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村调查.总第41卷,家户类.第10卷,中等家户.第7卷
定 价:750 元
- 作者:徐勇,邓大才 编
- 出版时间:2020/12/1
- ISBN:9787201166537
- 出 版 社:天津人民出版社
- 中图法分类:F32
- 页码:697
- 纸张:胶版纸
- 版次:1
- 开本:16开
作为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华中师范大学中国农村研究院历来重视农村调查与研究,《中国农村调查·家户类》是基地新版“中国农村调查”项目的重要成果,在付梓之际,特作以下说明:
1.根据徐勇教授提出的“中国家户制度学说”,家户制度是中国的本源型传统和基础性制度,并在此基础上形成独特的中国农村发展道路。本项目旨在通过传统时期的家户调查揭示和挖掘这一本源型传统和基础性制度。
2.在家户对象的选取上,本项目以1949年以前的完整家户为调查对象,并根据人口规模进行分类。其中,7口人及以下为小家户,8至13口人为中等家户,14口人及以上为大家户。本项目所调查的家户,分布在全国绝大多数的省份,具有广泛的代表性。每一位调查员在调查之前均受过严格的学术培训,每个家户的调查时间在15天以上。
3.每一篇家户调查报告分为“家户的由来与特性、经济、社会、文化、治理”五章,重点围绕家户的“特性、特色、关系与层次”开展调查和写作。同时,在每篇报告的后面附有调查员的调研小记、日记等,供读者了解整个调查的进展与历程。
4.在报告写作中,“市县名、乡镇名、村庄名、家户名、人物名、部门单位”等均为实名。报告中出现的照片、人名、数据等信息,均得到了访谈对象或数据提供者口头或书面授权。另外,写作中引用的档案材料、政府部门提供的资料、历史材料等均标注出处。
5.本项调查主要通过老人口述获取信息、数据,因而报告中的数据可能不甚精准,其中土地面积、粮食计量单位也实难统一,仅供参考,请各位读者、学者在引用、使用的过程中酌情处理。
6.在考察家户变迁时,调查有时会涉及土地改革、“文化大革命”等内容,但是调查者均怀揣学术研究之心,从家户的变迁与发展的历史视角去调查和写作,力求客观、真实地反映中国家户形态。
7.在出版方面,项目组组建了审稿与编辑小组,严格审查、校审每一篇家户调查报告,并从中遴选出优秀的报告,集结成卷出版。
8.《中国农村调查·家户类》的重点在于传统形态的调查,是一项抢救历史的学术工程。由于时间仓促,其中不免有错漏,也希望海内外学术界、读书界提出批评、建议,帮助我们提高这套丛书的质量。
2015年是华中师范大学中国农村研究院历史上的关键一年。在这一年,本院不仅成为完全独立建制的研究机构,更重要的是进一步明确了目标,特别是进行了学术整合,构建了一个全新的调查研究计划。这一计划的内容包括多个方面,其中,中国农村调查是基础性工程。从2015年开始出版的《中国农村调查》便是其主要成果。
学术研究是一个代际接力、不断提升的过程。农村调查是本院的立院之本、兴院之基。本院的农村调查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主要是基于项目调查基础上的个案调查(1985-2005年)。
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开启的中国改革开放,起始于农村改革。延续二十多年的人民公社体制废除后,农村的生产功能由家庭所承担,社会管理功能则成为一个新的问题。这一问题引起我院学者的关注。1928年出生的张厚安先生是中国政治学恢复以后较早从事政治学研究的学者之一,他与当时其他政治学学者不同,他比较早地关注农村政治问题,并承担了农村基层政权方面的国家研究课题。与此同时,本校其他学者也承担了有关农村政治研究的课题。1988年,这些学者建立起以张厚安先生为主任的农村基层政权研究中心,由此形成了一个自由结合的学术共同体。
作为一个学术共同体,农村基层政权研究中心有其独特的研究宗旨和方法。在学术共同体建立之初,张厚安先生就提出了“三个面向,理论务农”的宗旨。“三个面向”是指面向社会、面向基层、面向农村,“理论务农”是指立足于农村改革实践、服务于农村改革实践。这一宗旨对于政治学学者是一个全新的使命。政治学研究政治价值、政治制度与政治行为。传统政治学更多研究的是国家制度和国家统治,以文本为主要研究素材。“三个面向”的宗旨,必然要求方法的改变,这就是进行实地调查。自学术共同体形成开始,实地调查便成为我们的主要研究方法。
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始,以张厚安先生为领头人的学者就开始进行农村调查。最初是走向农村,进行全国性的广泛调查,主要是面上了解。1995年,在原农村基层政权研究中心的基础上,成立了农村问题研究中心,由张厚安先生担任主任,由1955年出生的中年学者徐勇教授担任常务副主任。新中心的研究重点仍然是基层政权与村民自治,但领域有所扩大,并将研究方法凝练为“实际、实证、实验”,更加强调“实”。这种务实的方法引起了学术界的关注,并注入国际学术界的一些研究理念和方法。我们的农村调查由面上的了解走向个案调查。当时,年届七旬的张厚安先生带领队伍参与村庄个案调查,其代表作是《中国农村村级治理-22个村的调查与比较》。这一项目在全国东、中、西三个地区选择了6个重点村和18个对照村进行个案调查,参与调查人员数十人,并形成了一个由全国相关人员参与的学术调查研究团队。
第二阶段主要是基于机构调查基础上的全面调查(2005-2015年)。
1999年,教育部为推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启动了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点基地建设。当年,华中师范大学农村问题研究中心更名为“华中师范大学中国农村问题研究中心”,由徐勇教授担任主任。2000年,中心成为首批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在基地成立之前,以张厚安教授为首的研究人员是一个没有体制性资源保障、纯因个人兴趣而结合的学术共同体,有人坚持下来,也有人离开。成为教育部研究基地以后,中心仍然坚持调查这一基本方法,并试图体制化。其主要进展是在全国选择了二十多家机构作为调研基地,为全国性调查提供相应的保障,并建立相互合作关系。
作为教育部熏点基地,中心是一个有一定资源保障的学术共同体,有固定的编制人员,也有固定的项目经费,条件大为改善,但也产生了新的问题。这就是农村调查根据个人承担的研究项目而开展。这不仅会导致研究人员过分关注项目资源分配,更重要的是易造成调查研究的“碎片化”和“片断化”,难以形成整体性和持续性的调查。同时,研究人员也会因为理念和风格的不同而产生分歧,造成体制性的学术共同体动荡。为了改变调查研究项目体制引起的“碎片化”倾向,2005年,徐勇教授重新规划了基地的发展,提出“百村观察计划”,计划在全国选择一百多个村进行为期10年、20年、30年甚至更长时间的调查和跟踪观察。目标是像建立气象观测点一样,能够及时有效地长期观测农村的基本状况及变化走向。这一计划得到时任华中师范大学社会科学研究处处长石挺先生的鼎力支持。2006年,计划得以试行,主要由刘金海副教授具体负责。最初的试点调查村只有6个,后有所扩展。2008年,在试点基础上,由邓大才教授主持,全面落实计划,调查团队通过严格的抽样,确定了二百多个村和三千多个农户的调查样本。
“百村观察”是一项大规模和持续性的调查工程,需要更多人的参与。同时它又是一项公共性的基础工程,人们对其认识有所不同。因为它要求改变项目体制造成的调查“碎片化”和研究“个体化”的工作模式,为此,学术共同体再次出现了有人退出、有人坚持、有人加入的变化。
2009年正式启动的“百村观察计划”,取得了超出预想的成绩:一是从2009年开始,我们每年都要对样本村和户进行调查,调查内容和形式逐步完善,并形成相对稳定的调查体系。除了暑假定点调查以外,还扩展到寒假专题调查。每年参与调查的人员达五百人左右,并出版《中国农村调查》等系列著作。二是因为调查的规模大,可以进行充分的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形成调查报告,提供给决策部门,由此也形成了“顶天立地”的理念。“顶天”就是为决策部门服务,“立地”就是立足于实地调查。这一收获,使中心得以在教育部第二次基地评估中成为优秀基地,并于2010年更名为华中师范大学中国农村研究院,由徐勇教授担任院长,邓大才教授担任执行院长。三是形成了一支专门的调查队伍并体制化。起初的调查者有相当一部分是没有受过严格专业训练的志愿者。为了提高调查质量,自2012年起,研究院将原来分别归于导师名下指导的研究生进行整合,举办“重点基地班”。基地班以提高学生的调查研究能力为导向,实行开放式教学、阶梯性培养、自主性管理,形成社会大生产培养模式,改变了过往一个老师带三五个学生的小作坊培养方式。至此,农村调查完全由受到专门调查和学术训练的人员承担,走向了专业化道路。四是资料数据库得以建立并大大扩展。过往的调查因为是项目式调查,所以资料难以统一保管和使用。2006年,我们启动了中国农村数据库建设。随着“百村观察计划”的正式实施,大量数据需要录入,并收集到许多第一手资料,资料数据库得以迅速扩展。
第三阶段主要是基于历史使命基础上的深度调查(2015年至今)。
第一篇 维生以佃:无房无地家户的艰难生存
——-川东舒安村明氏家户调查
导语
第一章 家户的由来与特性
一、家户迁徙与定居
(一)清初由江西人四川
(二)三次迁移定居舒安
(三)在此生活已有六代
(四)因无地而导致家庭贫困
二、家户基本情况
(一)家庭人口三世同堂
(二)家庭成员基本情况
(三)租佃房屋全家居住
(四)家庭经济勉强度日
(五)因贫穷而无声望
(六)家庭属于村内小户人家
第二章 家户经济制度
一、家户产权
(一)家户土地产权
(二)家户房屋产权
(三)生产资料产权
(四)生活资料产权
二、家户经营
(一)生产资料
(二)生产过程
(三)生产结果
三、家户分配
(一)家户为分配主体
(二)分配类型
(三)分配家长决定,成员听从
(四)分配次序,食物为先
四、家户消费
(一)收支相当的家户消费
(二)家户负担家庭消费
(三)家长决定家户消费
(四)家庭成员消费无决定权
五、家户借贷
(一)家户为借贷单位
(二)家长为借贷主体
(三)借贷过程家长出面
(四)家户共同还贷
六、家户交换
(一)家庭为交换主体
(二)交换客体集市为主
(三)“赶场”过程靠熟人
第三章 家户社会制度
一、家户婚配
(一)家户婚姻情况正常
(二)婚前准备
(三)婚配过程简约
(四)婚配原则
二、家户生育
(一)生育男孩居多
(二)生育是为传宗接代
(三)孕妇同样辛苦
(四)生育后的“小请”
(五)起名权力归家长
三、家户继承权属于儿子
四、家户内部交往
(一)父子关系
(二)婆媳关系正常
(三)夫妻关系和谐
(四)兄弟关系渐变
(五)妯娌关系紧张
五、家户外部交往
(一)不同关系的对外交往
(二)对外交往关系融洽
……
第二篇 以工襄农:飘零耕户的艰辛与波折
——豫西东洼村贾氏家户调查
第三篇 盎盂相击:断弦再造的家户延续
——晋南韩家庄刘氏家户调查
第四篇合食通财:上门女婿之家的聚合及延续
——浙东葛家村葛氏家户调查
第五篇 雇请短工:劣势环境下普通农户的生存之道
——鄂东大屋岗村李氏家户调查
第六篇以农辅工:多匠少地家户的融合与治理
——陇中黑石湾村李氏家户调查
第七篇 内聚外引:农副并举的发展之道
——四川新房村陈氏家户调查
第八篇兄弟合力:富户自立的生存之道
——鲁西王顺庭村赵氏家户调查
第九篇 内立外联:望门中户的存续与治理
——皖南钱村钱氏家户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