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信息的治理:美国宪法能否回应大数据时代的挑战? 杰克·巴尔金
论大学制度中学术性关系的法理 孙笑侠
明显且即刻的危险原则:源流、发展与作用 陈道英
法律上的权利与义务总量等值命题可能被证成吗? 张 镭
法兰西第三共和国时期的法院、司法官及其晋升:1871 ~ 1914 年 本杰明 · F. 马丁
卷首语
秋叶不遮春意暖,樱桃河畔好读书。
在期盼中,在忙碌中,在喜悦中,年轻的《师大法学》迎来了新的一辑。
本辑奉献给读者的,是19篇学术文章,有长篇专论,有讲座菁华,有理论争鸣,有快意书评。学术薪火,斯文在兹,让我们先徜徉片刻,一睹芳容为快。
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颇有些“魔性”的宪法私人效力问题,从德国学界产生,至今争论难休。本辑“宪法与部门法”专栏收录日本、德国学者的三篇论文。日本小山刚教授讨论了宪法私人效力问题的不同方面,并论及多个判例争议主题,如非婚生子法定继承份额差别、三菱树脂案、妇女再婚期限合宪性、婚后夫妻姓氏统一的合宪性等。读来颇有些感慨,宪法有司法的效力才能呈现真正的问题!上村都教授以对日本产生重大影响的德国宪法判例和学说为线索,检讨了“间接适用说”的类型,特别论及宪法人格权和私法人格权的关系。此文是一篇简短的演讲纲要,但添加了不少注释,好奇的读者不妨按图索骥,深度了解相关争议。赫伯特·克吕格尔教授的《部门宪法》,与前两篇有不同的主题,其也侧面回应了宪法与私法的关系问题,他提醒要警惕“宪法的通货膨胀”:“宪法的规定越多,违宪的情形越频繁”,“不再有立法权,而只有制宪权”,“这将导致宪法的退化和变质,任何一部法律都将成为修改宪法的法律”。警句迭出,值得品读。
“学术专论”栏目,为读者呈现了数位知名学者的论文。现代社会的技术发展和安保需要,共同引发了“监控型国家”问题,民主国家也未能幸免,立法和司法部门能够做什么?巴尔金教授的文章发人深省。汤姆·贝肯教授从政治、经济、社会和科技四个维度分析了核废物管理中的潜在安全风险,以及可能涉及的环境犯罪、恐怖主义犯罪和常见犯罪。张铁铁教授对我国法律不承认临时仲裁、实践中又无法禁止这一矛盾做了研究,2018年全国人*常委会已经将《仲裁法》修改提上日程,本文可谓恰当其时。日本高木光教授对制定法、判例法、学说中的“事实行为”——作者喻之为“收养手续有疑义的养子”——从裁判救济的角度考察了其法律含义。孙笑侠教授从法理视角对大学制度中学术性关系的讨论,可谓切中要害:“我们之所以强调法律要特别地对待大学,保证大学自治性或自主性,不是因大学力量太微弱,而是因学术神经太纤细。”周光权教授聚焦于认罪认罚从宽制度及陪审员制度改革,指出目前司法改革正朝着案件处理更迅捷、给被告人更多优待以及让民众有更多参与的方向发展,这给传统刑法学提出了挑战。维克拉姆·埃玛尔教授给我们呈现了美国联邦宪法和州宪法中以选举制为代表的直接民主机制持续巩固和强化的图景,这一实践想必会激发对政治理论中某些偏见的反思。
“权利的法理”专栏收录了三篇论文。陈道英教授历数了在美国言论自由历史上的几位大人物:汉德第*个从民主角度解释了言论自由,霍姆斯提出了“思想的自由市场”理论,布兰代斯则完成了该原则*重要的蜕变,赋予言论自由独立的价值。一个良好的司法制度,也要伟大的法官赋予其灵魂!袁博文律师的文章是对霍姆斯生平和思想的研究。他经历战争洗礼的传奇人生,他的社会达尔文主义、现实主义司法哲学、“思想的自由市场”理论、“明显而即刻的危险”原则,乃至于他作为*高法院“伟大的异议者”的角色,都树立了一座丰碑。作者笔下的霍姆斯冷峻、严肃、深邃,绝非一个庸俗的实用主义者。“法律上的权利与义务总量等值命题”长期以来是我国法理学教科书中的一个通说,张镭教授的论文则对此命题提出了大胆的疑问。
“中西法律史”专栏的三篇文章,都给人耳目一新之感。江照信教授赋予民国司法改革这段纷杂历史以理论的解释——一次“法律民族化运动”,在思考如何借鉴民国司法改革的经验之际,看来需要我们注意这段历史所具有的宽广的历史镜鉴意义。屠凯教授给我们引介了一位颇有些陌生的法学家——孙奇逢。孙奇逢“心”“理”并重,深信儒者一生理当肩负政治使命,而改变政治秩序的关键,就在于改变在位者的自我意识。本杰明·马丁教授夹以文学的笔触,描绘了一幅法兰西第三共和国糟糕的司法职业形象:政府实现了对司法的控制,司法成了政治报复和政治奖励的机器,廉洁性和公正性丧失,代之以行政化和官僚化。读之怅然,心有戚戚。
“评论”专栏推出三篇文章:沈宏彬博士的书评《论〈法律帝国〉中的理性与意志》,检讨了德沃金对法律规范性的客观合理性基础的论述,不过编者要划的重点是:作者认为德沃金的理论是失败的。克莱默教授的《法律方法论》一书已被译成中文,译者周万里教授说本书兼有讲义、词典、名言集、教科书、专著之角色,本辑收录的梁神宝博士的书评认为该书通俗易懂、条分缕析,思想深邃,并提纲挈领地再现了克莱默教授法律解释方法的风貌。就凭这几点,足以吊起读者的胃口了吧。张文龙博士的商榷性文章,对城市化进程中的“邻避冲突”问题从系统论视角做了新的解说,问题棘手,值得关注。
文章读起来总是轻松的,但每一字,每一段,每一篇,都可能是作者经年累月思考的结晶,就如这浓浓的秋意里,收获的喜悦背后是成长的艰辛。这里还要感谢本辑的译者牟宪魁教授、王贵松教授、王锴教授、吴志刚教授、杨雪博士、晏韬博士、郭娜娜博士、刘旭硕士、康向宇硕士,如果没有译者“为他人做嫁衣”的自得其乐,本辑难以呈现这么多好的翻译作品。
编者言之匆匆,如有偏颇遗漏之处,还请作者、译者、读者见谅。
姜 峰
2020年11月1日
目 录
宪法在何种程度上约束私法
——宪法的优位与私法的独特性小山刚
宪法上的人格权与私法上的人格权上村都
部门宪法赫伯特·克吕格尔
基于信息的治理:美国宪法能否回应大数据时代的挑战?杰克·巴尔金
核废物管理的安全风险与其宏观犯罪防控和微观司法判断:
例外主义、不透明性和脆弱性汤姆·范德·贝肯
无法禁止的临时仲裁及当事人的应对策略
——兼谈仲裁协议准据法及《纽约公约》张铁铁
日本行政法上的事实行为高木光
论大学制度中学术性关系的法理孙笑侠
面向司法改革的刑法学发展周光权
宪法变迁与直接民主:现代挑战与宝贵机遇维克拉姆·戴维·埃玛尔
明显且即刻的危险原则:源流、发展与作用陈道英
奥利弗·温德尔·霍姆斯的言论自由思想研究袁博文
法律上的权利与义务总量等值命题可能被证成吗?张 镭
法律民族化运动:关于民国司法改革的一个整体观点江照信
吾与吾周旋久:孙奇逢的法哲学屠 凯
法兰西第三共和国时期的法院、司法官及其晋升:1871~1914年本杰明·F.马丁
论《法律帝国》中的理性与意志沈宏彬
形式与内容的完美结合
——评克莱默《法律方法论》梁神宝
中国式邻避困局的破解之“法”:基于社会系统论视角
——兼与郎兴友教授等商榷张文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