曾任副研究员、研究员,研究室主任,副所长,中国文学函授大学校长,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副会长,《诗探索》和《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丛刊》编委,《作品与争鸣》月刊主编,《评论选刊》杂志社社长。上世纪90年代曾任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兼少数民族文学研究所所长、《文学评论》主编。现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学术委员会委员兼世界华文文学研究中心主任、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兼理论批评委员会主任、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会长、世界华文文学学会名誉会长,并兼任湖南大学中国语言文学院院长、国家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领导小组文学学科专家组组长、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博士生导师。主要著作有《社会主义文学艺术论》、《毛泽东与新中国文学》、《新时期文学格局》、《文学的攀登与选择》、《走向世纪之交》和《张炯文集》等等16种,主编有《新中国文学史》上下卷、《中华文学发展史》3卷、《中华文学通史》10卷、《中国文学通典》4卷。所主编的《新中国文学50年》获国家图书奖提名奖,《新中国文学史》和《中国文学通典》获中国图书奖,《当代文学新潮》、《新时期文学6年》、《中国当代文学讲稿》等6种书获当代文学优秀研究成果表彰奖。个人还荣获英国剑桥国际传记中心颁给的“20世纪成就奖”。
第一辑作家评论
毛泽东与新中国文学
认识鲁迅
新中国年代的郭沫若与茅盾
简论巴金与老舍——为《新中国文学史》而作
《丁玲全集》序
胡风的理论贡献与悲剧
感念梁斌
黄春明创作的意义和历史地位
一个有坚定革命理想的作家——读《柯岩文集》
郭澄清创作的成就与特色——在郭澄清创作研讨会上的发言
初评诗人彭燕郊
第二辑作品解读
深心警世,情满神州——读《胡绳诗存》
《生死抉择》的巨大历史意义——评张平的小说与电影《生死抉择》
迎向未来的历史回声——读李瑛的诗集《生命是一片叶子》
评少年作家张悉妮的新作《假如我是海伦》
攀向高峰的艰难——评世纪之交长篇小说高潮与第六届茅盾文学奖
第三辑历史透视
关于二十世纪中国文学的回顾问题——答《文艺报》记者问
世界格局与中国当代文学
开创崭新的文学时代——纪念新中国文学五十周年
新时期三十年文学的回顾与思考
哲学与中国当代文学
寄希望于现代汉诗
第四辑理论探讨
文学理论的发展和未来走向
马克思主义与中国文学研究
论文学与政治的关系
跨世纪的理论命题:文学与现实
发展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艺评论
关于文学评论的价值标准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