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广松涉的哲学代表作《存在与意义》(两卷本)的入门书或精华本,也是《事的世界观的前哨》 (《事的世界観への前哨》)的雏形。全书由广松涉写于20世纪60年代末至70年代初的8篇论文构成,其地位相当于笛卡尔的《谈谈方法》之于《哲学沉思集》。本书在批判主体-客体的传统二元认识论的基础上,提出其自身具有原创性的关系性认识论。本书是广松涉对其哲学体系中重要的代表性理论如四肢结构论和交互主体性论的初步构建和基本阐述,同时也包含其关系主义和物象化论的理论精髓。广松哲学体系中诸多论域和理论主题多由本书为前提而延展探讨。因此,对于想要理解广松哲学的读者而言,这是一本极其重要而丰富的基础性先导读本。全书行文平实,新见迭出,细心的读者必可领会个中精义。
关于作者
广松涉(Hiromatsu Wataru,1933-1994) 日本福冈柳川人,东京大学名誉教授,日本新左翼运动旗手,当代日本著名的新马克思主义哲学家和思想大师,创立了独具东方特色的广松哲学。广松涉兼容了新科学观、当代西方哲学和马克思主义的批判精神,及东方哲学的文化色彩,博大而精深。
广松哲学包括三大支柱:作为意识形态批判的物象化论,作为存在论的事的世界观或关系主义,以及作为认识论的四肢结构论及交互主体性论。 其论著收录于《广松涉著作集》(第1-16卷,岩波书店,1996-1997)、《广松涉文选》(第1-6卷,情况出版社,1996)中。
关于译者
邓习议 江西永丰人,南京大学哲学博士,师从张一兵教授。湖州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国外马克思主义,特别是日本广松哲学。在《世界哲学》、《河北学刊》、《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评论》、《论集》(日)等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二十余篇,出版专著《四肢结构论关系主义何以可能》和译著《黑格尔推理论与马克思价值形式论》《唯物史观的原像》《赫斯精粹》《资本论的哲学》《马克思主义的哲学》《世界交互主体的存在结构》等多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