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的诗自成一家,是无题诗的鼻祖,开启朦胧诗之先河,却命运多舛,一生挣扎于牛李党争的夹缝里,潦倒至死……
李商隐是一个热爱生活、关心民间疾苦的诗人,动荡不安的时局和民生艰难的社会使他空怀一腔济世为民的情怀,一生贫寒困顿的生活使他过早地离开了人世。时代的悲剧也造就了他个人的悲剧。值得欣慰的是,他以赤子之心绽放的至情至性的作品,历千百年来为人诵读,成为中华民族文化中不可多得的瑰宝。
在唐代灿若繁星的诗人中,李商隐是一颗璀璨的明星。
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生,怀州河内(今河南省沁阳市)人。李商隐出身于小官宦之家,少年丧父,弱小孤独,佣书贩舂,苦撑门面。尽管艰苦备尝,仍不费学业,弱冠即以《才论》《圣论》令人刮目相看,先得白居易赏识,再得令狐楚知遇,但命运并未因为他的才华而青睐他。唐朝中后期,宦官弄权,朝政腐败,四十年之久的朋党斗争断送了这个诗人才华横溢的一生,使他空负凌云万丈才,一身襟袍未曾开。
李商隐的诗歌长于律、绝,文采斐然,风格色彩秾丽,尤喜用典,有时晦涩难懂,故有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之说。这几近毁誉参半的评价源自诗人元好问的《论诗三十首·其十二》:望帝春心托杜鹃,佳人锦瑟怨华年。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诗人都喜欢李商隐西昆体的诗,只可惜没有人能像郑玄注解古书那样,为他那风格美好的诗歌做出完美的解释。宋初年间,诗人杨亿、钱惟演等人因为崇拜李商隐诗的唯美,刻意模仿他的写诗风格,注重对仗,讲究辞藻,堆砌典故,却没有学到李商隐诗的精髓,当时把这种诗风称为西昆体。李商隐的诗语言华美,情思深婉,但内容隐晦艰深、意境朦胧,不易理解,故元好问感叹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郑笺泛指给古籍作注解,《诗经》虽有毛公作传,但仍难以读懂,到了汉末,郑玄又为之作笺注,才使得难读难懂的《诗经》明白易懂。因此,希望有人能像郑玄给《诗经》作笺那样给李商隐的诗作注解。很遗憾哪!这么美好的诗句,如果有人来作出正确的解释该多好啊!
作为一个关心时事的知识分子,李商隐写了大量的咏史诗抨击时局,批判现实社会,用含蓄委婉的手法表达个人的政治意愿。作为晚唐时期的杰出诗人,众多评论家都承认一个事实,李商隐的重要性在唐代优秀诗人中,仅次于杜甫、李白、王维等人,但他独特的诗歌风格却可以与任何大家比肩。在李商隐留存下来的约六百首诗歌中,有一百首左右是政治咏史诗,重要的有《行次西郊作一百韵》《随师东》《有感二首》《韩碑》等。李商隐被认为是杜甫诗风的重要继承者,流传较广的抒怀咏物诗《安定城楼》《春日寄怀》《乐游原》《杜工部蜀中离席》等,在学习和继承杜甫咏史诗的基础上,其思想内容及艺术表现手法都有创新和突破,或直抒胸臆,或辛辣讽刺,或借古讽今。他的作品意境优美、内涵充实、手法含蓄、议论精到,成为晚唐乃至整个唐代咏史诗中的佳作。
李商隐的爱情诗写得含蓄朦胧,情调幽美,有一种独特的难以捉摸的瑰丽。他是一个心思缜密的人,敏感而忧郁,这些属于个人品质方面的特点再加上爱情经历,故产生了深沉委婉甚至难以琢磨的爱情诗篇。他善于把内心深处的某种朦胧意象,采用象征、暗示、比兴、用典等曲折的方式进行表达,通过想象,借助典故,把可见的实情实景幻化为一种扑朔迷离的场景。在深曲婉转的诗境中,他隐藏内心的痛苦和无奈,一唱三叹,使读者在一种恍惚迷离的意境中产生朦胧多义的见解。在李商隐的诗歌创作中,无题诗是他的独创,如《无题》(八岁偷照镜)、《无题》(照梁初有情)、《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等以无题为名的爱情诗,朦胧曲婉。一般认为,他无非要表达两点:寄托与爱情。无题诗大多与爱情有关,诗中融入的或是他对社会人生的某种体验,或是若有所失的情感,给后世留下了许多耐人寻味的待解之谜。
李商隐的家世、身世、爱情经历及其他方面的原因促成了他易于伤感、内向的性格和心态。他三岁时随父到浙东,在江南水乡度过了六年的欢乐时光,这是他童年时代甚至是一生中的黄金时期。初春时节,中原还是寒风凛冽,水乡泽国却已莺飞燕舞,还有那吴侬软语动人心魄的呢喃声,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这些都成了日后李商隐诗歌中风格秾丽、委婉柔美的色调基础。三岁前的李商隐生活在中原一带的黄河流域,河南禁酒河阳饮,醉醒相看总有情,大碗喝酒的粗犷民风给他留有初的印象,而他柔弱的天性却与江南水泽之乡更为契合。他的一些长篇古文充满雄放奇崛的意境,而大多数诗歌则是含蓄朦胧、缠绵悱恻,充满令人沉醉的忧伤美,弥漫着忧郁情调。
李商隐除了诗歌方面的成就以外,骈体文成就也很高,是在恩师令狐楚的一手调教下成为骈体文作家的。骈体文广泛应用于唐代官方文件中,这种文体有一个显著特点,辞藻华丽,表述准确,注重文辞对偶,用典要求很高。这一写作习惯直接影响了李商隐的诗歌创作,可以这么认为,他在诗歌中喜欢用典跟他的骈文写作有很大的关系。可惜他重要的骈文作品《樊南甲集》《樊南乙集》各二十卷共八百三十二篇都没有留存下来。中国史家学范文澜先生认为,只要李商隐的《樊南文集》保存下来,唐代其他的骈体文即便全部遗失也不可惜。
从社会意义上说,虽然李商隐的诗不及杜甫、李白、白居易的深度,但他却是对后世影响较大的诗人。晚唐时期,一些诗人开始自觉学习李商隐诗的风格。到了宋代,跟风者更是有增无减。北宋文学家王安石对李商隐诗的评价很高,虽老杜无以过也(《蔡宽夫诗话》)。从王安石本人的诗歌风格中也可以看出,他亦受李商隐诗的影响。李商隐的无题诗更是为明清二朝专写艳情诗的人趋之若鹜。中华民国时期鸳鸯蝴蝶派小说的香艳诗明显有李商隐无题诗的烙印。
在李商隐的一生中,令人关注的除了他在诗歌领域的成就外,就是他政治生涯中身陷朋党之争给他造成的悲剧。他一生都在与命运抗争,但始终没有冲破朋党之争给他布下的罗网。这是一个令人唏嘘的人生际遇,李商隐十七岁时得令狐楚赏识,并极力培植,然而,科场诡谲,五年一第;官场污秽,十年不离青袍,一生都在漂泊流离中度过,先后到桂州、徐州、四川、广东等地的幕府履职,幕僚生涯远超过他正式为官的生涯。他可以称道的是夫妻恩爱,但美满的婚姻却给他的仕途带来了灾难,使他终身夹在牛李两党中生不如死,忘家恩,放利偷合。故交都疏远他,讥讽他脚踏两桨,他一生都背负着背牛就李的黑锅。
李商隐与牛李党争的关系,以及与令狐一家的恩怨纠葛,明末清初的朱鹤龄在《笺注李义山诗集序》中有一段精辟的论述:夫令狐绹之恶义山,以其就王茂元、郑亚之辟也。其恶茂元、郑亚,以其为赞皇所善也。赞皇入相,荐自晋公,功流社稷,史家之论,每曲牛而直李。茂元诸人,皆一时翘楚,绹安得以私恩之故,牢笼义山,使终身不为之用乎?绹特以仇怨赞皇,恶及其党,因并恶其党赞皇之党者,非有其憾于义山也。这里说得很清楚,李商隐背牛就李的不白之冤完全是朋党之争的恶果。
他的仕宦生涯中,次远行是应被贬李党骨干郑亚之邀入了桂幕,但由于上司再次被贬,失去工作的李商隐从千里之外的桂州返京,然而,四处求助无果。后来,李商隐得到武宁军节度使卢弘止的邀请,到徐州做幕僚,当他踌躇满志准备施展一番时,幕主卢弘止病故。李商隐再次失业,但还未来得及赶回家时,相濡以沫的妻子病故。失意到低谷的李商隐后来又得到西川节度使柳仲郢的邀请,到四川做幕僚,这次是他离京时间长的一次远行。柳仲郢升迁入京,追随返京的李商隐被柳仲郢安排为盐铁推官,再次离京到浙东履职。后来,柳仲郢奉调进京,李商隐回到老家郑州荥阳,不久病逝。
李商隐是一个热爱生活、关心民间疾苦的诗人,动荡不安的时局和民生艰难的社会使他空怀一腔济世为民的情怀,一生贫寒困顿的生活使他过早地离开了人世。时代的悲剧也造就了他个人的悲剧。值得欣慰的是,他以赤子之心绽放的至情至性的作品,历千百年来为人诵读,成为中华民族文化中不可多得的瑰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