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公务员录用考试
申论(B类)全真模拟试卷(一)
重要提示:
为维护您的个人权益,确保考试的公平公正,请您协助我们监督考试实施工作。
本场考试规定:监考人员要向本考场全体考生展示题本密封情况,并邀请2名考生代表验封签字后,方能开启试卷袋。
山东公务员·申论(B类)模拟试卷(一)第页
山东省公务员录用考试
申论(B类)全真模拟试卷(一)
满分:100分时限:120分钟
注意事项
1.本题本由给定资料与作答要求两部分构成。考试时限为120分钟。其中,阅读给定资料参考时限为30分钟,作答参考时限为90分钟。满分100分。
2.监考人员宣布考试开始时,你才可以开始答题。
3.请在题本、答题卡指定位置填写自己的姓名,填涂准考证号。
4.所有题目一律使用现代汉语作答在答题卡指定位置。未按要求作答的,不得分。
5.监考人员宣布考试结束时,考生应立即停止作答,将题本、答题卡和草稿纸都翻过来留在桌上,待监考人员确认数量无误、允许离开后,方可离开。
严禁折叠答题卡!
给定资料
1. B县是大山腹地的深度贫困县,走出偏僻的大山是无数青年的梦想。阿合尔以离家上大学那年,从县城到大学所在地,280多公里的路汽车开了9个小时。人生中的第一次远行,让他觉得自己就像一只振翅的山鹰。
每次学校放假回村,大家就围着他问这问那,充满了好奇。那时的阿合尔以,常为自己能通过奋斗改变人生轨迹而暗自欣喜。
2012年,阿合尔以即将大学毕业,一封来自老家P村的书信寄到他手里。原来,淳朴的乡亲们把他选为了村主任,请他回乡。在乡亲们眼里,上了大学、见过世面的阿合尔以一定有不一样的本事,能让村子改头换面。
一边是繁华的城市和无限的可能,一边是闭塞的乡村和祖祖辈辈难以摆脱的贫困,乡亲们沉甸甸的信任让他彻夜难眠。
他想起了许多儿时的伙伴。“年轻人纷纷外出闯荡,除了重大节日,村子里总是死气沉沉。没有年轻人的力量,村子怎么发展得起来”终,阿合尔以选择回乡,为故乡的发展注入年轻人的力量。
彼时的P村是全乡经济发展落后的村庄,精准扶贫工作启动后,全村96户412人中识别出贫困户63户309人。
刚刚走出校门的阿合尔以没有任何经验,尽管做梦都想着要带领村民过上好日子,但面对一穷二白的村庄,他有些迷惘。客观分析了优势和不足后,他决定先从影响村民们生产生活的实际问题着手——水和路。
村里没有水源,村民们祖祖辈辈要翻越两公里的陡峭山路去水源地取水。从水源地引水到村组,节约成本的方式是安装管道,至少需要铺设2000米。可即使村民投工投劳,仅购买管道也需要2.8万元。对于一个村集体收入为零的极度贫困村来说,这是一个天文数字。
阿合尔以先从乡里争取了1万元的支持,又找来家里亲戚担保,从商店里赊账买回了水管。
白花花的自来水喷涌而出,乡亲们的生产、生活也悄然改变。
“自从有了水,庄稼长得比过去好多了,我们也有条件养猪、养鸡了。过去几辈人没洗过热水澡,现在终于也能像城里人那样讲究了。”村民们感叹,这个年轻的村委会主任还真有点本事。
可是,有了水还远远不够。虽然老乡们零星搞起了养殖,但没有路,东西卖不出去,村子依然脱不了贫。
P村有3个村民小组,组与组之间步行要2个小时。山路陡峭,过去一组、二组之间不通车,村民来回只能走杂草丛生的羊肠小道,生活用品全靠肩挑背扛。
2016年年初,村里来了脱贫攻坚工作组,带来了修路的好消息。从此,不管酷暑高温还是大雨瓢泼,工地上总能看见阿合尔以的身影。
阿合尔以幼年时父亲去世,他与母亲相依为命。2016年年底,母亲被查出癌症,在家保守治疗。阿合尔以白天在工地上奔忙,晚上回家照顾母亲。
2017年5月,路终于修好了。乡亲们穿着过年的衣服,兴奋地在平坦的道路上来来回回走了好几遍。更让这位年轻的村委会主任欣喜的是,随着基础设施的改善,村里一下子回来了好几个在外打工的年轻人。
大伙凑在一起一商量,几个年轻人带头成立了养殖专业合作社,带领群众一起养羊。短短一年多时间,全村养起了1200多只山羊,种植了6万多株核桃,建起了造林专业合作社,开发了9600亩荒山荒坡……
阿合尔以还牵头建起了村里的“农家书屋”。“农家书屋”里不仅有书籍,还接通了宽带,安装了远程教育设备。他邀请多位农技专家和职教老师来这里上课,使该村的“农家书屋”成为村民们丰富文化生活、提升发展技能的文化教育基地。目前,基地已经开展了果树种植、嫁接、矿山机械设备操作、畜禽养殖等十多次实用技术培训,使全村50%以上的村民掌握了1门以上的农村实用技术,有力推动了该村经济发展。
2017年7月,P村的新寨项目建设进入后阶段,阿合尔以的母亲却没有等到村庄旧貌换新颜,撒手人寰。
在工地上得知噩耗的阿合尔以悲痛得无法站立。可是,回家迅速处理了母亲的后事后,他又匆忙赶回了工地。
从那以后,他工作起来更不要命了。“实在累得不行了就睡觉,睡着了就能够在梦里见到妈妈。她生病期间我没有好好照顾她,但她知道我做的事是为了父老乡亲,只要我能做好,她一定会原谅我。”
2017年,P村终于摘掉了贫困帽,63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全部顺利实现脱贫。
如今的P村,用老乡们的话说,“羊子肥了,票子多了,日子好了”。
2. 2019年12月6日凌晨,某市铁路局两名正在上线施工的职工,被一辆高铁列车撞轧身亡。“上级的作业命令都是用系统层层传递的,但该车间内的一名干部用微信群发送推迟上线作业时间命令后,没有确认作业班组回复命令,导致了命令漏传。”两位铁路工作人员身亡的原因很荒唐,仅仅因为没有及时看到微信通知。
对于“手机控”来说,微信是很方便的交流工具,无论私事还是公事,动动手指点点屏幕,信息即可传达。微信办公的便利与效率不容置疑,但任何一项工具,我们在使用的时候还是要明白其“本质属性”,否则问题事故的出现便是“偶然中的必然”。
微信本质上是聊天软件,是为了方便私人化社交,将这个聊天软件引入工作领域并非不可,但要分清“轻重缓急”。以上述事故为例,高铁终端的生产命令信息传达,居然用的是微信,而且传达的还是涉及人命关天的铁路运营信息,其中的不专业、不敬业令人匪夷所思。日常社交的信息传达与工作指令有本质区别,后者涉及工作安全、人身安全。很多时候,工作信息的传达要靠专业渠道,大多数单位都有专门的OA(办公自动化)系统负责工作信息的对接,就是为了保证工作信息传达及时有效。
当微信办公成为普遍现象,工作群也就越来越多。明明是讲规则程序的地方,该打电话确认的不打,该发公函签收的不发,误事了就一句话“微信群里通知了”。很多人一打开微信页面,基本都是各种工作群把首页排得满满当当,随便点进一个,一整列的“收到”,还得硬着头皮往上使劲划拉,看看通知者推送的到底是什么内容。
于是,基层干部加上百个工作群的新闻屡屡被关注。某报转发一篇评论《基层干部加上百个工作群,有的变成“夸夸群”》,直指微信办公的弊害,一些网友留言跟帖:警惕形式主义借微信办公还魂。
近年来,一些地方为了提升工作效率,推出各类政务App,然而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却变了味。有的地方竞相比拼,推出各类政务App和微信公众号,甚至层层摊派,县里给乡镇下任务,乡镇给村里下指标。一些基层干部手机上有十几个微信工作群,消息不断,如果翻看不及时容易错过重要通知。有的工作微信群成“秀场”,无论做什么工作都要拍照展示。
Q省一名扶贫干部反映,某些基层干部需要随身携带若干部有关部门配发的专用手机,包括综治网格员专用手机、扶贫干部专用手机、纪检干部专用手机等,以安装相应工作App、加入相应微信工作群。单是分清并保管好这些手机已属不易,更严重的是,这些手机表面看起来高档,实则内存小、像素低,里面还有运营商预装的各种软件,非但不能提高工作效率,反而经常误事。
针对以微信群内回复速度、发布工作照片数量作为衡量工作好坏标准等不良现象,一些地方拿出了“药方”。比如,认真调查摸排,解散不必要的工作群,注销活跃度差的公众号;下线与民生关联度不高的App,集中精力做好一个网络政务平台;细化标准,工作动态发布原则上不超过200字,配图不超过3张;等等。
“为了装下各条线的App,年初本来准备买个容量更大的手机。现在好了,手机‘瘦身’了,负担更轻了。”一位基层干部脸上笑开了花。
为基层松绑减负,更重要的是强化了激励广大干部担当作为的实干导向。考核评价一个地方和单位的工作,不能看“花架子”“表面文章”,关键看有没有解决实际问题、群众的评价怎么样,领导干部要多到现场,沉到一线,去解剖问题、解决难题。归根到底一句话,树立“说得好,不如干得好”的风尚。
3. “那是我们村的‘桃花岛’。”村民小李指向院子对面的观景堰塘。目光所及之处,流水潺潺,青砖黛瓦,平整的水泥路像一条银色绸带蜿蜒伸展。
这里是C市R区万灵镇尚书村林家院子。如今的“山水之乡”,一年前,还“到处没法看”。欣喜的变化就发生在这一年间。“干部们一趟一趟来,一件事一件事跟我们商量,带着我们干。”小李笑着说,修便道、清污染、租鱼塘,还搞起了水果采摘基地,“环境美了收入高了,大院也更文明更和谐了”。
主题教育开展以来,R区启动党员干部“十指连心”工程,以“党心”连“民心”,敲开百姓家门、叩开群众心门,心贴心解决群众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取得了扎实成效。同时,R区把“为民服务解难题”制度化,制定出台了《党员干部“十指连心”密切联系服务群众六项制度》(以下简称《六项制度》),进一步提升广大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
傍晚六点半,吃过晚饭的清江镇河中村村民已经在路灯下跳起了“坝坝舞”。“以前我们想跳舞健身没地方,提意见后,没想到这么快就解决了。”一名村民表示,镇里不仅解决了场地和灯光音响问题,还帮着组建舞蹈队,大家高兴得很。
清江是个小镇,只下辖3村1社区。但对镇党委林书记而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