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从樟子松苗木强化入手,详细介绍了樟子松高效外生菌根菌的筛选、外生菌根菌对樟子松的接种效应、褐环乳牛肝菌与绿木霉对樟子松最佳接种方式筛选、“樟子松褐环乳牛肝菌绿木霉”体系的性能评价、复合接种褐环乳牛肝菌与绿木霉对樟子松根际微生态的影响、共培养条件下绿木霉对褐环乳牛肝菌产酶的诱导效应,以及大田应用等内容,初步探索出一条解决樟子松林衰退问题的路径,对樟子松的人工造林及其生态修复作用的发挥均具有重要意义。
本书可供林业生物菌肥基础研究与开发人员使用,也可供外生菌根菌领域相关学者参考。
第1章绪论1
1.1外生菌根与外生菌根菌3
1.1.1外生菌根的主要作用4
1.1.2关于菌根的分类鉴定5
1.2木霉菌概述6
1.2.1木霉菌对植物病害的生防作用7
1.2.2木霉菌对植物的促生作用9
1.3根际有益微生物间的互作10
1.4樟子松概述11
1.5土壤盐碱化的影响与其生物改良12
1.5.1土壤盐碱化对植物的影响13
1.5.2盐碱化土地的生物改良14
第2章樟子松高效外生菌根菌的筛选15
2.1试验菌株16
2.2前期准备工作16
2.3筛选分析17
2.3.1外生菌根侵染情况17
2.3.2接种菌根菌对樟子松苗木生长的影响18
2.4本章小结19
第3章外生菌根菌对樟子松的接种效应21
3.1外生菌根对樟子松耐旱性的影响22
3.1.1前期准备工作22
3.1.2结果与分析24
3.1.3小结30
3.2外生菌根对樟子松耐盐碱的影响30
3.2.1前期准备工作30
3.2.2结果与分析32
3.2.3小结36
3.3外生菌根对樟子松抗逆性代谢产物的影响36
3.3.1前期准备工作36
3.3.2结果与分析38
3.3.3小结44
3.4外生菌根对樟子松重金属耐受性的影响45
3.4.1前期准备工作45
3.4.2结果与分析46
3.4.3小结49
第4章褐环乳牛肝菌与绿木霉对樟子松最佳接种方式筛选51
4.1材料与方法52
4.1.1试验菌株52
4.1.2前期准备工作52
4.1.3试验设计53
4.1.4相关指标测定53
4.1.5数据的处理55
4.2结果与分析55
4.2.1外生菌根侵染率55
4.2.2对苗木生长的影响56
4.2.3对苗木可溶性蛋白和根系活力的影响56
4.2.4对苗木光合色素含量的影响57
4.2.5对苗木β-1,3-葡聚糖酶和几丁质酶活性的影响57
4.3本章小结58
第5章“樟子松-褐环乳牛肝菌-绿木霉”体系的性能评价61
5.1褐环乳牛肝菌与绿木霉耐旱性研究62
5.1.1材料与方法62
5.1.2结果与分析62
5.1.3小结65
5.2“樟子松-褐环乳牛肝菌-绿木霉”体系耐旱性研究65
5.2.1材料与方法65
5.2.2结果与分析67
5.2.3小结72
5.3褐环乳牛肝菌与绿木霉耐盐碱性研究72
5.3.1材料与方法72
5.3.2结果与分析73
5.3.3小结86
5.4“樟子松-褐环乳牛肝菌-绿木霉”体系耐盐碱性研究86
5.4.1材料与方法86
5.4.2结果与分析87
5.4.3小结102
第6章复合接种褐环乳牛肝菌与绿木霉对樟子松根际微生态的影响103
6.1材料与方法104
6.1.1试验菌株104
6.1.2苗木培养104
6.1.3实验设计104
6.1.4相关指标测定105
6.1.5数据处理105
6.2结果与分析105
6.2.1苗木根际土壤酶活性105
6.2.2苗木根际土壤微生物数量106
6.2.3苗木根际土壤养分107
6.3本章小结110
第7章共培养条件下绿木霉对褐环乳牛肝菌产酶的诱导效应111
7.1材料与方法112
7.1.1菌株来源112
7.1.2褐环乳牛肝菌与绿木霉的对峙培养112
7.1.3褐环乳牛肝菌与绿木霉互作的扫描电镜观察112
7.1.4绿木霉诱导褐环乳牛肝菌产酶113
7.2结果与分析114
7.2.1褐环乳牛肝菌与绿木霉体外培养观察114
7.2.2绿木霉对褐环乳牛肝菌产酶诱导115
7.3本章小结117
第8章“体系”的野外应用初步研究119
8.1试验场地120
8.2菌剂制备120
8.3试验设计120
8.4接种处理121
8.5取样121
8.6大田野外应用研究结果122
8.6.1生长指标122
8.6.2苗木根部123
8.6.3生物量123
8.7本章小结124
第9章结论与展望125
参考文献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