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霖
《金瓶梅》是明代的一部通俗长篇小说。现在,著名国画家戴敦邦先生欲付诸丹青,绘成画册,这是非常有艺术价值的。不过,在欣赏戴敦邦先生的画作之前,有必要先介绍一下它的文本,也就是小说本身。
关于《金瓶梅》的作者,《金瓶梅词话》卷首欣欣子序称“兰陵笑笑生作”。兰陵笑笑生是谁?历来众说纷纭,迄今尚无定论。
当明代《金瓶梅》刚流行时,有人就称它是“稗官之上乘”(谢肇淛《金瓶梅跋》)。著名的通俗文学家冯梦龙还将它与《三国》、《水浒》、《西游》并称为“四大奇书”。到清代,张竹坡又将它特称为“第一奇书”。这里的“奇”字,既有“奇特”的意思,也有“美好”的含义;所谓“奇书”,就是奇美的佳作。但同时,也有一批文人咬定它是一部“坏人心术”的“诲淫”之作。直到现代,总是有人将它看作是“古今第一淫书”,将它列在禁毁或半禁毁的书目上。不过,鲁迅曾经用“同时说部,无以上之”(《中国小说史略》)八个字来高度评价它。郑振铎则赞扬它是“中国小说发展的极峰”(《插图本中国文学史》)。现在它已有近二十种文字的译本,得到全世界文学爱好者和研究者的重视。如美国大百科全书就说:“《金瓶梅》是中国第一部伟大的现实主义小说。”
首先,这部小说写了一个集奸商、贪官、恶霸于一身西门庆如何暴发,如何升官,如何贪赃枉法,如何称霸一方,又如何暴亡的历史,集中地反映了封建统治集团的腐败。
西门庆原是清河县一个破落户财主,开着家生药铺。他就是靠勾结衙门来拼命敛财,财越积越多;又凭借钱财来贿赂官场,官越攀越高。于是乎,他肆无忌惮地淫人妻女,贪赃枉法,杀人害命,无恶不作,反而能步步高升,称霸一方。.小说又通过西门庆一家写及了清河县好几户人家,并通过“晋京祝寿”、“结交状元”、“贪赃枉法”、“工完升级”、“引奏朝仪”等情节,涉及了以蔡京为代表的权奸、皇帝主宰着一切的朝廷和整个“天下国家”,从而撕破了笼罩在现实世界上的种种真善美的纱幕,把上上下下、内内外外的人间丑恶,相当集中、全面、深刻地暴露于光天化日之下。让人们看到昏庸的皇帝、贪婪的权奸、堕落的儒林、无耻的帮闲、龌龊的僧尼、淫邪的妻妾、欺诈的奴仆,乃至几个称作“极是清廉的官”,也是看“当道时臣”的眼色,执法不公。到处是政治的黑暗,官场的腐败,经济的混乱,人心的险恶,道德的沦丧,整个世界是漆黑漆黑、腐烂透顶了。正因为这部小说深刻而广泛地描绘了一个封建社会的真实面貌,所以毛泽东主席曾高度评价了这部小说,说:“这本书写了明朝的真正的历史。”
其次,清人张潮说“《金瓶梅》是一部哀书”(《幽梦影》)。它的悲剧意义,不仅仅在于表现了一个封建专制社会的日暮途穷;也不仅仅在于写到了穷人们的悲惨生活;而且也在于客观地表明了晚明涌动着的人性思潮。
当还没有找到新的思想武器去冲击传统禁欲主义的时候,人的觉醒往往以人欲放纵的丑陋形式出现,而人欲的放纵和人性的压抑一样,都在毁灭着人的自身价值。西门庆是如此,书中的一些女性主角潘金莲、李瓶儿、庞春梅等也是如此。
潘金莲的主体意识蒙眬地有所萌发,但是不能不以一种扭曲、甚至是变态的形式出现。她为了与情人“长做夫妻”而最后去毒死了丈夫,触犯了任何社会都不能容忍的法律。
李瓶儿生来“好风月”。然而,她的一生,是性苦闷的一生。她的病,她的死,莫不与人性被长期的压抑和摧残紧密相联。李瓶儿这个形象实际上也就是中国古代小说中最成功的“性压抑”的形象之一。与此同时,李瓶儿的个体意识即是社会的规范意识,她的主体性是完全消融在客体之中的。她不像潘金莲那样无法无天,追求个体的满足而不顾社会的规范,即使亲手毒死了丈夫,一转眼就被新的追逐和欢乐冲得无影无踪,在良心上没有留下任何阴影。李瓶儿却不然。她还是将不忠于那个不喜欢的、甚至只是形式上的丈夫作为深重的罪孽。气死花子虚,虽然使她得到了西门庆,但同时使她背上了沉重的负罪感。她的死,同时也是被社会道德所压垮的。至于庞春梅,她追求的就是“人生在世,且风流了一日是一日”,生理上得到满足,还没有摆脱自然规律的报复。所以,在社会道德的笼罩与自然规律的控制下,瓶儿与春梅的那种原始的肉欲冲动,只能被推上了人生的悲剧舞台。当她们很快地花消玉殒之时,恐怕还没有意识到自身个体价值之何在。
金、瓶、梅们的悲剧命运,就不能不让人思考: 作为芸芸众生中的每一个个体,究竟该如何对待自然,对待社会与对待自我?特别是如何对待人性的弱点?个体主体意识的高扬,究竟如何与社会有序的进步相和谐?在人欲与天理、个人与社会、人类与自然的矛盾中,究竟如何摆正自己的位置?《金瓶梅》就如一面明镜,照出了人性的方方面面,让人去思考做人的道理。
再次,需要特别指出的是,《金瓶梅》在小说艺术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义,在许多方面开辟了新的境界。比如,它摆脱了长篇小说只写历史故事或神话传说的传统,而开始“寄意于时俗”,写当时的社会,写日常的社会,写下层的社会,写平平凡凡的人、琐琐屑屑的事,使小说更面向现实,面向人生;它的结构突破了由几个传记故事衔接起来的长篇格局,一变为交互回环式推进,常常是故事中套故事,很难截然拆开;它更熟练地使用“家常口头语”以及刻画典型的细节,如此等等。《金瓶梅》创造的另一境界,是它着重去描写现实世界中的假、丑、恶。在整部小说中,活动着形形色色的人间恶棍与男女小丑,充满着淫邪奸乱,色彩是昏暗得几乎没有光明,没有正义,没有美。有一位外国的汉学家就曾经说过,在缺乏“恶”的文学的中国,《金瓶梅》正是一部“恶”的文学的代表作。.在作者活动的时代,本来就是一个昏天黑地的时代。西门庆、应伯爵之流活跃于市井,宋徽宗、蔡太师之辈充斥于朝堂。一个真正有良心的、向往真美善的作家,就有责任直率地把当时社会中的种种丑恶现象集中起来,加以表现,让读者的灵魂在这个典型化的世界面前受到震惊,去否定这个世界,去寻求另一个美好的天地。果戈理说得好:“如果你表现不出一代人的所有卑鄙龌龊的全部深度,那你就不能把社会以及整个一代人引向美。”《金瓶梅》正是一部力图暴露那个卑鄙龌龊的时代的书。它描写恶,正是在创造美,把一代人引向美。
最后,有必要对该书中性描写作一番辨析。《金瓶梅》这部奇书是美的。但它却在一个谨防“男女授受不亲”的“礼仪之邦”里,竟直言不讳地大书特书其床笫之事!这在过去的古籍中是非常少见的,因而非常刺激人的神经,难怪就被人戴上了“淫书”的帽子,打入了十八层地狱。因此,要正确地解读《金瓶梅》,就不能回避其中的性描写。
性,是人的本能。中国古代儒家的经典对此也比较关注,如《周易??系辞》说:“天地缊,万物化醇。男女构精,万物化生。”《礼记??礼运》曰:“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在后来的道教、佛教中,有的甚至将男女交合作为一种修炼的方式。各种文艺形式都有这样那样的表现。到了晚明,由于经济的繁荣、社会的开放、皇帝与上层集团的生活糜烂,佞臣们进美人、献淫药成风。士大夫们追求一种浪漫放纵的生活,公开鼓吹“好货”、“好色”是人的本性,狎妓纳妾,结欢女伶歌儿,认为是风流倜傥,不以为耻,反以为荣。于是,上自朝廷,下至民间,公开谈论房中之事是不以为怪的。不过,从总体上看,《金瓶梅》的作者毕竟不是彻底的“性解放”论者。他受了封建思想的熏陶,灵魂深处还是把“淫”,即非礼而过度地追求男女之欲看作是罪恶。在小说中,作者不但安插了大量的否定性的议论,把性与性行为说得多么可怕,不但要伤身害命,还要误国损家;而且在作品的总体设计上,就是把那些“贪淫”的主角都放在彻底否定的位置上,让他们都遭到报应,不得好死。淫棍西门庆,最后因乱服春药下边毒肿“遗精溺血”而亡;荡妇潘金莲因淫作孽,成了刀下之鬼;李瓶儿贪那“医奴的药”,结果被“精冲了血管”,死于“崩漏之疾”;春梅也“淫欲无度”,就搂着情人呜呼哀哉在床上。在当时文人的笔下,让这批追求“性自由”的角色遭到如此的下场,岂不是最严厉的诛伐?作者通过写“淫”,最后要告诉人们的是: 贪淫无好死,万恶淫为首!
而更重要的是,小说中绝大多数的性描写是与作者暴露社会罪恶、鞭挞各等丑类的主旨相关,是整部作品中塑造人物、推进情节等艺术表现的有机组成部分。.
当然,我们也不庸讳言,《金瓶梅》作者的脑子里有一些庸俗的成分,为了迎合市场需求,不时地穿插了一些与艺术表现无多关系的“性”的调料,为写性而写性,明显地流露出一种庸俗的趣味。.总之,《金瓶梅》写性,从文本来看,有创造性的地方,也有庸俗性的一面;从接受来看,不同的人可以有不同的接受,可以将它作为一部人生的教科书,也可以使它成为一帖堕落的腐蚀剂。看来,我们在阅读、欣赏这部书、这本画册时时,还是应当记取《金瓶梅》最初刊行时卷首东吴弄珠客《序》所告诫的一句话:“读《金瓶梅》而生怜悯心者,菩萨也;生畏惧心者,君子也;生欢喜心者,小人也;生效法心者,乃禽兽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