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论》全书以如何稳定物价为出发点,对可能导致物价波动的各种因素进行了货币理论和货币政策上的分析,并对货币数量论进行修订,扩展了货币价值的基本方程式,用于指导货币的利率管理。
《货币论》分上下两卷。上卷为纯货币理论,凯恩斯研究了先前各国经济学家的理论成果,并提出了研究货币基本理论的新方法;下卷货币应用的理论则根据上卷提出的理论,对货币管理的目标及方法进行了分析指导。
《货币论》全书既具体又实用,至今仍然意义非凡。
"一战之后,英国从一个债权国变为了债务国,海外传统市场受到其他国家的蚕食,之前发展过程中积累的各种阶级与分配问题在经济萧条中暴露无遗,且日益尖锐。 一战后英国的债务累计达12.85亿英镑(主要来自美国),而同时英国借给盟国约14.19亿英镑。但是苏维埃政府拒绝偿还资产阶级临时政府欠下的债务,但美国却要求英国全额偿还欠债。此外,面对通货紧缩,英国政府应对失当。例如,英国政府期望通过降低工人工资,以应对失业问题,但是这样的举措反而激化了矛盾。
凯恩斯的《货币论》就与英国的这场阶级危机有关。在上卷纯货币理论中,凯恩斯首先阐释了货币的性质及其价值,随后提出了物价水平的基本方程式,并由此分析了各种因素对物价的影响;在下卷货币应用的理论中,凯恩斯分析了货币因素和投资率对工业和金融的影响,并提出银行体系的货币金融管理手段,使投资与储蓄相等,从而达到价格稳定与经济均衡的战略目的,以解决货币的国家管理和国际管理问题。
作为宏观经济学之父,凯恩斯面对失灵的自由市场机制,提出合理的政府干预措施可以稳定金融和促进经济发展。而当代读者所熟悉的诸多市场调控手段,都可在这本著作中看到。
作者前言
在《货币论》的第三篇和第四篇,我提出了一种解决货币理论基本问题的新方法。我的目标是找到一种方法,不仅可以用来描述静态平衡的特征,也可用于描述失衡的特征;并找到货币体系从一个平衡点过渡到另一个平衡点的动态规律。这些讨论构成了上卷《纯货币理论》的核心。在下卷《货币应用的理论》中,我将定量方法和定性方法结合起来,并主要根据当今英国和美国的现实,估计了进入论证数量的数量级。这一卷中我也描述了现代银行和货币体系的显著特征,讨论了在实用范围内货币管理的方法和目标。
在通读本书的校对稿时,我深刻地意识到了这本书的瑕疵。它困扰了我好几年,在这期间我的想法一直在改变,结果就是,这本书中的部分思想与我的其他思想并非完全一致,写完这本书时的想法,与我刚开始写这本书时的想法已经截然不同了。所以,恐怕这本书中有很多内容代表了摆脱我过去的想法和找到我现在的想法的过程。很多我已经抛弃的看法,在这本书中仍有体现。因此我得出结论,如果重新再来,我可以写得更好。我感觉就像强行穿过了一片混杂的丛林,现在,我从林子里出来了,于是明白自己本可以选择一条更为直接的路,那样,写这本书时很多困扰着我的问题,现在看来也没有那么重要了。即便如此,不管我的书现在是处于哪个阶段,即使它只是汇集了一些资料而非成品,我还是希望把它呈现给世界。其次,也许这有点愚蠢,我试图把一篇系统的纯理论和应用的论文,与一些可能是独立专著的讨论结合起来。这些半离题的讨论中重要的是关于指数的第二篇和关于投资率的第六篇。尤其是第二篇占据了不少篇幅,使得本书的基本理论论证过程(第三篇和第四篇)推后了很多页;也许有些读者可能更愿意略过这些章节或稍后再回过头来看。
写作本书时我面临的另一个困难是,对于如何正确安排不同论题的顺序没有任何借鉴经验,这类论题的阐述方法只能通过历任作者从经验中逐渐发现。尽管我的研究领域在世界上每所大学都有课程涉及,但就我所知,没有任何一种语言发表出版的论文专著能够系统全面地论述现代世界中存在的代用货币理论和事实。我希望通过我现在积累的经验,抛砖引玉,找到解释这一问题的方法。
我认为正确理解本书的主题对于全世界的福祉有重要且实际的意义。如果我能为此贡献绵薄之力,我将归功于在剑桥工作时讨论和对话的氛围。D. H. 罗伯逊先生就某些基本问题给予我深刻的启发,没有他的洞见,这本书不会问世。在这本书终确定下来的过程中,我应该感谢的是剑桥大学国王学院的R. F. 卡恩先生。他的关照和敏锐在本书的许多内容中都有所体现,感谢他的指导。帮助过我的其他人中,我也要特别感谢H. D. 亨德森先生。
当本书的大部分内容已经出版时,我被任命为财政和工业委员会的成员,麦克米伦勋爵是该委员会的主席。因此,下卷所述的实用建议是我在委员会开始工作之前所持的观点,而不是在委员会做报告时可能提出的观点。本书承印者爱丁堡的Messrs R. & R. Clark极富耐心,样稿校对准确;经过不断地修改和增补,他们的校样得以长期保持铅字版的形式,谨此致谢。
约翰·梅纳德·凯恩斯
剑桥大学国王学院
1930年9月14日
凯恩斯,英国经济学家,现代宏观经济学的奠基人之一,因开创了经济学的凯恩斯革命而闻名于世。他提倡政府适当干预经济的思想,是面对复杂经济困局的重要理论工具,对现代经济、政治理论,以及政府公共经济政策的制定一直有着深远的影响。《货币改革论》《货币论》《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是其重要的代表作。
英文版编辑前言
作者前言
外文版前言
上卷纯货币理论
第1篇货币的性质
第1章 货币的分类
一、货币与记账货币
二、正式货币和银行货币
三、代用货币
四、货币的形式
五、流通货币
六、历史实例
七、管理货币的演变
第2章 银行货币
一、银行货币的诞生
二、流通货币以银行货币为主
第3章 银行货币的分析
一、收入存款、商业存款与储蓄存款
二、活期存款与定期存款
三、存款与透支
四、存款额与交易额
第2篇 货币的价值
第4章 货币的购买力
一、购买力的含义
二、货币购买力或消费标准
三、货币的劳动支配力或收入标准
四、工薪阶层指数
第5章 多元的次级物价水平
一、批发标准
二、国际标准
第6章 货币本位
一、现金交易本位和现金余额本位
二、是否存在一般价格的客观平均变化
第7章 物价水平的扩散
第8章 购买力比较原理
一、购买力比较的含义
二、近似法
第3篇 基本方程式
第9章 定义
一、收入、利润、储蓄与投资
二、可用产品与不可用产品
三、资本的分类
四、国外贷款与外汇结存
第10章 货币价值的基本方程式
一、货币价值的基本方程式
二、利润的特征
三、新投资品的物价水平
四、物价水平与货币量的关系
第11章 达到均衡的条件
一、零利润条件
二、利率或银行利率
三、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
四、变化的因果方向
五、企业家的行为
六、外部均衡条件
七、收益自发变化引起的物价水平变化
第12章 进一步阐明储蓄与投资之间的区别
一、储蓄与投资
二、例证说明
三、储蓄过度理论
四、总结
第13章 银行利率的作用模式
一、传统理论
二、银行利率通论
三、银行利率的特殊之处
四、银行利率对外部均衡的作用
五、银行利率和货币量的关系
第14章 基本方程式的其他形式
一、实际余额数量方程式
二、剑桥数量方程式
三、费雪数量方程式
四、剑桥方程式与费雪方程式的关系
五、费雪方程式与第10章基本方程式的关系
第四篇 物价水平变化
第15章 工业流通与金融流通
一、工业流通与金融流通的区别和定义
二、工业流通量的决定因素
三、金融流通量的决定因素
第16章 购买力失衡的原因分类
一、货币因素引起的变化
二、投资因素引起的变化
三、工业因素引起的变化
第17章 货币因素引起的变化
一、货币供应量变化对工业的影响
二、存款总量变化对各类存款量的影响
三、转变过程存在的问题
第18章 投资因素引起的变化
一、信贷周期的定义
二、信贷周期的起源与变化历史
第19章 信贷周期的特殊方面
一、为商品通货膨胀辩护
二、商品通货膨胀的影响
三、信贷周期的正常发展轨迹
第20章 信贷周期纯理论的应用
一、标准情况
二、八条结语
三、一般案例
第21章 国际货币失衡引起的变化
一、相对物价水平和相对利率是造成货币失衡的原因
二、国外贷款与黄金流动之间的关系
三、国外投资的国家净利益
四、国际因素导致的变化难题
五、金汇兑本位制存在同样的现象
六、缺乏国际本位货币时出现的同种现象
下卷 货币应用的理论
第五篇 货币因素及其变动
第22章 货币应用论
第23章 储蓄存款与活期存款的比例
一、英国
二、美国
三、其他国家
第24章 流通速度
一、银行货币适用的速度概念
二、区分收入存款和营业存款的速度
三、收入存款的速度
四、营业存款的速度
五、营业存款速度的可变性
六、真实速度的决定因素
第25章 银行货币对准备金的比率
一、准备金率的稳定性
二、非储备银行资产的可互换性
三、如何确定准备金率
第26章 营业活动
一、营业活动对营业存款流通速度的影响
二、银行票据交换结算总额与贸易量之间的关系
三、统计概要
第六篇 投资率及其变动
第27章 投资率的变动之一固定资本
一、统计指标
二、基于固定资本投资变动的信贷周期理论
第28章 投资率的变动之二营运资本
一、统计指标
二、营运资本理论
三、生产性消费和非生产性消费
四、真正的工资资金
第29章 投资率的变动之三流动资本
一、霍特里的流动存储论
二、流动资本积累的障碍
三、贮存费
四、表示价格变动与贮存费用关系的方程式
五、期货市场理论
六、结论
第30章 历史上的例证
一、西班牙的财宝
二、19世纪90年代的经济萧条
三、1914年至1918年的战时繁荣景象
四、1919年至1920年的战后繁荣景象
五、英国恢复金本位制度
六、英国恢复金本位后的国内和国外投资
七、1925年至1930年的美国
八、吉布森悖论
第七篇 货币管理
第31章 货币管理问题
一、通过投资率控制物价
二、银行家的双重职能
第32章 国家管理方法之一对会员银行的控制
一、英国体系
二、欧洲大陆体系
三、美国联邦储备体系
四、会员银行是否会以高于市场水平的利率从中央银行借款?
五、进一步分析公开市场政策
六、改变会员银行准备金率的方法
第33章 国家管理方法之二中央准备金的管理
一、钞票发行的现行管理方法
二、正确的管理原则
第34章 国际管理的问题之一各国中央银行相互之间的关系
第35章 国际管理的问题之二金本位
一、拜金欲
二、拥护金本位的理由
第36章 国际管理的问题之三国家自主权问题
一、国际管理体系的两难窘境
二、调整对外投资贷付率的方法
三、黄金输送点的意义
四、价值本位应该具有国际性吗?
第37章 国家管理方法之三投资率的控制
一、银行体系是否能够控制物价水平?
二、短期利率和长期利率
三、银行体系是否能够控制投资率?
四、1930年的暴跌
第38章 跨国管理的问题
一、跨国管理的双重问题
二、跨国管理的方法
三、国际清算银行
四、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