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争议下的国际问题观察》除了一般国际问题,还单列了时代问题和日本问题两部分。时代问题关涉全局,而日本问题一直是我国对外关系的核心问题之一。本书多是几十年前的论文,一些观点可以商榷,但作为一个年代的记载,自有其价值所在。
何方,中国著名国际问题专家、学者。1922年生于陕西临潼。1950年任职外交部,先后任驻苏联使馆研究室主任和部办公厅主任,一直在张闻天指导下从事国际问题和对外关系研究,与及有关工作。1959年下放,至1978年恢复工作,任中国社会科学院日本研究所所长。1989年调任中国国际问题研究中心副总干事至1995年。1990年被评为国家级政府特殊津贴领取者,为第七、八届全国政协委员,被授予俄罗斯科学院远东研究所名誉博士。现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
序言
时代问题篇
我们所处的时代
关于时代问题讨论的回顾
——再论和平与发展时代
国际问题研究中的几个观念问题
不可动摇对国际形势的根本判断
关于跨世纪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国际环境
有关经济全球化的十个问题
苏联八月事变对世界格局和国际关系的影响
对俄国十月革命的回顾与思考
——写在“十月革命”九十周年之际
国际问题篇
关于朝鲜停战的和谈问题
评英国的所谓亚洲洛迦诺计划
有关当前民族独立运动的几个问题
伟大的胜利巨大的变化
——纪念欧洲反法西斯战争胜利40周年
共和国成立前后的国际形势
对当前国际形势的几点看法
对国际形势的看法和调整对外政策的建议
过渡时期国际形势的若干问题
亚洲的崛起
南北差距的新变化
21世纪初中国国际环境的若干思考
——谈谈国际问题研究中的几个争论问题
日本问题篇
对中日关系的一些看法和意见
新形势下的日本和中日关系
记取历史教训发展中日友好
——纪念卢沟桥事变50周年
日本面临第三次历史性选择
我们所处的时代
如何认识我们所处的时代和区别不同时代的基本特征,是我们制定战略方针的基础,也是了解本国特点的重要前提。如果不能正确认识时代,不能准确把握两个时代的交替,那么在决策上就必然会发生失误,就会给我们的事业造成严重损害。这不仅是从理论上得出的结论,而且也是历史所一再证明了的。
列宁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曾先后提出“帝国主义时代”和“无产阶级革命时代”。此后,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就一直使用“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的时代”的提法。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这一提法仍然得到公认。只是到了20世纪50年代后半期和60年代,在国际共运的大论战中才出现了不同的提法和争论。但是中国却继续坚持上述提法,直到70年代还一再强调:“我们仍然处在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的时代。”从清算极“左”路线和进行拨乱反正以后,在一些文章和书籍中这一提法还是屡见不鲜,只是增加了一些各自不同的解释。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世界形势发生了根本变化,“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时代”的提法,已经不能反映和概括我们所处时代的主要内容和基本特征。党中央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根据对社会主义的再认识和对国际环境的重新估量,提出了“和平与发展是当代世界的主题”的论断。应该认为,这是对马克思主义时代理论的重要发挥和发展。很明显,当代世界的主题和当今时代的基本特征是不可完全当作两回事的。决定或成为时代基本特征的,只能是世界的主题,而不应是副题或其他。准此,我们所处的时代可以明确定义为“和平与发展时代”。
讨论时代问题,正确认识我们所处的时代,这是党的第十三次代表大会对思想理论界所发出的号召。
十三大提出马克思主义需要有新的大发展。十三大的政治报告,虽然没有专门谈到世界形势和国际问题,但有一些具有重大理论意义的新提法,是同世界形势和国际问题有关的。例如,报告中提出了两个结合和两个基础。两个结合是:“社会主义理论同各国实践和时代发展的结合。”这已经不再是只提同本国实践相结合,还要和更大范围的时代发展相结合。但是不弄清我们所处的时代,又怎么谈得上同“时代发展”结合呢?两个基础是:“中国共产党人在总结建国三十多年来正反两方面经验的基础上,在研究国际经验和世界形势的基础上,开始找到一条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道路,开辟了社会主义建设的新阶段。”这里提的已经不是一个基础,而是两个基础,把研究国际经验和世界形势提到了和总结本国经验同等重要的地位。这些提法,对国际问题和时代发展的研究,无疑是个重大的启示。可见,讨论时代问题,正是响应十三大的号召,执行十三大的指示。回避时代问题的讨论,不愿听到不同的意见,那就不能说是符合十三大的精神的。时代问题是个理论问题。在理论问题上,只有解放思想、大胆探索、展开讨论、提倡争鸣,使研究工作活跃起来,才能像十三大报告中所要求的那样,做到 “开拓新视野,发展新观念,进入新境界”。
讨论时代问题不只是学术上的争论,更重要的是,它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只有正确认识我们所处的时代及其基本特征,才能够看清世界发展趋势和我国的国情,才能够正确理解和自觉执行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基本路线,特别是集中发展经济和改革开放的政策,也才能够更好地总结和记取历史的经验教训,避免发生失误和再走弯路。
我们经常讲的革命和建设的一条基本经验,就是使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发展着的客观实际相结合。结合得好,就取得进展,就胜利;结合得不好,就遭受挫折,就失败。而所谓实际,既包括本国的具体特点,也包括整个世界形势。这世界形势,就属于我们所要讨论的时代问题。同本国实际结合固然重要, 而同时代发展结合同样重要,甚至更重要。列宁说,只有 “首先估计到区别不同‘时代’的基本特征 (而不是个别国家历史上的个别情节),我们才能够正确地制定自己的策略;只有了解了某一时代的基本特征,才能够在这一基础上去考虑这个国家或那个国家更具体的特点”。《列宁全集》第21卷,第123页。这就是说,对时代认识不清,是连本国的特点也很难了解的,当然就谈不上联系实际了。而且事实也的确如此。我们过去工作中的失误,就不但是由于脱离了本国实际,而且还由于不适合世界形势和时代潮流。
过去我们只强调马克思主义理论要和中国实际相结合,我们的政策和工作要从中国国情出发,而不大注意也很少提同时代发展结合,从世界形势出发。其影响所及,一方面,造成对世界形势和国际环境的调查研究重视不够。而缺乏研究,自然就了解不深,判断就不会准,决策就容易失误。例如,在一个很长时期,我们对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范围的新技术革命和世界经济的高速发展,就没有加以充分注意,进行深入研究,提出妥善对策,曾使我们丧失良机,吃亏不小。另一方面,对时代基本特征和世界发展趋势不能很好地认识和掌握,也妨碍对本国实际的了解,造成脱离本国实际。我们以前只强调和自己的过去比,因而感到不错,自以为发展很快,结果被人家落下了一大截。其实,现在讲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就不只是正确认识国情的结果,也是研究整个世界形势得出的结论。因为如果不看整个世界,不作横向比较,怎么会知道我们生产力发展落后呢?又怎么能确定到21世纪中叶要达到中等发达国家的水平这一战略目标呢?所以,只有了解世界情况,把握时代的基本特征,才能更客观更实际地认识自己,制定出符合实际的政策。
讨论时代问题,认清我们所处的时代,是破除个人迷信、反对教条主义、重新认识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需要。
在时代问题上,过去我们长期受教条主义的束缚和极“左”思想的干扰,认识始终滞留在革命导师六七十年前所研究和论述的范围内,而且还不断向“左”发展。这最明显地表现在对待世界大战和世界革命的判断上。在时代发展和国际问题研究上,我们往往偏重于唯书和唯上,多是限于对经典著作或上面的提法和论断进行论证和阐释,凡是经典著作上有的或上面讲过的就不可以改,凡是经典著作或上面没讲过的就不可以讲。战后世界形势和国际关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在一个很长时期并没有引起我们应有的重视,对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还保持着陈旧的观点,谈论的仍然是传统观念上的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缺乏对现实社会主义和现代资本主义的研究和分析。这就使我们的研究工作有些脱离实际,不能为正确的决策起到应有的作用。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中央恢复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提倡解放思想,实行拨乱反正,并且不断对世界形势和时代发展进行研究和估量,逐步调整和完善我国的对外关系和对外政策。但就国际问题的研究来说,还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似乎对世界形势的估量不一定要有深入的研究,时代问题弄不清楚也无关大体,可以避而不谈。研究本身也落后于实际,远没有思想界其他领域活跃,在不少问题上还是围绕着陈旧的观念兜圈子。例如,我们对战后世界的变化、对当代国际上的重大问题和世界发展趋势,仍然习惯于用老框子去套新形势,甚至热衷于争论无产阶级绝对贫困化、资本主义总危机和垂死性等问题。这都不能说是很正常的。通过对时代问题的讨论,将有助于进一步解放思想,克服过时的陈旧观念,提高国际问题研究的水平。
下面就分十个问题来进行讨论。
一什么是时代和时代特征〖1〗(一)时代概念的不同含义 时代这个概念可以用在不同的场合,因而也就有不同的含义,就看以什么为坐标和参照系。例如:论年龄段,就有青年时代、老年时代等;论社会形态,就有奴隶时代、封建时代、资本主义时代等;论劳动工具和生产手段,就有石器时代、蒸汽机时代、信息化时代等;论各国政体和路线,就有斯大林时代、毛泽东时代等。还有在其他不同场合使用的不同含义,诸如全球化时代、大变革时代,等等。
我们这里所谈的时代,属于政治理论问题的范畴。长期以来,在国际共运和社会主义国家中,时代成为一个专门用语。无论在政治层面还是理论层面,都是一个始终被置于首位的问题,主要涉及的就是战争与革命还是和平与发展这样人类历史中的重大问题。国际共运和各国共产党在制定战略方针时,首先要回答的问题就是“我们处在什么时代?”各国共产党工人党1957年签署的《莫斯科宣言》和1960年签署的《莫斯科声明》,开宗明义首先讲的就是时代问题。1963年3月13日中共中央《关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总路线的建议》谈了25个问题,第一个问题就提到:上述“这两个文件,指出了我们时代的特点”。
“文化大革命”结束之前,我们一直坚持世界处于战争与革命时代。直到1985年后才不再这样提了,但是也没有否定过。陈云就是一直坚持的。因为在1989年初,他还针对学界有关和平与发展时代问题的讨论,发表了《帝国主义的本性没有改变》的谈话。这篇谈话后来经过修改被收入了《陈云文集》。邓小平讲世界大战不可避免也一直讲到1984年,1984年后才表示中国改变了过去对大战危险的看法。
谈时代概念,有这样几个特点:
第一,它具有国际性。它是一个总的概念,涵盖全世界,而不是指某一个地区或某一个国家的局部发展。什么时候才出现国际这一说法?那是在资本主义产生以后。在资本主义以前,并没有现代意义上的民族独立国家,所以谈不上国际。民族国家的概念始于1648年缔结的威斯特伐利亚条约。这时才提出国家主权和国家疆域等问题。我们中国是闭关锁国,所讲的“天下”其实指的只是中华帝国。我们与外界基本不来往,顶多通了西域,规模还很小。时代特征所说的“战争”,是指世界战争(只有帝国主义国家间的大战才算得上),不是指地区或局部战争,更不是国内战争。“和平”则指全世界的和平。“革命”和“发展”也讲的是世界性的。
第二,它具有全面性。是指整个国际形势和世界的主要发展趋势,而不是指某个局部现象或某一个方面。讲发展,是指经济、政治、社会和文化的全面发展,而不是指科技和武器之类的单项发展,哪怕像把世界连成一片的互联网络这样的科技发展。所以我们说,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进入和平与发展时代,那就是指没有再打世界大战,并出现了人类有史以来最全面最迅速的发展。例如人们就说,战后50年,经济、社会、科技、文化的发展,超过了以前的500年甚至5000年。
第三,它具有决定性。其他一切国际现象都服从于它,受制于它,例如战略格局、国际秩序,以至一国的国内发展等就都受到它的制约。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苏两个超级大国进行冷战,激烈争夺世界霸权,被认为是二战后国际关系发展的主要矛盾。但冷战并没有决定时代特征,相反,是和平与发展时代决定了:美苏争夺一直没能激化到引发它们之间发生战争亦即世界大战。冷战也没能阻止人类取得前面所提到的空前大发展。
第四,它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它在相当长的时期里起主导作用,不会轻易逆转和改变。因此,不应在国际上一遇风吹草动,就动摇对时代的正确判断而随风摇摆。世界局势发展一时看起来有危险,但也未能把时代推回到战争与革命阶段。在这个方面,我们是有过经验教训的,至今也还不能说已经完全得到解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