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盘虎踞》这是一部以辽西民间故事为题材的,由作家王志国以此为创作背景创作的长篇历史小说,《龙盘虎踞》共分为十篇:第一篇紫荆朝旭与古塔昏鸦。第二篇笔架神山与跨海天桥。第三篇龙的故乡与古都龙城。第四篇唐王征东与关公显圣。第五篇闾山圣清宫与宝林楼。第六篇盘锦蟹王庄与红海滩。第七篇菊花姑娘与觉华仙岛。第八篇东丹王耶律倍与辽太子读书楼。第九篇契丹萧太后与阊山龙凤柏。第十篇老汗王与李成梁。每篇故事都相对独立,但又水乳交融,成为一部反映辽西历史文化的重要文学作品。
初识王志国先生,是因为长篇小说《大辽悲歌》。当志国先生满腔热忱地把这部书送给我时,我与他的热情有一点儿不同。我的热情来自家乡的热土,因为同是辽西走廊里的人。而对于作品,我却没有过多的奢望。我的工作就是天天和省内外的作家打交道,不包括拿到家里的书,办公室三个书橱全部装满,书多得我读不过来。志国先生不是省内那些当红的作家,他是从工作岗位上退休之后才燃起创作的热情。我有个根深蒂固的坏观点,作家都是年轻时修炼的,年龄大了,成为好作家的可能性很小,所以《大辽悲歌》放在我的案头好多日子,我都没看。一天偶尔得闲,我随手翻起来,没料到,拿起来就没放下,放弃了所有的事情,居然一口气读完了。
正是因为被《大辽悲歌》深深地吸引了,后来以省作协的名义举办他的作品研讨会,我便成了积极的推动者。研讨会特别成功,国内著名评论家、学者、文史专家,对这部从契丹族发祥起笔,一直到大辽帝国走向衰落的鸿篇巨制感慨不已,纷纷撰文,有的评论文章发表在了权威的《文艺报》上。
《大辽悲歌》让我认识了一个对辽西大地充满深情、对辽西文化用心研究、对辽西历史情有独钟,又充满着激情与梦想,时刻拥有表达欲望的王志国先生。当王志国先生的新作《龙盘虎踞》即将出版,把作序的美差送给我时,我当即笑纳下来,尽管岁末年初,公务繁杂,还远在江苏常州参加公务活动,我还是挤时间,挑灯夜读,读过了这部书的电子文稿。
之所以用毛泽东的这句诗为题,是因为我们从历史中走来,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接近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今胜昔”这是历史的结论,更来源于十姐妹以“神圣辽西”为题讲的故事。
从结构上看,这本书明显地受到了《一千零一夜》写法的影响,全书虽说有十个风物传说、民间掌故和历史故事,但都由一条辽西文化为主线贯穿在一起,通过十姐妹讲故事的方式,既独立成章,又一气呵成。
无论是“紫荆朝旭与古塔昏鸦”,还是“笔架神山与跨海天桥”,抑或写“龙的故乡”“菊花姑娘”等篇,写民间传说时,作者都展开了丰富饱满的想象力。唯美与写实、玄幻与神秘,相互交织,文采飞扬,形成一种斑斓的民间叙事,把辽西人耳熟能详的故事娓娓道来,并把知识性、趣味性、地域性糅合其中,丰富和完善了民间文学的宝库。
笔锋一转,叙说历史时,唐太宗、耶律倍、萧太后、努尔哈赤、李成梁,这些历史人物的身上虽说带有浓郁的传说和传奇色彩,但总体而言,基本上能遵循作者一贯主张的“大事不虚,小事不拘”,既能真实地还原历史,又能在真实基础上,在细节与情节上加以虚构,以增强故事性与观赏性。在对所有人物的叙述上,非常鲜明地印下作者的伦理评价,在以民间叙述为主体的说话环境中着力体现历史的厚重感和文学的力量。
总之,读过这部作品,掩卷深思,我觉得有以下几个让人难以忘记的深思:一是给历史留下一个别样的风采,尤其是“努尔哈赤与李成梁”这篇,把真实的历史民间化了,趣味化了,人情化了,道德化了;二是给一个地方留下一片风土人情,丰富一个地区的文化基因,给子孙万代留下一笔文化财富,从这个角度说,王志国先生做了一件功莫大焉的事情;三是这部作品同时也是一部地域史、文化史,满族文化特征,满汉文化融合的产物,也是一部民族团结、民族文化融合的作品。
最后祝王志国先生在历史文化探索、民间文化弘扬、文学创作升华等方面有更大的斩获,用更充沛的精力,讲出更精彩的中国故事。
引子
第一篇 紫荆朝旭与古塔昏鸦
第二篇 笔架神山与跨海天桥
第三篇 龙的故乡与古都龙城
第四篇 唐王征东与关公显圣
第五篇 阊山圣清宫与宝林楼
第六篇 盘锦蟹王庄与红海滩
第七篇 菊花姑娘与觉华仙岛
第八篇 东丹王耶律倍与辽太子读书楼
第九篇 契丹萧太后与阊山龙凤柏
第十篇 老汗王与李成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