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问题是人类共同关注的重大理论问题,也是关系人类未来的重大实践问题。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内容,它是无产阶级及其政党关于社会发展的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中国共产党自创立以来,就始终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理论指导中国社会发展实践。《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理论简史》是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组织编写的适合党政干部和研究生使用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系列教材”之分册。
《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理论简史》由“导论”与七大章节组成。从理论上剖析了社会发展的涵义、特征及功能,详细论述了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理论的形成,列宁社会发展理论的价值和意义以及我党几代领导人对于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理论的探索和运用,在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理论中国化的进程中做出了不朽的丰功伟绩。
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是党中央批准成立的全国重要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研究机构,在教育战线尤其是干部教育领域发挥着重要而独特的作用。2015年12月1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党校工作会议上指出:“中央批准中央党校成立马克思主义学院,就是坚持党校姓‘马’姓‘共’之举。”校(院)委会对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提出明确要求,要着力把学院建成一流的马克思主义教学基地、一流的马克思主义研究高地、一流的马克思主义思想阵地;在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育人方面走在前列,在研究阐释21世纪马克思主义、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方面走在前列,在加强思想理论引领、构建中国特色话语体系方面走在前列;进而在国内乃至国际上产生重要的政治影响力、学术影响力、社会影响力。
为贯彻落实中央和校(院)委会关于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的要求,学院在教育培训、科研咨询、理论引领、智库建设和研究生教育等方面持续努力,一直在探索有自己特色的发展道路,制定了五年发展规划,也有不少感悟和收获。在为迎接新中国成立70周年编写出版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丛书”(共22本)的基础上,根据《中国共产党党校(行政学院)工作条例》“建立与教学布局相适应的党校(行政学院)教材体系”的具体要求,结合自身实际,组织编写出版适合党政干部和研究生教育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系列教材”,力争体现并达到“国家标准、党校特色”,作为向中国共产党100周年华诞的献礼。
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是中国哲学社会科学体系中的基础性、支柱性、引领性学科,是整个学科体系的灵魂,是“学科的学科”。教材建设既是学科建设的基础性工作,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奠基性工程。这套“马克思主义理论系列教材”一共包括10本,涵盖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主要二级学科,特别是突出回应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中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分别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概论》《当代中国国家治理概论》《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概论》《21世纪马克思主义概论》《新时代政治经济学概论》《马列经典著作精选导读》《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理论简史》《当代意识形态问题概论》《当代资本主义概论》,力争体现集学理性、研究性、前沿性、时代性于一体的教材特点,力争体现本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和前沿研究成果。
“马克思主义理论系列教材”是马克思主义学院全体教研人员集体努力、共同合作的成果。参与这套丛书编写的人员以马克思主义学院教研人员为主,同时适当吸收了校内外、党校系统的同行知名专家学者。这套丛书设立编委会,每本教材设立编写组,由编写人员组成;实行双主编制,每本教材均由学院一位具有正高职称的院领导和一位负责具体事务的同志担任主编,共同负责拟定写作提纲、组织编写队伍和人员分工、督促写作进度、控制写作质量等。当然,我们深知这套教材的编写出版是一次尝试和探路,由于时间紧张,编者的水平有限,难免存在这样或那样的瑕疵,还请各位读者不吝赐教,您的建议和意见将是我们进一步努力修订、完善的动力所在。
“马克思主义理论系列教材”从设想、谋划到写作、出版,得到了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分管日常工作的副校(院)长李书磊同志、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分管日常工作的原副校(院)长何毅亭同志、副校(院)长甄占民同志的关心和指导,校(院)兄弟单位教务部、科研部、研究生院等部门也提供了具体支持,校(院)许多专家学者都参与了教材的审读和修改。在此一并表示衷心感谢!
目录
节何谓发展
第二节何谓社会发展
一、社会发展的含义
二、社会发展的特征
三、社会发展的功能
第三节以主体看待发展
一、掌握发展的实践方式
二、掌握发展的观念方式
三、掌握发展的价值方式
四、掌握发展的情感方式
五、四种方式的关系
第四节社会发展理论是对社会发展实践的反映
一、社会发展理论的层次形态
二、社会发展理论的时空形态
章马克思恩格斯的社会发展理论
节马克思恩格斯社会发展理论形成的依据和背景
一、马克思恩格斯社会发展理论形成的依据
二、马克思恩格斯社会发展理论形成的背景
第二节马克思恩格斯社会发展理论的基本内容
一、社会矛盾的发展及其运动规律
二、社会形态的划分与演进
三、社会发展的本质及其规律
四、社会发展的模式
五、社会发展与人的发展
六、马克思恩格斯对共产主义社会的预测
第三节马克思恩格斯社会发展理论的意义、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
二、为人类社会开辟了崭新的发展道路
三、为社会主义国家的建设提供了科学指导
第二章:列宁的社会发展理论
节列宁社会发展理论形成的背景
一、时代背景
二、理论背景
第二节列宁社会发展理论的基本内容
一、十月革命与制度变迁的第二条道路理论
二、基于国家与市场关系的重大政策范式变迁: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新经济政策
三、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理论
第三节列宁社会发展理论的价值和意义
第三章:的社会发展理论
节社会发展理论的形成与发展
一、社会发展理论的形成背景与条件
二、社会发展理论形成和发展的历史过程
第二节社会发展理论的基本内容
一、社会发展的动力
二、社会发展的历史阶段
三、社会发展的道路
四、社会发展的目的
五、社会发展的根本原则
六、社会发展的主体
第三节社会发展理论的意义
一、社会发展理论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理论的宝库
二、社会发展理论为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指明了方向一
三、社会发展理论为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提供了经验借鉴
第四章:的社会发展理论
节社会发展理论形成的依据和条件
一、社会发展理论形成的依据
二、社会发展理论的形成条件
第二节社会发展理论的基本内容
一、社会发展思想论
二、社会主义本质论
三、社会发展道路论
四、社会发展路线论
五、社会发展阶段论
六、社会发展任务论
七、社会发展动力论
八、社会发展条件论
九、社会发展保障论
十、社会发展战略论
十一、社会发展力量论一
十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论
十三、社会发展“两手”论
第三节社会发展理论的历史意义
一、理论意义
二、现实意义
三、时代意义
第五章:的社会发展理论
节社会发展理论形成的理论依据和时代背景
一、理论依据
二、时代背景
第二节社会发展理论的基本内容
一、发展地位: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要务
二、发展战略:科教兴国、可持续发展和西部大开发
三、发展动力:创新
四、发展价值:人的全面发展
第三节社会发展理论的意义
一、理论意义
二、实践意义
第六章:的社会发展理论
节发展思想的提出背景
一、发展实践的求索
二、发展理论的他山之石
三、发展理论的中国认识
第二节发展思想的主要内容
一、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是要义
二、以人为本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生命根基和本质要求
三、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
第三节发展思想的基本特征
一、人本精神
二、共富追求
三、可持续要求
四、自立精神
五、创新取向
六、自我革命要求
第四节发展思想的理论贡献
一、科学发展观深化了发展的科学性一
二、科学发展观奠定了科学的发展观一
三、发展的科学性与科学的发展观相统一的科学发展观
第七章:的新发展理念
节新发展理念形成的时代背景
第二节新发展理念的基本内容
一、新发展理念关系我国发展全局,涉及我国发展的基本关系和基本方面
二、新发展理念关系我国发展根本,体现对发展规律的深刻认知
三、新发展理念关系我国发展长远,体现由大国迈向强国对发展的要求
四、新发展理念关系我国发展的短板
第三节关于坚持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论述
第四节基于新发展阶段、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的伟大意义
一、从理论上,新发展理念体现了“人民共创共进共生共赢共享”的哲学思想
二、从实践上,基于新发展阶段、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是大国成为强国的根本之道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