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杂性的科学哲学探索(修订版 清华科史哲丛书)》是关于“复杂性”研究的科学哲学专著,2008年于内蒙古人民出版社初版,本次修订增加了2008年之后复杂性研究的若干进展以及作者的新研究成果。该书以复杂性的科学概念、研究进路为核心,从实在论、认识论、方法论与科学哲学观、社会论若干方面展开研究,展现了国内复杂性科学哲学研究的前沿成果。
科学技术史(简称科技史)与科学技术哲学(简称科技哲学)是两个有着内在亲缘关系的领域,均以科学技术为研究对象,都在20世纪发展成为独立的学科。在以科学技术为对象的诸多人文研究和社会研究中,它们发挥了学术核心的作用。“科史哲”是对它们的合称。科学哲学家拉卡托斯说得好:“没有科学史的科学哲学是空洞的,没有科学哲学的科学史是盲目的。”清华大学科学史系于2017年5月成立,将科技史与科技哲学均纳入自己的学术研究范围。科史哲联体发展,将成为清华科学史系的一大特色。
中国的“科学技术史”学科属于理学一级学科,与国际上通常将科技史列为历史学科的情况不太一样。由于特定的历史原因,中国科技史学科的主要研究力量集中在中国古代科技史,而研究队伍又主要集中在中国科学院下属的自然科学史研究所,因此,在20世纪80年代制定学科目录的过程中,很自然地将科技史列为理学学科。这种学科归属还反映了学科发展阶段的整体滞后。从国际科技史学科的发展历史看,科技史经历了一个由“分科史”向“综合史”、由理学性质向史学性质、由“科学家的科学史”向“科学史家的科学史”的转变。西方发达国家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完成了这种转变,出现了第一代职业科学史家。而直到20世纪末,我国科技史界提出了学科再建制的口号,才把上述“转变”提上日程。在外部制度建设方面,再建制的任务主要是将学科阵地由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向其他机构特别是高等院校扩展,在越来越多的高校建立科学史系和科技史学科点。在内部制度建设方面,再建制的任务是由分科史走向综合史,由学科内史走向思想史与社会史,由中国古代科技史走向世界科技史特别是西方科技史。
科技哲学的学科建设面临的是另一些问题。作为哲学二级学科的“科技哲学”过去叫“自然辩证法”,但从目前实际涵盖的研究领域来看,它既不能等同于“科学哲学”(Philosophy of Science),也无法等同于“科学哲学和技术哲学”(Philosophy of Science and of Technology)。事实上,它包罗了各种以“科学技术”为研究对象的学科,是一个学科群、问题域。科技哲学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如何在广阔无边的问题域中建立学科规范和学术标准。
本丛书将主要收录清华师生在西方科技史、中国科技史、科学哲学与技术哲学、科学技术与社会、科学传播学与科学博物馆学五大领域的研究性专著。我们希望本丛书的出版能够有助于推进中国科技史和科技哲学的学科建设,也希望学界同行和读者不吝赐教,帮助我们出好这套丛书。
吴彤,清华大学科学史系教授。研究方向为自组织科学哲学、复杂性科学哲学和科学实践哲学。著作有《自组织方法论研究》《生长的旋律——自组织演化的科学》《复杂性的科学哲学探索》《复归科学实践——一种科学哲学的新反思》《科学实践与地方性知识》,译作有《科学实验哲学》《复杂性——一种哲学概观》《秩序与混沌——生物系统的复杂结构》,发表学术论文240多篇。
引言
一、复杂性:正在发生和被解读的革命
二、到了在哲学上研究复杂性概念的时候
三、本书结构安排
第一章 复杂性是什么?
一、自然语言中的复杂性
二、自然科学中确切的复杂性概念
三、对科尔莫哥洛夫复杂性概念的种种误读
四、其他关于复杂性概念的研究
第二章 复杂性的实在论研究
一、复杂性概念所指称的实在
二、复杂实在的测度与理论评价
三、目前复杂性研究中可以得出的关于实在论的观点
四、复杂实在的各种属性
五、实在中的复杂性与简单性
六、复杂实在演化研究仍然存在的问题
第三章 、复杂性的认识论研究
一、一般人类认识活动的认识复杂性
二、基于主体间性的认识复杂性
三、认识复杂性研究的问题
第四章 复杂性的方法论研究
一、复杂性研究的方法论意蕴
二、测度复杂性程度、掌控复杂性的方法
三、建基于实验或者历史案例的实践隐喻方法
四、基于行动而不是基于理解的试错模拟实践方法
五、基于形象的概念绘图映射方法
六、复杂性研究方法的研究程序和实践特征
第五章 复杂性的科学哲学观
一、复杂性的说明与预测
二、科学知识的地方性特性:复杂性研究提供的支持
三、多样性和反对现代性叙事:后现代的复杂性研究
第六章 复杂性的社会论研究
一、SSK和科学实践研究意义的复杂性的社会探索历程
二、复杂性与社会思潮
三、复杂性与社会治理
四、复杂性与国际政治
附录:破碎的系统观
一、中国系统观基本观点及其问题
二、科学实践哲学和新经验主义对于大系统观的批判
三、破碎的地方性系统观之要义
参考文献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