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千世界,众生皆有自己的一本生命之书,各具情节,各有风姿,才有这世界的丰富多彩。
本书收录了评论家蒋述卓近年来创作的散文作品。书中包含了近四十篇散文随笔,既有对历史人物、历史事件以及时间空间的追问与思考,在日常生活和旅行过程的生命情趣,还收录了蒋述卓与文学前辈、文界朋友的交往及其回忆,对作家、艺术家作品的诗意短论。
蒋述卓以书喻人生,用“言、行、事”为线,与读者进行了崇高的精神对话、真挚的生命交流。
收录在这本集子中的文字都是我在做学术研究之余完成的。学术研究是我的专业,散文创作只能是我的副业,所以这本散文集内也是专业与副业杂陈,正如我的人生,学术与行政交织,创作与研究并存一样。
我在谈人生感悟和接受记者访谈时说过:人应该有几套笔墨书写人生。我们这些以研究学术为生的学人,尤其是从事文学研究的学人,除了写学术著作和论文之外,也应该多一些文艺兴趣,不应成为冬烘先生。我的学术界的朋友中就有不少为我树立了榜样。像上海师大研究中国古典文论的曹旭教授,出版过好几本散文集,其创作成就在《中国当代散文史》中还占有一席之地;北京外国语大学中文学院研究中国古典文学的詹福瑞教授,出版过现代诗集和散文集;南京大学研究中国现当代文学的丁帆教授,一出门就在旅途中写随笔,他戏称为“速度写作”,因为写作伴随的是动车与飞机的速度。他就出版过好几本学术随笔集。北京大学中文系的陈平原与夏晓虹教授,夫妇二人既是著名学者,也是写散文随笔的高手。散文界的余秋雨和梁衡,一为学者,一位官员,他们的散文创作达到可进入文学史的程度,令人追慕。
我的散文写作属于刚起步阶段,为了做一个阶段性的回顾,就不避浅陋,从长章短制中挑选出这三十九篇,算是让朋友与读者认识一下我的另一套笔墨。
不过,我还会努力,因为对散文还是有兴趣的。
2018年我在广东外语外贸大学举办的“国际文化创意写作大会”上作过一个演讲,题目是“创意写作:手艺人或者艺术家”,在那里我说到写作是一门技术活,是可以学的。要学习与模仿文学经典,要体会并掌握其中的技巧,像毕飞宇的《小说课》就谈出了他在经典小说阅读与他自己小说创造的经验与体会。当然,写作还有直觉,因为写作是流动的过程,直觉更重要。直觉在写作过程当中往往是随着你的想象、虚构一直向前推进的。写作又是独创,艺术家与手艺人的区别就在于不重复自己,随物赋形,见机而动。灵感和想象始终流动在创造过程之中。讲演最后我引用了诗人北岛的一段话,我想这对写作者是很受用的。北岛说:“写作是一门手艺,与其他手艺不同的是,这是一门心灵的手艺,要真心诚意;这是孤独的手艺,必须‘一意孤行’。每个以写作为毕生事业的手艺人,都要经历这一法则的考验,唯有诚惶诚恐,如履薄冰。”“我还要补充说明一点,要掌握这门手艺,必须有工匠精神,像做工艺品一样构思打磨作品,要有技术,写作的技术就是技巧,素材内容如何取舍,如何使用,本身就是技巧。”
对文学写作有兴趣者不妨与我同行并一试身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