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辞》有:“《易》之兴也,其当殷之末世,周之盛德耶?当文王与纣之事耶?”《史记·太史公自序》中说:“昔西伯拘羑里,演《周易》,”“大抵贤圣发愤之所为作也。”周易为周文王所作,其后有所修改。汉代司马迁著《史记》称周文王的作品为《周易》。现存《周易》皆附“彖辞”与“象辞”,是否文王所为?尚待考证。东周孔子及其弟子将“君尊臣卑,男尊女卑”等夏商周礼教规范写入《文言》、《系辞》,编入“周易”。先秦[6]儒生将“周易”尊称《易经》并冠以“孔夫子作品”。包含《文言》、《系辞》、《说卦传》等“杂货”的《易经》,并非正宗《周易》,应当称为〈儒学易〉
乾(卦一)坤(卦二)屯(卦三)蒙(卦四)需(卦五)讼(卦咸(卦三十一) 恒(卦三十二) 遯(卦三十三) 大壮(卦三十四) 晋(卦三十五) 明夷(卦三十六) 家人(卦三十七) 睽(卦三十八) 蹇(卦三十九) 解(卦四十) 损(卦四十一) 益(卦四十二) 夬(卦四十三) 姤(卦四十四) 萃(卦四十五) 升(卦四十六) 困(卦四十七) 井(卦四十八) 革(卦四十九) 鼎(卦五十) 震(卦五十一) 艮(卦五十二) 渐(卦五十三) 归妹(卦五十四) 丰(卦五十五) 旅(卦五十六) 巽(卦五十七)兑(卦五十八) 涣(卦五十九) 节(卦六十) 中孚(卦六十一) 小过(卦六十二) 既济(卦六十三) 未济(卦六十四)六)师(卦七)比(卦八)小畜(卦九)履(卦十)泰(卦十一)否(卦十二)同人(卦十三)大有(卦十四)谦(卦十五)豫(卦十六)随(卦十七)蛊(卦十八)临(卦十九)观(卦二十)噬嗑(卦二十一)贲(卦二十二) 剥(卦二十三) 复(卦二十四) 无妄(卦二十五) 大畜(卦二十六) 颐(卦二十七) 大过(卦二十八) 坎(卦二十九) 离(卦三十)
《周易》亦称《易经》,简称《易》。“易”有变易(变、化)简易(执简驭繁)不易(相对永恒不变)三义,易经分两部分,一为“经”为伏羲氏和周文王,文王之弟周公所贡献,只有六十四卦的卦象、卦辞和爻辞;二是“传”,原意是为易经做注释的,称为“十翼”,为孔子及其后学的合作结果,可以说,《易经》是伏羲氏,周文王,周公以及孔夫子四位古代的圣人合作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