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本经典:全系列畅销100万册典藏图书,2018年全新升级版。
★开悟佛经:佛教中有“开悟在《楞严》,成佛在《法华》”之说,中国知名度*高的佛经之一,被尊为“经中之王”,是正法的代表,无数人深受其影响,从中获得智慧启示。
★佛法百科:《楞严经》自古公认为“佛法百科全书”,含摄诸多深奥的佛法义理和修持法门,彰显了佛法大智慧,素来有“自从一读《楞严》后,不看人间糟粕书”等赞誉。
★诸宗共尊:《楞严经》内容丰富,义理深邃,历来被誉为统摄佛教经论的教海指南和禅正眼,因而受到佛教各个宗派的极力推崇,包括禅宗、天台宗、净土宗、华严宗、律宗、密宗等。
★文笔优美:一部以情欲故事开篇的优美佛经,雅丽的文笔,流转的机锋,历代参禅者,文人墨客心目中*富文学价值的佛经。
★全经解读:以图说入佛经,清晰的视觉思维和图文的交织互补令读经化繁为简;秉承方便的传统,文字轻松洁简,你与佛法的沟通不再有障碍。
最绚烂的佛经
《楞严经》与《华严经》《金刚经》并尊为“经中之王”,享有“自从一读《楞严》后,不看人间糟粕书”的美誉。它是佛教正法的代表之一,被历代高僧大德誉为统摄佛教经论的教诲指南和禅宗正眼,很久以前就有“《楞严》兴,正法兴;《楞严》灭,正法灭”的悬记。同时,它还是一部“佛法百科全书”。
开悟的利器,印心的圣典
佛教中素有“开悟在《楞严》,成佛在《法华》”之说,又说要有“七朝天子福,九代状元才”的人才有大彻大悟的可能。本经从明心见性开题,循循善诱,破解各种疑惑和歧见,楞严法会上包括阿难尊者在内的许多人在佛的砥砺之下开悟、证果。自中唐以后,《楞严经》盛行于禅、教之间,于晨钟暮鼓之中终生虔诚诵读、奉持、礼拜。依楞严法门而修行的佛子很多,其悟入者不计其数。禅门名僧大德,也多以此经接引后学,又每每以此经来印证禅者证悟的境界。
真修实证的指导手册
《楞严经》是禅修者可以带在身边随时参究的佛经。禅宗泰斗虚云老和尚说:“熟读一部《楞严经》,修行就有把握,就能保绥哀救,销息邪缘,令其身心入佛知见,从此成就,不遭歧路。”
最富文学价值的佛经
《楞严经》中有雍容裕如、浑灏流转的机锋,有对妙明真心而深邃的思索,有对了悟境界诗意而哲理的描绘,有在它影响下无穷无尽、孤拔峻峭的禅宗公案和睿智超妙的禅门诗偈,因而受到历朝历代士大夫以及文人墨客的倾慕赞许—许多士大夫的学佛因缘都可追溯于此。大文豪白居易、王安石、苏轼等对《楞严经》尤为推崇。苏轼说:“《 楞严》者……其文雅丽,于书生学佛者为宜。”从文学性来说,《楞严经》也是标准的古典文学诵读范本,能使学习者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本书的出版因缘及特色
让人感到遗憾的是,由于历史原因,至今中国内地各大寺庙和市面上流通的有关《楞严经》的书籍仍屈指可数,此经的读者群体始终被限制在少数专家学者的狭窄范围之内。由于《楞严经》的文字古奥、义理深邃,许多有心要精研《楞严经》的读者都不免望洋兴叹。为此,我们另辟蹊径出版了这本书。
本书的结构分为五章,第一章是讲述《楞严经》基础知识,包括地位、历史、争议、经题和译者等内容。其余四章遵照元代惟则禅师经宗分的五分法,分为见道分、修道分、证果分和助道分四个部分,略去了结经分。经文内容以圆瑛大师的《楞严经讲义》为蓝本,参考了憨山大师的《楞严通议》、蕅益大师的《楞严文句》、莲池大师的《楞严摸象记》、曾凤仪居士的《楞严宗通》等注疏,同时参考虚云老和尚、太虚大师、印光大师、程叔彪居士、海仁法师、宣化上人、元音老人、南怀瑾居士、王治平居士、文珠法师、慧律法师、成观法师等祖师大德的注疏和讲解,此外还在首楞严经资料网、佛教导航网、中华佛典宝库网等网站上受惠良多,还有诸多对本书出版有帮助者,在此一并感谢。本书的图解部分以台湾白圣长老编制、慧律法师校对的《楞严表解》,还有马来西亚吉隆坡双威学院佛学会师生共同努力完成的郑水吉居士编著的《大佛顶首楞严经新表解》为参考,绘制了精美的插图、系统结构表、严谨流程图、佛像等,以全新图解手法综合创意,试图赋予这本经典以特别的亲和力。
本书中多数观点都是在权衡了数家权威注解后才敢下笔,力求达到“无一字无来历”,不敢有一己之臆造。但《楞严经》义理深邃至极,论证细密,结构严谨,而编者佛学水平有限,恐有遗珠、讹误之憾,希望十方缁素大德慈悲鉴核,有心读者提出宝贵意见,以使本书精益求精,为读者朋友提供更美好的阅读享受。
编者谨识
2018 年8 月
第一章 佛法正印:走进《楞严经》的世界
1. 经中之王:成佛作祖之正印/ 2
2.《楞严经》的来历:“拜经台”和“血渍经”的故事/ 4
3. 诸宗共尊之经:圆摄八宗的《楞严经》/ 8
4.《楞严经》的注疏:唐代以来过百家/ 20
5. 开慧的楞严:依《楞严经》而悟道的高僧/ 24
6. 士大夫与《楞严》:以苏轼兄弟为例/ 32
7.《楞严经》的地位:佛教历代祖师的推崇/ 34
8. 真伪之争:《楞严经》真伪决断论/ 42
9. 真修实证:《楞严经》持诵和修习的方法/ 48
10. 经题释义:体现全书精华的二十个字/ 52
11.本经译题:房融在译经时担任什么职务/ 56
12.《楞严经》的结构:惟则禅师对经宗分的五分法/ 58
第二章 见道分:《楞严经》的本心论
第一节??明心见性:七处征心,八还辨见 / 62
1. 楞严法会上的圣众:阿罗汉和菩萨的区别/ 62
2. 本经缘起:摩登伽女和阿难的欲海情天/ 66
3. 阿难悔悟:世尊审问阿难出家的最初发心/ 70
4. 七处征心破妄:我们的心到底在哪儿/ 72
5. 两种根本:众生不能脱离轮回和成佛的根本原因/ 76
6. 认贼为子:“我思故我在”对吗/ 78
7. 六识虚妄,真心不妄:妄心和真心的区别/ 80
8. 十番显见:拨落见尘明见性/ 82
9. 两种妄见:别业妄见与同分妄见/ 88
第二节??四科七大:相妄性真,本然周遍 / 90
1. 什么是四科:会通四科,即性常住/ 90
2. 五阴虚妄:五阴本如来藏/ 92
3. 六入虚妄:会六入即如来藏/ 94
4. 十二处虚妄:色尘生眼见,还是眼根生色相/ 96
5. 十八界虚妄:见闻、觉知的功能是怎么产生的/ 98
6. 七大本真:圆彰七大,即性周遍/ 100
7. 赞佛偈:阿难尊者的悲心大愿/ 104
第三节??《楞严经》对宇宙起源和生命真相的揭示 / 106
1. 三细六粗:宇宙的诞生和生命的起源/ 106
2. 三种相续:中阴身投胎的现象/ 108
3. 销矿为金,不复为矿:成佛后会不会再变成有漏众生/ 110
4. 七大圆融:七大为何不会互相陵灭/ 112
5. 三藏一心:佛对实相的详尽开示/ 114
6. 无明之因:富楼那最为彻底穷源的一问/ 116
7. 真妄双绝:直斥耽着戏论,正劝勤修无漏/ 118
第三章 修道分:首楞严大定的修持原理
第一节 圆通门:佛法修持的入手处 / 122
1.舍妄趣真:初发菩提心时应遵循的两个原则/ 122
2.不以生灭心来求佛果:初发菩提心应遵守的第一个原则/ 124
3.解结从根:初发菩提心应遵守的第二个原则/ 126
4.妄尽还源:人为什么会有眼睛、鼻子等六根/ 128
5.解一亡六:六根互用的神奇实例/ 130
6.误疑断灭:击钟引梦验证闻性不断灭/ 132
7.迷悟同源:让众生轮回或涅槃都在于六根/ 134
8.解结之方:打结与解结的比喻/ 136
第二节 修持方法:二十五圣最初入手的圆通法门 / 138
1.二十五圆通:六尘、六根、六识和七大的修持法门/ 138
2.声尘色尘:优波尼沙陀修不净观而悟道/ 140
3.香尘味尘:香严童子因闻香气而悟道/ 142
4.触尘法尘:跋陀婆罗因为洗澡而悟道/ 144
5.眼根鼻根:周利槃特迦尊者观察呼吸而悟道/ 146
6.舌身意三根:毕陵伽婆蹉因毒刺伤足而悟道/ 148
7.眼识耳识:普贤菩萨的耳识圆通法门/ 150
8.鼻识舌识:观鼻端白的修持法门/ 152
9.身识意识:优波离尊者的戒律成就法门/ 154
10.火大地大:持地菩萨自平心地而悟道/ 156
11.月光水大:月光童子修水观三昧而悟道/ 158
12.风大空大:虚空藏菩萨观察空大而悟道/ 160
13.弥勒菩萨:识心圆明,入圆成实/ 162
14.大势至菩萨:净土宗念佛法门的最佳开示/ 164
15.观世音菩萨:耳根法门精微的修证程序/ 166
16.耳根圆通起用:千处祈求千处应,苦海常作渡人舟/ 168
17.圆通比较:文殊菩萨选中观音菩萨的耳根圆通/ 176
第三节 持戒和持咒:摄心修定的清净明诲 / 178
1.三无漏学:摄心为戒,因戒生定,因定发慧/ 178
2.四重决定清净明诲:断淫,断杀,断盗,断妄/ 180
3.设立楞严道场:坐道场修定慧的次第/ 184
4.咒中之王:修习“楞严咒”带来广大殊胜的功德利益/ 188
第四章 证道分:修证圣位的次第
1.两种颠倒:无明熏真如成染法/ 192
2.十二类生:因妄想而有的众生轮回世界/ 194
3.三种渐次:菩萨为顿悟所做的准备/ 196
4.五十七圣位:由三种渐次进修而安立的圣位/ 198
第五章 助道分:七趣因果与五阴魔相
第一节??三界:七趣众生升堕的因果 / 208
1.三界七趣:为何一真法界会出现六道轮回/ 208
2.临终升坠:众生死后会投生到六道中的哪一道/ 210
3.十习因:众生恶业所感召的地狱果报/ 212
4.鬼趣的因果:地狱余业所感召的饿鬼道果报/ 220
5.畜生趣的因果:偿还宿债而感召的畜生果报/ 222
6.人趣的因果:佛法对人的心理的透视/ 224
7.仙趣的因果:人类的妄念与十种神仙/ 226
8.天趣的因果:三界之内最殊胜最尊贵的地方/ 228
9.阿修罗趣:修正定以除尽杀、盗、淫三妄惑/ 236
第二节??五阴魔相:端正发心,防治魔障 / 238
1.五十重阴境:修行证果前会发生的现象/ 238
2.色阴区宇:色阴禅境中的十种魔事/ 242
3.受阴区宇:受阴禅境中的十种魔事/ 248
4.想阴区宇:想阴禅境中的十种魔事/ 256
5.行阴区宇:行阴禅境中的十种心魔/ 270
6.识阴区宇:识阴境界中的十种偏差/ 276
附录:
《大佛顶首楞严经》全文/ 2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