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畅销日本,为多个家庭提供了解决亲子沟通问题的“灵丹妙药”。
本书自2019年在日本出版以来,广受好评,亚马逊日本评分4.1,儿童心理类畅销榜第5,是日本读者眼中改善亲子沟通的一剂良方。
◎选取29个具有代表性的日常生活场景,覆盖育儿过程中的辛苦时刻。
本书选取了29个日常生活中令爸爸妈妈头疼不已的育儿时刻(孩子说“再也不要去学校了”的时候 / 孩子磨磨蹭蹭不做作业的时候 / 孩子总是和父母顶嘴的时候……),时间从幼儿延续到初中以后,一本书在手即可了解不同年龄段孩子的沟通难题,满足父母的长期需求。
◎儿童心理学专家从业20余年的一线工作心得。
本书作者曾任仁爱大学心理专业教授,已从事心理咨询超20年,长期接受各类父母面谈咨询,并负责儿童身心修养项目超15年。本书是他作为儿童心理学专家在一线工作中总结提炼出的亲子沟通中的常见问题,提出的解决方案也已经过多人实践,具有相当的借鉴意义。
孩子失败的时候
说教用语
“我说对了吧,你就是不听话!”
鼓励用语
“ 真不容易啊。”
朋友有一次用智能手机给她上初三的儿子发了张去模拟考试考场的地图和路线图。
她对我说:“那孩子很不擅长找路,一定会迷路的。”我听着觉得她的话语间好像流露出一点点开心。
很多父母总是担心孩子不行, 觉得孩子必须得有自己帮。也许他们内心深处其实正在为“孩子还离不开自己”“孩子不会离弃我”而感到安心。
这是另外一个朋友的故事。他上高中的儿子决定暑假时去找住在美国的堂弟玩,并且自己制订了旅行计划。孩子在网上查询各种方案后预订了机票。
但是,在他父母看来,孩子设计的路线在换乘时花费太多时间,是非常不好的路线。
于是,朋友就对孩子建议道:“还有更好的路线吧。”结果,孩子很生气,最后竟然放弃了旅行。
其实,费用并没有什么变化。我问朋友:“你儿子选的路线不也很不错吗?”但是,朋友却很生气地说:“与其在机场换乘时浪费几个小时,不如早点到达目的地,这绝对不是最优的选择。连这个都不知道,对儿子真失望!”
当然,他们的亲子交流平常也许多少有点问题,但是重点还是和前面所说的一样。
孩子自己选择,自己开心享受,付出辛劳,从父母以外的人和事情中学习经验是非常重要的。我们要充分尊重孩子的这些体验。
我们如果回想一下自己的童年,马上就会理解。
父母给我们“建议”时,我们是很感激,还是很厌烦?
父母与其因给孩子“正确”的建议而被讨厌,不如勇敢地支持孩子去选择看来是“不对”“不成熟”的路。
当然,发现孩子明显要失败的时候,比如忘带准考证或机票就出门的时候,还是应该提醒一下孩子:“你忘带了重要的东西哟!”连这个都不提醒的话,那就变成了捉弄。所以家长在给孩子提建议时需要把握好恰当的度。
尽管如此,父母们还是要谨慎对待自己所认为的“正确”。强制给孩子正确的建议,并不都是为了孩子好。
《母亲就是在守候孩子的远行》(Mothers Have to Be There to Be Left )。
这是心理学家埃尔纳·弗曼(Erna Furman)著名的论文题目。
这篇论文论述了如果父母不事先采取措施,不引导孩子,不做令孩子厌烦的事的话,孩子反而会很自立。
弗曼将其比喻为孩子的断奶期。即使不故意诱导孩子对断奶食品的兴趣,孩子也会在好奇心的驱使下被各种各样的食品吸引。反倒是母亲会因为“一直都最喜欢母乳”的孩子长大了而感到伤心落寞。
有的父母忧虑“太无微不至照顾孩子,孩子就不能独立了”。孩子不会永远想依赖父母,他们会在自己认为恰当的时机,以自己的方式离开父母。
所以, 父母应该做的是如弗曼所说:“守候孩子的远行。”
并且,“守候”二字寓意深远。孩子遇到困难时、感到孤独时,回过头可以看到父母正守护着自己的身影,这对惴惴不安、准备独自前行的孩子来说就是莫大的支持。
“守候”是留在原地,守护孩子的选择,确保无论何时孩子有需要,都可以回到安全的港湾的态度。
“守候”远比“要为孩子做点什么”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