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浦,也叫钱塘沙上,东经120°07`,北纬30°06',面积二十平方公里,平均海拔十米,距六和塔十五公里,是钱塘江、浦阳江、富春江三江聚首的千年古镇。儿时,袁浦是公社。少年,袁浦建乡。成年,袁浦建镇。中年,袁浦镇名和建制都没了。
作者留恋这个地方,写此书稿,把童年和少年的故乡装在书里,把正在消失的江南乡土人情和无邪时光留在悠婉灵动的汉语里。这部描写故乡的散文集,是作者在人到中年之时回望故乡的记录,也是对晚辈娓娓道来的讲述。这是农村联产承包制前后,杭州乡下袁浦的乡村生活。
在近些年的故乡书写中,从梁鸿的《中国在梁庄》、王磊光的《呼喊在风中:一个博士生的返乡笔记》到黄灯的《大地上的亲人》,都是以纪实文学的笔触,再现中国乡村的转型之痛。与这些刺眼的乡村书写不同,作者用精纯美丽的文字,描写了自己记忆中青少年时期的故乡,塑造了一个童话般美妙的乡村世界。书稿的文字简洁凝练,颇有古典散文风范;状物摹形,极富人情动态。这美丽的语言,把故乡的美写活了。人到中年,回望故乡,回望少年,多是感恩之心,思乡之情。每个从故乡走出的人,谁能否认自己没有这样一份乡愁,没有这样思乡的梦?
我希望更多的人读这本书,这也将唤醒人们沉睡在心底的写作热情,特别是那些走出乡土,来到都市生活的人来回望故乡、书写故乡——那些牵肠挂肚、不能忘记的人和事,那个回忆千遍、也不厌倦的“桃花源”。这是一部“七〇”后的作品,相信离开生养之地、离开乡村,已过不惑之年的人,会对此书有深刻感触。
1972年生,原籍浙江杭州,1996年定居北京。这里的四十余篇散文,写于2015年10月至2016年10月之间,部分作品见于《北京文学》《十月》《滇池》《雨花》《广州文艺》《芒种》《莽原》《杭州日报》《昆明日报》《福州日报》等文学期刊和报纸副刊。
作者说:从前,袁浦是一个乡镇,钱塘江、浦阳江、富春江环绕,是我的出生地,二十岁前在那里生活。和许多地方一样,现在这个名字和建制都没有了。而我的整个少年,都同这个名字连在一起。这个名字,和钱塘、红庙、六号浦、红星小学、小江村、黄沙桥、袁家浦、袁浦中学等一大堆名字,是故乡的名字,每个名字都是故事。我想以袁浦作名,记下故事,为了不可忘却的故乡。
序一 至真至爱之文章 .... 1
序二 一个人的袁浦 .... 5
自序 .... 9
草舍雀白 .... 1
草舍雀白 .... 3
田野父亲 .... 11
故乡纪事 .... 19
天可怜见 .... 24
归兮浮山 .... 33
猫头山脚黄泥屋 .... 45
种田人的学堂 .... 54
孙昌建先生 .... 61
阿哥富荣 .... 67
目??录
香杉瓦舍六号浦 .... 75
香杉瓦舍六号浦 .... 77
四亩八分号子田 .... 86
浦东二十九号 .... 96
粜米路上 .... 103
年去岁来 .... 106
袁家浦老街 .... 116
社舍散了 .... 122
四餐头抢阵雨 .... 128
菜花蛇 .... 131
四月蜂 .... 135
雄鸭鬼 .... 138
腌缸菜 .... 140
童年六号浦 .... 142
袁浦夜话 .... 149
红庙七年 .... 155
黄沙桥 .... 164
杭高三年 .... 170
钱塘杂忆 .... 178
浦行散记 .... 187
有个地方叫袁浦 .... 197
有个地方叫袁浦 .... 199
白茅湖边 .... 202
长安沙上 .... 207
爷爷的菜园 .... 212
草舍飞雪 .... 219
钱塘的雨 .... 223
钱塘的风 .... 226
七月黄昏 .... 229
钱塘八景 .... 233
九溪观潮 .... 240
十里稻花香 .... 242
大江流过我的家 .... 248
望故乡 .... 250
后记 .... 2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