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部作品的灵感,来自于莎士比亚带有传奇色彩的诗剧《冬天的故事》。《冬天的故事》讲述的是西西里国王因为忌妒、猜疑,从而导致兄弟反目,众叛亲离,在经过十多年的痛苦遭遇后,终于幡然省悟,终苦尽甘来,皆大欢喜。桑达克借用了莎士比亚这部传奇剧中关于兄弟的主题,以童话加插图的形式,表达了与其去世的哥哥在天国相聚的愿望,而其中的某些细节,如故事的背景地之一波希米亚,也来自于《冬天的故事》;盖伊与大熊的对话,对我来说悲伤的谜好。我有一个很久很久以前的冬天的谜我要悄悄告诉你小的蟋蟀也别想听见……亦脱胎于《冬天的故事》中西西里国王的儿子与母亲的对话;盖伊被大熊吞噬,在《冬天的故事》中也有类似的描写,只不过被熊吞噬的是国王的一个忠臣。桑达克想要告诉孩子们的是:如果这个世界上真的有天国的话,那么只有在经历了常人难以经历的磨难之后,才能进入天国。这也是桑达克一贯的创作思想,他是要让孩子们从小就懂得,理想的境界不是唾手可得的。
桑达克写作本书的灵感来自莎士比亚创作的儿童文学作品《冬天的故事》,其中的插画创作则受了威廉·布莱克的影响。本书讲的是两兄弟的故事,他们一个叫杰克一个叫盖伊,两兄弟曾经被分开过,但*终重逢。这本书其实是写给桑达克自己的,是一部给自己的挽歌,是对自己的一个告别献礼,是桑达克向他所崇敬的大师们致敬的作品,是喻示桑达克一生情感归属的作品……桑达克想要告诉读者的是:如果这个世界上真的有天国的话,那么只有在经历了常人难以经历的磨难之后,才能进入。而爱,是无比宏大的一个东西,当人全身心地去爱一个人的时候,满心满眼只想把他吞下,把他揉进身体里……《致我的兄弟》就是这样一部磨难与爱并存,伤感而温暖的作品。
建议读者群为:喜爱桑达克的人们,一本收藏级别的作品.
在谈这本书的编辑工作之前,我先来谈谈结缘莫里斯`桑达克作品的经过吧。
2012年7月的一天,也是桑达克去世两个多月后的一天,莫里斯`桑达克的著作权代理人通过别人介绍,与我们建立了联系。说心里话,当时我觉得有些突然,因为之前已经有国内出版社出版过他的作品了,按照惯例至少人家有优先权吧。然而……结果……那几天我处在一种兴奋、期待、忐忑之中。……后来的大半年中,经过无数次沟通、无数次争取,后终于与对方达成共识,签订了版权引进合约(我们这次引进了32本桑达克的作品,将在3年里分批分期地出版)。合约是在2013年3月回来的,那天,我自己为自己庆祝了一番。
从合约签订开始,我想做的件事情,是在2013年5月,桑达克去世一周年的时候,能将他的遗作《致我的兄弟》在中国大陆出版,以表达我的缅怀与敬意!可是因为图片文件等问题,没能实现。这也成了我的一个心结!直到2013年年底图片到位,之后对译文多次打磨,并得到多位专家朋友及桑迷朋友的认可后,才能让我在桑达克去世两周年之际,顺利推出。
今天,我来说说我编辑《致我的兄弟》一书的感受吧。
这本书是桑达克1995年在他哥哥去世后写的,书稿完成后,他一直把它放在抽屉里,直到2012年5月8日他去世之后,才由美国哈勃考林斯出版社在2013年2月出版面世。
在拿到书的初始阶段,我并没有看明白这本书,觉得虚幻而懵懂,但又夹带着一丝哀伤。这样的感觉让我失去了编辑这本书的信心是不是其间藏着的内核、藏着的宗教意味、藏着的他所经历的人生故事等等东西,我一点也不了解的缘故呢?我是不是应该先去读读他的个人传记才能继续呢?就这样,在犹豫中,在忐忑中,在一遍又一遍地阅读中,慢慢推进着。不过我有一个基本判断,这绝非是给孩子读的作品(后来看一篇介绍,这部作品适合那些读他作品长大的读者),我不能以惯常的思维与判断来做这本书。首先在译者的选择上,就不能依赖我熟悉的儿童文学领域的译者,我希望找到一位熟悉西方文学作品,对桑达克有一定了解的成人作品翻译家来翻译这部作品。在几经了解之后,我找到了上海译文出版社的翻译家张建平老师,当我将我的用意告诉他之后,他回答的是:我试试看!两个多月后,张老师才发来一个近千字的初译稿。因为这本书的文字很诗意,像诗歌一样,加上桑达克式的跳跃与幻想,翻译难度可想而知。但张老师发回来的译文,将那种诗意、想象、复杂的情感、看似混乱的隐喻都表达出来了,让我看明白了其中的某些东西,也增加了我编好这部作品的信心。
这部作品的灵感,来自于莎士比亚带有传奇色彩的诗剧《冬天的故事》。《冬天的故事》讲述的是西西里国王因为忌妒、猜疑,导致兄弟反目,众叛亲离,在经过十多年的痛苦遭遇后,终于幡然省悟,终苦尽甘来,皆大欢喜。桑达克借用了莎士比亚这部传奇剧中关于兄弟的主题,以童话加插图的形式,表达了与其去世的哥哥在天国相聚的愿望,而其中的某些细节,如故事的背景地之一波希米亚,来自于《冬天的故事》;盖伊与大熊的对话,对我来说悲伤的谜好。我有一个很久很久以前的冬天的谜我要悄悄告诉你小的蟋蟀也别想听见……脱胎于《冬天的故事》中西西里国王的儿子与母亲的对话;盖伊被大熊吞噬,在《冬天的故事》中也有类似的描写,只不过被熊吞噬的是国王的一个忠臣。
这本书看似写给他的哥哥或至亲,是他为思念或缅怀而写,是为释放痛苦而写,但在编辑完成后,我觉得不仅仅是这样。这本书其实是写给桑达克自己的,是一部给自己的挽歌,是对自己的一个告别献礼,是桑达克向崇敬的大师致敬的作品,是喻示桑达克一生情感归属的作品……
就如桑达克生前密友、剧作家托尼?库什纳所说:在这些篇幅里,莫里斯似乎对与自己名字相联系的每一个主题,每一个节奏,每一个充满诗意的、可见的比喻,进行了华丽、疯狂、令心骤停的压缩,从而把他创作的那个世界,包括它的每一个角落,全部聚合起来,然后又把它释放开来。还有著名评论家斯蒂芬?格林布拉特在前言中也说到:桑达克表达出与他去世的兄弟杰克团聚的愿望,这是他有生以来强烈的一次表达,他似乎接受了莎士比亚笔下一个人物清楚提出的挑战:投身于无人航行过的水域/无人到过的海岸。我由此理解了这本书中所传递出来的厚重与伤感,理解了桑达克阴郁的情感。
桑达克想要告诉读者的是:如果这个世界上真的有天国的话,那么只有在经历了常人难以经历的磨难之后,才能进入。而爱,是无比宏大的一个东西,当人全身心地去爱一个人的时候,满心满眼只想把他吞下,把他揉进身体里……《致我的兄弟》就是这样一部磨难与爱并存,伤感而温暖的作品。
在基本理解了这本书之后,我开始了又一个漫长而困难的编辑过程:如何把词语的准确表达与情感融合一致。首先遇到的,就是书名的问题。英文书名MYBROTHERSBOOK直译是我兄弟的书。这个书名有两个问题,一是表达的情绪跟内容的诗意不太协调;二是总觉得有点歧义,到底是写给我兄弟的一本书,还是这是兄弟的一本书……在反复阅读内文之后,我们起了两个名字:《我亲爱的兄弟》和《致我的兄弟》。前者是觉得用亲爱二字能传递一种情感,读起来也很有意境;可后来还是推翻了这个名字,主要考虑情感表达是不是太直白了,太过具体,也不够大气,没有将桑达克对兄弟的弘大之爱的氛围传递出来。后选定用《致我的兄弟》做书名,我的考虑是,这本书是写给杰克和盖伊的,是写给做着同样梦的兄弟的,是写给桑达克自己的,是写给桑达克崇敬的那些大师们的……用这么一个看似简单却留有空间的书名,更适合这本书。
其次是书中有几个用词和表达的问题,比如杰克被弹射到冰封的大陆成为一个雪人,如石头般牢牢地插在水里。从原文来看,不是指代一个具象的雪人,而是一个像雪人一样的影子。在推敲几次之后,后来改为成为雪样人影,那句插在水里的插字,是一个自然落下后的状态,其原意中有被动的意思,可能用困在水里更合适一些。像这样的词句斟酌,在书中有七处,在与原文对照,在翻阅桑达克的一些研究文献之后,在与其他桑迷沟通探讨之后,做了确认和修改。改后的译文后也得到了译者的认可。
说实话,桑达克的每一部作品,都留给我们无数猜想与探讨研究的空间。如著名作家彭懿在他的一篇文章中说到的:学者们每年都会发表大量的论文来解读桑达克的作品,孜孜不倦,不要说情节和画面了,连每一根线条、每一种颜色都研究到了,可依然还是会有新的发现。这本《致我的兄弟》也将会是一本让无数读者、研究者着迷并去探索的作品。作为一名桑迷,作为一名图书编辑,在我的编辑生涯中,有幸成为桑达克作品的责任编辑,幸福不言而喻!
颜小鹂
2014/4/24于办公室
莫里斯·桑达克的作品包括《野兽国》《午夜厨房》《在那遥远的地方》(这三部作品并称为桑达克的图画书三部曲。)《肯尼的窗子》《罗丝房门上的记号》《坚果图书馆》(包括《鸡汤加米饭》《鳄鱼之家字母书》《约翰尼的数数书》以及《皮埃尔》),《格里格里砰!》《亲爱的小莉》《我和杰克、盖伊都很沮丧》《糊涂的阿尔蒂》以及他后的作品《致我的兄弟》等。
他为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艾萨克·巴什维斯·辛格的作品《山羊兹拉特》(纽伯瑞银奖)插图,还为国际安徒生奖、纽伯瑞奖获得者门德·昂的作品《校舍上的车轮》(纽伯瑞金奖)等多部作品绘制过插图。
桑达克于1964年以《野兽国》一书获凯迪克金奖;1970年获国际安徒生插画奖;为表彰他的整体创作,1983年美国图书馆协会颁发其罗兰·英格斯·怀尔德奖;1996年获美国国家荣誉艺术奖章;2003年荣获国际林格伦儿童文学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