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取材自作者的日常生活,作者将对身边的人、物、景的所思所感化为文字,语言优美,充满诗意。选材鲜活典型,树上的空鸟巢、故乡的白果树、朋友寄来的水果……鲜明可爱,生动感人。
本书收录作者创作的散文。《光和影的比例》拟以女性的独特体验、细致入微的笔触,关注普通人的生存境遇和生命状态,在深入的现实探寻基础上,进行审美裁剪和取舍,寻找精神的黄金分割线,记录并感受时代带给人们尤其是青年女性的思考,以及地域所属豫风楚韵中独有的诗意、曲折、幽微和光芒,表达巨大的时代背景下个体生命的优美、孤独、坚韧和壮丽。
李梅,河南信阳人,中国散文学会会员,河南省作家协会会员,河南省文学院高级研修班学员,发表各类作品一百余万字,散文作品入选多种选刊、年度选本,曾获全国散文原创大赛等多种奖项。
短居
大海忽略了一切
疏影横斜
果色信笺
记忆携带者
雪的迷失
时间温柔地砍伐
白
隐于草木
水的隐喻
一个人的演出
像树一样地爱和被爱
青黄不接
月出
光和影的比例
一树梅
素食三味
夜色弥漫
自行车转啊转
折翅记
栗子笑了
冬天的树
少时雨声渐远
一个孩子的祈祷式
大雾弥漫
降落的寓言
初冬口记
捕光
何以为贵
普通阅读者
读者
对镜贴花黄
我的村庄
亲爱的白果
巢儿
弦上光阴
天色渐晚
漫长的花期
房间
山顶
后记
短居
时光窈窕
到了宝剑山口,便觉是真正的临时山人了。传说明时,将军张献忠兵败鸡公山,拔剑出鞘,立此存誓:今且一剑封“步”,私享这山中时光。山路往上约五十米,经过一座百年前兴建的“十”字形小教堂,景致更显清幽。
我们暂住的地方是一栋美国传教士建筑的老别墅,别墅分上下两层,条石墙体,红瓦屋脊。在不远处仰视,屋顶古朴,屋面有陡峭感。沿着长长的石阶向上,经过一簇绣球花,冉沿墙根拾级而上,便到了角形门前。
已近傍晚,光线明朗舒适,没有耀眼的感觉。二层东卧室,有两扇大窗,苇帘半卷之间,有着古朴的颜色、稀疏的光。窗外,古木舒展,经历了一百余年的时光,仪态从容。南北墙角另有红色木格窗户,精致的竖长方形,令人迷恋。靠近小窗,透过玻璃,可以看到别处屋脊上的红瓦,上有枯叶,随意散落。时光深邃,一片落叶带你I旦J溯。
从室内转至角形门外,走在木质的地板上,有不急切的回声,让你不南自主地放轻脚步。门外是宽阔的角形回廊,二百七十度的视野,近有伸手可触的绿叶,远及昂然而立的山顶、凹而有致的山谷。绵延的绿色山影,造型各异的老别墅,红色、灰色、黄色的屋顶点缀如画。
坐在一把老式藤椅上,看对面老夫妇满头白发,安详得很,有一种□□的幸福感。他们看对方、看黄昏来临,眼里满含对人世的宽容和对一株单薄或者苍老树木的关怀。姑且什么也不做,我起身站在廊前,等太阳落山,以漫无边际的空白思绪,迎接即将来临的黄昏,端详山间黄昏有怎样的步履。
太阳也照着不远处另一栋老别墅,红瓦屋顶上,光影逐渐缩小,以至于剩在□后一片瓦上,一片幸运的红瓦吗?浓密的树木间,鸟儿斜着飞过,然后掠个弧形,绕过红色的屋顶、浅灰的三角屋脊,回到自己的巢穴,像是思绪飞回到一百多年前的门庭之内。
近旁一棵古树,枝干爬满青藤,我们的目光也就攀过长藤,仰起头来看树梢,树叶的背面镀了浅金,经过被光覆盖的树叶缝隙,再慢慢爬过树梢顶端。不久,月亮升起来了,皎白的月光,浅蓝的婆娑树影,半个圆形,半眸深情。
黄昏在靠近,入住这里的人陆续回到各自的房间,有的倚窗而凝望,有的于室内静读,偶尔传来轻轻的念诵之声。想必山与谷、树与树、一只飞鸟与一声虫鸣,都如这般天然地彼此镶嵌。
在饱满的视听里,想象是慵懒的,初建这座别墅时,此地又是一方什么样的景致呢?一百余年前的时光,曾在战事纷争里何其炽热不安。在一棵古树和另一棵古树之间,目光可以画一条一百多年的时光隧道,时光窈窕了一百多年,你呢?立于此处,不管是哪种身份、何种姿态,都无法超出时间的两端。
一个人的高度是有限的,一个人寥寥的生命时口亦如是。有限是一种节制的幸福,尽管不足以与一棵老树的年轮或者一座百余年的老别墅对语。沉静在时间的缓坡上,一切都如此安宁。在建筑的艺术和山水的灵秀之间,且关闭所有来自渺小深处的词语。
P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