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为中国比较文学学科的拓荒者、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乐黛云先生的回忆散文集,是她的唯一自传和心灵独白。
全书共分九章,作者回忆了自己的童年生活和求学经历,以及从北京大学毕业后留校任教,后遭遇一系列的坎坷曲折 ― 当过猪倌、伙夫、赶驴人、打砖手,最后又回到教学岗位。五十岁的她,在一般人以为“人到中年万事休”的时候,毅然决然选择了重新开始。此后,她重新焕发学术活力,在比较文学学科建设和理论开拓中披荆斩棘,取得了斐然成就。
九十年历经沧桑,却始终坚韧如初。乐黛云先生将自己一生的真实经历、真情实感、真切体察用隽永的文字娓娓道来,不禁令人掩卷深思。
★中国比较文学学科的拓荒者、奠基人乐黛云先生的首部自传和心灵独白。
★五十岁重启人生,一路乘风破浪。
★向一颗颗自由的灵魂致敬。
★看乐黛云如何在比较文学学科建设和理论开拓中披荆斩棘。
黛云:苗族,1931 年 1 月生于贵州贵阳,1952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任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外国语大学专聘教授,中法合办《跨文化对话》集刊主编。曾任北京大学比较文学与比较文化研究所所长、深圳大学中文系主任、国际比较文学学会副主席、全国外国文学学会理事、中国比较文学学会会长。著有《比较文学原理》《比较文学与中国现代文学》《中国知识分子的形与神》《跨文化之桥》《中国小说中的知识分子》(英文版)、《比较文学与中国 — 乐黛云海外讲演录》(英文版)、《跟踪比较文学学科的复兴之路》《涅槃与再生 — 在多元重构中复兴》《跨文化方法论初探》等。
目录
九十岁感言
第一章
思想性格的萌生
002 一、父亲与童年
006 二、蓝色的天堂
011 三、困顿与转机
016 四、山城中学生活一瞥
020 五、沉浸在西方文化的海洋中
023 六、我心中的山水
第二章
四院沙滩
028 一、北上求学
032 二、1948年的北大中文系
036 三、四院生活
041 四、快乐的沙滩
051 五、阶级斗争第一课
053 六、土改:第一次灵魂的搏斗
第三章
历史的错位
058 一、留校工作
061 二、我成了“极右派”
066 三、一个难忘的春节
069 四、“翻天右派”
071 五、望之俨然,即之也温
082 六、透过历史的烟尘
088 七、死神与他擦肩而过
第四章
噩梦中的噩梦
096 一、燕南园的噩梦
098 二、母亲的胆识
103 三、姐弟情深
106 四、姑奶奶被逐出燕南园
108 五、一次荒诞的批斗
111 六、空前绝后的草棚大学
119 七、重返北京大学
123 八、儿女求学之路
128 九、飞越黑水洋
第五章
自由飞翔
136 一、开辟一个新的学术空间
145 二、哈佛印象
148 三、在美国,先看说明书
152 四、伯克利的阳光
155 五、卡洛琳一家
160 六、我的第一本英文学术著作
165 七、新的学术生涯
174 八、我与文化热
181 九、《学衡》的问题必须重新探讨
第六章
我的比较文学之路
188 一、中国比较文学源流
191 二、我如何走上比较文学之路
195 三、最重要的是要拿出实绩
第七章
跨文化之旅
218 一、从“不可见”到“可见”
225 二、世纪末访意大利
232 三、新文化的早春第一燕
235 四、从文化热到国学热
第八章
第三次再出发
248 一、第三次再出发
256 二、当代中国比较文学发展中的几个问题
269 三、以东方智慧化解文化冲突
280 四、塑造我的人生的几本书
282 五、我的五字人生感悟
第九章
献给自由的灵魂
288 一、我所知道的北大校长们
296 二、怀念马寅初校长
300 三、大江阔千里
304 四、一个冷隽的人,一个热忱的人
308 五、文化更新的探索者——陈寅恪
318 附 录 乐黛云学术年表
332 代后记 同行在未名湖畔的两只小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