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从2015年设立至今,丰子恺散文奖已走到了第三届。此次丰子恺散文奖征集活动由桐乡市人民政府与作家出版社有限公司共同主办,在全球疫情未散尽的2020年启动后,短短两个半月的时间内,主办方就收到了6465篇参赛作品,散文界名家积极支持,新人踊跃参与,活动影响广泛,显示出这一奖项影响力的不断扩大。
丰子恺先生是中国现代著名的漫画家、散文家,他的散文不仅充满智趣也颇多情趣,是审智与审美结合的典范,郁达夫谓之清幽玄妙。其名篇《渐》《儿女》《给我的孩子们》《杨柳》等平易朴实,闪烁着赤子之心的光芒,亦如其人一无沾染的品格。丰子恺的散文创作是与现代散文理论建设一道成长起来的,是以个体形式实践、丰富、建构现代散文美学的具体行为。丰子恺散文奖的设立,意在希冀沿着丰子恺散文的况味与智性的辉光,在辽阔的文学版图与文学世代更迭中发现更多的美文。此次散文奖的举办既是对丰子恺先生投入时代、热爱人民、淡泊名利、贴近生活的宝贵精神财富的继承与发扬,也是中国当代文学投身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服务和推动地方文化事业的一次生动实践。
本届征文收获了不少散文佳作,梁衡《常州城里觅渡缘》、刘亮程《大地上的家乡》、彭程《隐去的背影》、刘醒龙《文学的真相》、冯秋子《寂静之声》、王剑冰《大河至上》等作品都令人赞叹。刘亮程的《大地上的家乡》以有我之情写忘我之思,在安静的叙述中婉约行文,文字平实却不乏深情,在后父的马车声中、在老人回团场的路上、在老太太热闹的葬礼上、在老家的祖坟与乡音中,描绘出一个乡情的拾穗者形象,建构出世人的心灵之乡。彭程的《隐去的背影》克制而细腻地描绘了父亲后的时光,平凡而真实的父亲背影从时间的回光中显现,他真实而凝重,一个中国式父亲的牺牲、担当,后的脆弱甚至卑微都蕴含其内。王剑冰的《大河至上》叙写了寻找黄河源头的经历,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也是寻找自我,寻找民族渊源之根的旅程。散文以细腻的记述次第呈现了母亲河、自我、历史与文化几个不同层次的思考与情感交融。冯秋子的《寂静之声》中有着涵纳历史的重量。作者在汉堡诺因加默集中营的黄昏里,在日军侵略的大屠杀历史中,对政治迫害的蛮力杀戮进行了深刻反思,是智性与正义的深度呈现。这些散文都是感性与理性的双重融合,是审智与审美的合二为一,也是真诚之思与真实自我的表现,从内里质地上继承了丰子恺散文的美学质地,也从个人、历史、家事、国事等角度关怀了时代,体现了文学的历史性与时代性。此外,耿立《见龙在田》、李青松《八月炸》、李晓君《只手之声》、范晓波《成千
上万种春天》等评委奖获奖作品以及其他20篇提名奖获奖作品也都可圈可点。
从本届获奖散文看,散文中表现出的或冲淡平和,或趣味幽默,或絮语纯真,或热情青春,或典重雅正,这些别样的美质虽变动不一,但我们始终都期待在一篇散文中遭遇一种神与气的流动是活的神与气,去伪存真的;是美的神与气,有着独立灵魂与志趣的;是善的神与气,透着心地光明的。当代散文写作者应继承前辈作家不忘文学的初心和使命,深入生活、扎根人民,在时代与历史的召唤面前勇于担当,真诚书写。我真诚地希望,丰子恺散文奖能不断探索创新、持续发展、形成特色,发现一批真正有质量、有温度的散文作品,发掘一批有才华、有思想的散文作家,为当代散文繁荣做出更大的贡献。
是为序。
路英勇
2021年9月
后记
万物静观皆自得
万物静观皆自得,四时佳兴与人同。现代生活需要静,静下来好读书,读好书,一年四季皆如是。如果每天读两页这本散文集,不消一个月,你就从常州城里的觅渡桥,去到了浙江桐乡品味槜李,又或听到了红水河之声,看到了时间城堡,乃至隐去的背影,都是大地上的故事。
也许偶尔一两个晚上灵感突现,心境潮涌,思绪万千,打开自己某个尘封的故事,翻出某段陈年的思忆……别停下来,书友们,让你的思绪奔腾,无边驰骋。在这个手机取代书本,短视频取代散文的年代,我们需要增加主动的思考,减少被动的资讯,需要从场景走入意境。
马一浮先生于1942年应丰子恺的要求,写了首白话诗,其中几句如下:红是樱桃绿是蕉,画中景物未全凋。清和四月巴山路,定有行人忆六桥。樱桃、芭蕉、山路、六桥都是写实,但西湖的美景意境却跃然纸上。
本散文集收录的作品,每篇文章都把现实和意境,自然地结合展现在一篇文章里,读起来细腻入微,可以咀嚼玩味,像一个个娓娓道来的故事,作品文章的言外之意,又常能启发联动思考,可谓获益良多。
后,以丰子恺先生自作的一首诗,与读者共同品味:泥龙竹马眼前情,琐屑平凡总不论。喜小中能见大,还求弦外有余音。
丰羽
辛丑中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