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 言
谁都不是一座岛屿,自成一体;
每个人都是欧洲大陆的一小块,本土的一部分;
如果一块泥巴被海浪冲掉,欧洲就小了一点;
任何人的死亡使我有所缺损,因为我与人类难解难分……
约翰·多恩的这首诗恰如其分地表达了处于新冠疫情中的我们每一个个体的心声。面对疫情,每个社会和每个个体都无法独善其身,虽然疫情让我们相互隔离,但也将全人类的命运紧密相连,没有人是一座孤岛。
截至2020年4月21日,全球新冠肺炎累计确诊病例达2,473,209例;死亡170,042例。世界卫生组织曾发文:“我们必须记住,这些是人,不是数字。”在这一个个冰冷的数字背后,曾经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我们为在疫情中失去生命和健康的人们惋惜,也为在灾难中绽放人性光辉的人们而感动。年过花甲却第一时间赶火车奔赴疫区的钟南山院士;身患渐冻症仍奋战在第一线的金银潭医院院长张定宇;前往武汉运送抗疫物资不幸殉职的蓝天救援队机动队队长许鹏;创造了火神山、雷神山建设奇迹的施工人员;身体力行参与抗疫行动的所有出租车司机、外卖小哥;正是每一个个体微光的汇集,才点亮了这条崎岖的抗疫之路。让我们倍感自豪的是,在这条抗疫路上,我们也看到了一个个长江人坚定的身影。
1月25日,疫情发生的第一时间,长江商学院发出倡议并成立学院疫情防控指挥小组,呼吁各校友组织、班级和校友企业搭建起抗疫网络,积极调动全球校友资源,为抗击疫情贡献力量。
长江金融MBA同学们于除夕当晚发起的“除夕行动”,从美国采购医用口罩,打响了长江人抗疫的第一炮;
长江湖北校友会会长、卓尔基金会发起人阎志用仅仅10天时间,建立起7家应急医院,收治患者3351人;
长江湖北校友会秘书长苏毅连续两个多月每天从早8点到凌晨1点,与湖北校友志愿者们全球采购和分发超过900万元的医疗物资;
长江EMBA24期与28期发起 “长江人在行动”,争分夺秒送出了被总理“点名表扬”的第一批抵达湖北的护目镜;
长江智造创业MBA校友王雷将公司的移动电源倾囊捐出,为武汉方舱医院提供电力保障;
长江EMBA31期与校友机构大爱清尘携手,第一时间为湖北医院提供200余台呼吸机,并向美国多家医院捐助医疗物资;
长江澳新校友会从海外采购1万余套防护服,第一时间运往武汉;
长江美西校友会向加州捐赠35万美元的医用口罩等医疗物资,打满抗疫全场。
太多的爱心善举,无法一一道来。回溯这些公益行动,高效、透明、创新是所有项目的共性,而这背后,是每一位长江人融入血液的公益文化和社会创新精神。这场疫情成为连接所有长江人的最大公约数,使长江人相互启发,共生协作。点滴积累之中,推动企业家个体及其企业在向善的方向发生改变。
在疫情过程中,我们每个人也在不断地反思人与自然的关系、全球化、人类命运共同体、经济与社会发展的方向等很多平时无暇思考的命题。
现代文明发展往往将自然视为改造利用的对象,对自然界缺乏敬畏之心,而新冠病毒的出现,对人与自然的关系实施了一种无差别的冲击。这个时候,也许我们可以再翻出道德经,仔细品味道法自然背后的哲理,思考人类与自然如何能够更加和谐的相处。
由于国情、政治体制、经济、文化的差异,以民族国家为单位的疫情防控方式与效果不尽相同。然而病毒超越国界,事实上,疫情和由此产生的经济危机都是全球性问题。无论是疫苗的研发、经验的分享、医疗物资的生产和分配,还是对脆弱国家的援助,唯有全球合作才能有效解决这场全人类面临的挑战。如同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提到的,唯有全球各国共同努力,才可能实现全球范围内的经济、环境、社会可持续发展。
面对疫情,很多社会问题纷纷浮现,政府、企业、社会组织和个人都在以其擅长的方式来推动社会的创新。作为一家商学院,我们非常关注企业在抗疫中的表现。我们看到无论大、中、小、微企业都不约而同地在抗疫过程中展示出了利他、共益的精神。截至4月,中国4061家企业共捐赠351.4亿元,长江校友企业捐赠逾40亿元。在捐款捐物的同时,企业将其业务与疫情所引起的诸多社会问题进行对标,创新、高效、智慧、规模化地解决社会问题。这一趋势与去年8月贝佐斯、提姆库克等181位美国顶级公司CEO共同签署的“公司宗旨宣言书”的主题不谋而合,即公司的首要任务是创建一个更美好的社会,而不再是股东利益最大化。
《无公益,不长江:长江商学院公益案例集2020》是长江商学院自2018年起出版的第三本案例集。记录历史的片段、人性的温暖、向善的力量,是我们出版这本案例集的初衷。在这本书中,我们将看到长江校友企业家们在抗疫过程中的坚持与困惑、经验与挑战,以及他们身上所展现出的永远乐观、持续创新、高效执行的企业家精神。
除了记录长江校友的抗疫故事,这本案例集也记录了获得长江公益奖的优质公益项目案例,涵盖医疗、扶贫、教育和社会企业等领域,所有公益项目都试图通过创新的理念和企业家精神,提升公益的效率和可持续性,为受益人赋能,推动改变的发生。
在本书即将出版之际,我们深深地感谢每一位长江人的公益情怀与付出。此生无悔入长江,有爱的长江之所以奔流不息,正是因为校友们用团结又开放的态度,把公益的触角伸展到了力所能及的每个角落,最终蓄起了庞大的势能。
感谢过去5年,495个提交长江公益人物和项目申请的校友,以及为这些人物和项目投出119万票的校友和社会各界人士。
感谢项兵院长、梅建平教授、甘洁教授、阎爱民教授和朱睿教授在内的所有长江教授,言传身教推动长江公益文化,启迪校友们从富足的生活走向丰盈的人生。
感谢长江公益委员会和长江各校友组织和班级公益委员们,帮助长江的公益理念生根发芽,开出美丽的花。
感谢50个校友组织不断传承创新,使公益成为每一位同学的学习和生活方式,使公益成为长江文化的精神基石。
感谢透过这本书,我们有幸与每一位读者相遇,让我们一起,此身、此时、此地,向善而行。
杨晓燕 王哲 闫雯
战疫篇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这一刻,长江在湖北汇聚 - 003
山川异域,风月同天——从同胞情谊到人类命运共同体 - 031
长江速度,火线驰援——代号“245282”,一直在行动 - 057
科技战疫,点亮方舱——长江“闪电侠”是怎样炼成的 - 075
躬身入局,未来可期——长江不择细流,故能浩荡万里 - 095
2019年度公益项目篇
豫西公益行——携手大爱清尘,点亮尘肺家庭的希望 - 129
护曦行动——72小时救助早产儿极限挑战 - 151
毕节精准扶贫项目——八座便民桥和一片猕猴桃种植园 - 173
静绣公益——一场脱胎于市场营销课的公益实践 - 193
长江励志助学公益——一对一帮扶助学,用师生情谊提升公益温度 - 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