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以各种汉语动量语义表达手段构成的汉语动量语义范畴为研究对象。引入泛构式理论这一分析视角后,将这些汉语动量语义表达手段统一称之为“汉语动量构式”。首要研究目标是在“泛构式”视角下开展语义范畴研究的理论体系架构,以期丰实语义范畴、构式语法等研究的理论与方法,展示“泛构式”视角下语义范畴研究的内容参项、方法程式,进而探索适应更高层次规律概括和语言智能等应用新需求的语言研究新范式。
适读人群 :大众 从构式角度研究动量表达,视角新颖。作者对构式语法做了深入的研究。对汉语动量构式的形式和意义做了创造性的分析。通过对形式和意义的分析,作者完全建构了新的分析模式,对语言学研究有一定的推进意义。
序
近日,我的学生方寅到访,师生相谈甚欢。他带来一部即将出版的书稿——《汉语动量构式研究》(以下简称《研究》),并请我写序。这部专著是在他的博士学位论文基础上修改而来的,我对其各方面都算比较了解。犹记这篇论文盲审时获得了不少好评,查阅了一下当时存留的记录,见杨亦鸣教授、顾黔教授两位长江学者在当时给出的评审意见中分别写道:“本文从构式角度研究动量表达,视角新颖。作者对构式语法做了深入的研究……文章的主要
部分对汉语动量构式的形式和意义做了创造性的分析……通过对形式和意义的分析,作者完全建构了新的分析模式,对语言学研究有一定的推进意义。”“论文思路清晰、方法科学、有所创见。”因此,我欣然应允,拟对照书稿内容安排,从“面向新需要→选取新对象→建立新模式→得出新结论→具有新价值”的逻辑进路简要谈谈。
一、、面向新需要
……
二、选取新对象
……
三、建立新模式
……
四、得出新结论
……
方寅,男,安徽安庆人,南京师范大学对外汉语教学专业博士毕业,现任常州大学周有光文学院副教授,兼任苏州大学文学院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硕士生导师、山西省社科院语言所兼职研究员等职。主要研究领域为汉语语法学、社会语言学及汉语国际教育,曾在《语言文字应用》《汉语学习》《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国社会科学报》《语言战略研究》《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出版发行研究》及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Knowledge and Language Processing等国内外刊物发表大量学术论文;先后主持省部级项目3项、参研国家社科基金及省部级项目8项。曾参加国家语委语言文字应用研究优秀中青年学者研修,高度认同语言研究服务国家及社会需求的理念,尤为关注语言应急与援助问题研究,并承担两项语言文字应用类国家语委课题,其中2018、2020年于《人民日报》理论版发表的《提升突发事件语言应急能力》《为疫情防控提供语言服务》等理论文章获得了非常高的关注度。
目 录
序
第一章 绪 论
1.1 研究缘起
1.2 研究对象
1.3 研究目标
1.4 研究意义
1.5 研究现状
1.6 研究方法
1.7 语料来源
第二章 理论基础分析
2.1 泛构式语义范畴成员观
2.2 泛构式视角下语义范畴研究的方法论
2.3 泛构式视角下语义范畴研究的形义观
2.4 泛构式视角下语义范畴研究的运作观
2.5 本章小结与讨论
第三章 汉语动量构式的界定、动态运作及关系模式分析
3.1 汉语动量构式的界定
3.2 汉语动量构式的动态运作
3.3 汉语动量构式的关系模式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汉语动量构式的形式分析
4.1 汉语动量构式形式的统一概括
4.2 有标记汉语动量构式的形式
4.3 无标记汉语动量构式的形式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汉语动量构式的意义分析
5.1 汉语动量构式的共性语义
5.2 汉语动量构式的差别性语义
5.3 汉语动量构式语义性质的认知分析
5.4 本章小结
附录一 常见量化事件及其允准的汉语动量构式类型
附录二 常见汉语动量构式
参考文献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