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古建筑二十讲》以讲座的形式,基本按历史顺序,介绍19世纪新建筑运动开始之前的外国建筑。全书共20讲,分上下两篇。不是完整的建筑史,而是择重点而述,以不同的视角,为读者展现在历史的延承中建筑所反映的社会文化与思潮变迁。
这是一本简明扼要、行文流畅的外国古建筑史。基于作者在清华大学的讲稿,每讲以不同的视角切入,具可读性。
陈志华(1929 ),建筑学家、建筑教育家。1952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建筑系,并留校任教。长期从事外国建筑史、园林史、建筑学理论、文物建筑保护的教学和研究工作,著译了多种重要的建筑史和建筑理论作品。1989年开始,带领清华大学乡土建筑研究组从事乡土建筑研究,出版了大量有影响力的专著。持续撰写建筑评论文章,坚守建筑发展的科学观和民主观。
前言
上篇
讲 公民的胜利
第二讲 把人体美赋予建筑
第三讲 面包和马戏
第四讲 拱券革命
第五讲 西方不亮东方亮
第六讲 无情世界的感情
第七讲 文明地域扩大
第八讲 新时代的曙光
第九讲 畸形的珍珠
第十讲 市民的客厅
第十一讲 伟大的风格
第十二讲 摇摆与妥协
第十三讲 自由·平等·博爱
第十四讲 古典与浪漫
第十五讲 方生未死之际
下篇
第十六讲 从自然神崇拜到皇帝崇拜
第十七讲 四达之地
第十八讲 宗教的象征
第十九讲 敬慎者的家园
第二十讲 敢于输入也勇于创造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