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动声学既是一门流体与声学交叉的基础技术学科,又是一门紧密结合航空飞行器及其推进系统研发设计的应用学科,有着显著的工程应用背景。 因此,如何将复杂的飞行动力系统中声音的产生、传播和辐射凝练成基础科学问题,并从中获得物理机制的理解和认识,是本书主要的写作目的。 本书按照气动声学作为基础学科的发展过程为背景,结合航空推进器关键气动声学问题,构建了从基础研究到工程应用快速预测方法的知识体系,其中包括气动声学的基本定律、快速计算模型、不同类型的流体与物面边界干涉等发声问题的物理建模、并结合发动机主要噪声部件阐明了声音的来源和传播特性。
本书可以作为气动声学课程讲义,也可以作为具有基础流体力学和声学基础知识的研究生自学材料,更可以成为参与型号研制的航空工程师学习调研的重要参考资料。
孙晓峰,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中国航空发动机集团外部董事。1999年获国家杰出青年基金,2000年任教育部长江学者,并任首批长江学者创新团队北航学术带头人,科技部973项目首席科学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负责人,《航空学报》中文、英文版主编。一直从事气动声学、叶轮机非定常空气动力学方面的研究工作,不仅比较系统地发展了航空推进系统三维流动,燃烧不稳定性理论和控制方法,还据于此提出了一种完全不同于国际上任何方案的叶轮机非定常流壁面控制方法,实验上成功地实现了对压气机旋转失速的混合控制。他还提出了一种计算运动边界问题的谱方法,在气动声学,气动弹性流固耦合问题中得到应用。此外,在波涡相互作用以及多空板声阻抗模型方面做了系统性的研究工作,所发展的波涡相互作用模型对国际同类研究有显著影响,并被国际同行用他和合作者的名字命名。
王晓宇,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副教授,2002年毕业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获得工学学士学位;2010年获得博士学位。自留校任教以来,在航空发动机气动声学方面做了深入系统性的工作,多种模型用于支撑我国重点型号的声学设计;在航空推进系统燃烧稳定性方面,建立了控制燃烧振荡的计算模型,提出了通过壁面边界条件改变等方法,控制燃烧室内燃烧不稳定现象的新途径,并在理论和实验上取得了系列结果。研究成果成功应用于ws发动机型号以及运20 APU消声短舱、CJ1000、CJ2000声学设计,并为发动机故障诊断和顺利研制提供自主保障。承担国家自然基金、航空基金等项目,发表SCI论文20余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