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小说序跋研究》以中国古代小说序跋为研究对象,以古代小说序跋的本体研究与个案研究作为重点,探寻了古代对于小说创作与接受的态度,透视了小说观念的分段演进,梳理了古代小说序跋对中国古代小说理论的贡献。具体来说,该书对小说序跋所记录的小说搜集、整理、修改、成书的创作过程,对小说作者的生平和小说创作的缘起,对当时及后来人们对小说性质的认识和接受态度,对古代小说版本流传的情况,对作者、作品的评论以及有关问题的阐述等问题,依照小说史发展的顺序,进行了实事求是、详略不一的论述。
《中国古代小说序跋研究》的创新之处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对古代小说序跋做出比较全面系统的研究,在此基础上,挖掘出古代小说的许多基本问题;二是突破批评论、创作论、风格论等固有的理论范畴,建立符合古代小说实际的研究体系。
《中国古代小说序跋研究》系国家出版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由山东大学文学院王平教授领衔完成。
中国古代小说序跋大都是在作品完成或付梓时,由作者本人或与作者关系密切之人撰写的,其中保留了一些十分珍贵的文史资料。有的序跋记录了一部小说搜集、整理、修改、成书的全过程;有的序跋反映了小说作者的生平和小说创作的缘起;有的序跋还反映了当时社会对小说的认识和接受态度;有的保留了古代小说版本流传的材料。《中国古代小说序跋研究》旨在按照中国古代小说发展的进程,全面系统地挖掘中国古代小说序跋(包括叙、述、题词、弁语、凡例、评、引、传、自记等,同时参考读法、寓意等)所涉及的上述内容。
中国古代小说序跋中蕴含着丰富的小说史及小说理论资料,挖掘并进而分析这些资料,廓清某些学术误区,对构建中国小说史具有重要意义。以往学术界更多关注的是以诗文理论为主的中国古代文论,至于小说理论则主要集中在对明清小说评点的研究上。本书的创新之处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对古代小说序跋做出全面系统的研究,在此基础上,挖掘出古代小说的许多基本问题。二是突破批评论、创作论、风格论等固有的理论范畴,建立符合中国古代小说实际的研究体系。
本书在研究方法方面亦有所创新,一是古今小说理论相结合。古代小说序跋本身蕴涵着丰富的古代小说理论,但比较零散和随意,本书运用现代的小说理论对其做出概括和分析,使之具有更为鲜明的理论色彩和系统的理论特征。二是中西小说理论相结合。各民族之间的文化既有所区别,也有一定的联系,作为小说及其理论也是如此。因此运用西方的小说理论对古代小说序跋中的小说理论进行研究,可以更好地把握其所具有的鲜明的民族特色。三是历史性与逻辑性相统一。本书所涉及中国的古代小说序跋前后相距千余年,其间理论的内涵、范畴既有同一性,又有差异性。总体上来看,小说理论在不断发展和进步,但特定历史时期的某一理论也有其不可替代的价值。
王平,山东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中国古代文学尤其古代小说的教学与研究工作。出版专著《聊斋创作心理研究》《中国古代小说文化研究》《中国古代小说叙事研究》《兰陵笑笑生与金瓶梅》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