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这件事不是用快做快做强迫孩子完成,而是有效引导孩子主动、快乐地去完成。
7-12岁,尤其1-3年级是孩子自主学习习惯重要养成期,楠木佳子提出了47个引导孩子自主学习的方法,如:向孩子演示学习是件愉快又有用的事;学习不主动,其实是自信出了问题,关键是找到孩子兴趣所在;尊重孩子意愿的前提下,设定学习目标;给孩子自由的时间,不以兴趣之名填满所有时间;你会说,孩子才会听,妈妈要改掉发号施令的习惯;与其限制玩游戏,不如好好立下规矩……
家庭教育是真正教育的根本。家长要持续提高自身修养,掌握的认知科学,了解发展心理学,学习历史、艺术、哲学等方面的知识,丰富和加深自己对世界的认知。
让我们和孩子一起做个快乐的、热爱学习的、终身学习的人。
推荐序 自主学习,觉得未来
李璇(果妈阅读创始人&CEO)
似乎没有任何一个时期,像现在的父母一样对孩子的教育重视程度之高,因此我们也产生更大的焦虑,但这也推动了父母的成长,很多的父母开始觉醒,开始在努力学习如何做引导的、智慧型的父母。
网上流传一个段子:不写作业,母慈子孝,一写作业,鸡飞狗跳。这个情况在我家是不存在的,为什么我在作业这件事情上不焦虑,因为很多东西,是底层逻辑思维,当你想明白了,活得透彻了,有切实可行的科学方法了,自然就会不焦虑了。
翻开楠木佳子的书稿,我很欣喜,因为这本书直接面对我们日常生活中父母的焦虑来源:学习。作为一名教过幼儿园到高中的家庭老师,作为当地知名的儿童未来私塾的主理人,她在工作中接触到了大量的孩子,有着丰富的工作经验,同时作为一对儿女的母亲,她也深深懂得母亲的心理状态。她以自己教育和养育孩子的亲身经历,完成了这本书《引导:帮助孩子自主学习的47个方法》。
从书中,我看到有这样两个问题潜藏在表面冲突的背后,如果解决了这两个问题,面对孩子的学习和作业,你将可以从容淡定地面对。
个问题:学习是谁的事儿?
阿德勒说:基本上,一切人际关系矛盾都起因于对别人的课题妄加干涉或者自己的课题被别人妄加干涉,只要能够进行课题分离,人际关系就会发生巨大改变。
所以,当你面对因孩子的学习鸡飞狗跳的时刻,停下来,想一想,思考一下这是谁的课题,然后进行课题分离哪些是自己的课题,哪些是别人的课题,要冷静地划清界限。
你会发现,其实学习是孩子自己的事儿,学习帮助他掌握知识和技能,学习是为他自己的未来在铺路,作为父母,如果过多地强制孩子学习,就给了孩子不负责任的空间。以爱的名义包办孩子的一切选择,孩子就失去了学习的内在动力和负责任的能力。许多的矛盾和冲突就从这里开始了。
看到这儿,可能你会质疑说,学习是孩子的事儿,没错,可是他那么小,我不管他,放任他不学习吗?那他考不上大学,没工作,啃老,不是我还要一直养着他吗?
没错,课题分离之后,不是我们放任不管,不是我们不关心孩子的学习,为人父母的责任,是看见孩子的生命本质,引导孩子学习,让孩子为自己的决定和行为负责任,并且给予他们犯错误的权利。
在书中,楠木佳子列举了非常多的方法可以让我们做到课题分离,比如:带孩子加入俱乐部,找到自己的兴趣点;不掌控孩子,尊重他的意愿,并设定学习的目标;学会放手,培养孩子的思考力;智慧的表达,引导孩子自我选择;抓住有效的时机沟通……
第二个问题:拥有什么样的能力才能面对学习这件事儿?
哲学家、学者周国平说:我心目中的好学生具备两种能力,一是快乐学习的能力,能从学习本身获得莫大快乐;二是自主学习的能力,能够按照自己的兴趣安排自己的学习。
我非常认同这个观点,在我的工作中,我不断地告诉父母们,你面对学习的态度和行动是孩子好的榜样,你如果觉得学海无涯苦作舟梅花香自苦寒来十年寒窗无人问,学习就是苦难,就是头悬梁,锥刺股,那孩子能从心底里爱上学习吗?
每个孩子天生都是爱学习的,他们生下来就在探索这个世界,不断地认知自我。父母需要保护好他们的好奇心,做好孩子的引导人,激发他们内在的动力,让他们爱上学习,做知识的恋人。
同时孩子还应该具备自主学习的能力,因为一切教育在本质上都是自我教育,自己会教育自己,自己会安排学习,只有这样的孩子才能有出息。不论孩子在什么样的学校,能拥有自主学习的能力才是重要的。关键的是,孩子自己能不能做自己的主人,因为一个人是要一辈子学习的,唯有拥有终身学习的能力才能应对不断变化的未来社会。
在这本书中,楠木佳子通过她多年的教学和养育的经验,面对学习中父母可能遇到的种种问题,都给出了特别具体、有用、落地的建议,值得每位父母和教育工作者深入阅读、思考,根据你的孩子的特质,找到属于你自己的养育之道。
我也希望有更多的父母可以通过这本书,提升自己对于学习这件事情的看法。父母能站得更高,看得更远,真正有效地引导孩子拥有自主学习的能力,这才是面向未来不确定的社会,我们给孩子好的成长礼物,让孩子拥有更好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