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阐述了肿瘤患者10种影响功能的常见伴发症状,包括疼痛、疲乏、神经病变、睡眠障碍、认知障碍、厌食、焦虑、抑郁以及大剂量化疗或移植后综合征等,阐述了肿瘤相关症状的临床研究、动物和体外实验的创新研究、症状发生的细胞因子和神经传导机制、症状的脑功能成像研究以及症状表现的统计学描述方法等内容,并对肿瘤症状学研究方向、药物治疗、新药研发进行了展望,有助于临床肿瘤医师和症状学科研人员准确理解肿瘤相关症状的本质,科学测量肿瘤症状对生活质量的影响。
本书是第一部介绍癌症常见症状的发病机制、测量量表和治疗方法,将临床实践与科学研究相结合的跨学科编著,本著作是前世界卫生组织(WHO)症状评估中心主任、肿瘤姑息治疗研究中心主任委员、现任美国FDA顾问、被誉为“世界症状学之父”的得克萨斯大学MD. Anderson癌症中心症状学教研室主任Cleeland, Charles S教授主编的倾心力作,全书共30章,本书通过收集和整合癌症症状学研究新方法来理解癌症相关症状,通过症状形成的行为学和生物学机制来阐述症状研究进展,介绍治疗癌症相关症状的新技术和新药物,目的是提高癌症病人治疗过程中和治疗后的生活质量和机体功能。
本著作是英语国家临床肿瘤医师、癌症症状学科研人员、研发控制癌症症状新药公司必备的工具参考书籍,甚至世界生活质量研究学术委员会委员几乎人手一本。译者团队为多年从事肿瘤学临床工作、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曾在或现在英语国家学习进修的临床医师,在临床流行病学、动物实验、分子生物学研究、脑成像等方面均有涉及,同时聘任原著作者之一、原北京肿瘤医院教授Shelley Wang Xin为译著主审,以达到忠于原文观点的目的。
当我看到这本书的时候,便被书的题目所吸引。癌症,症状,科学,这三者有何内在联系?癌症的症状研究如何成为科学?从如何测评患者对身体不适的主观感觉,到研究症状发生的机制,从而形成对症状有针对性的治疗和管理。我们发现对癌症症状的认识,已从一般的治疗,上升为系统科学的理论认知。同时,本书提出将研究转化为指导临床症状干预,推动新的药物研发的思路和方法。这种前瞻性探索的视角使我感到这本书的非凡意义。
3M (Measurement, Mechanisms, Management)是本书阐述的核心内容。
Measurement(评测)。 症状量表的研制与应用,使患者的主观症状得以量化评估,为临床治疗和药物干预效果的研究提供了工具,突破了症状—这一患者主观感觉研究发展的瓶颈。有了可以评估症状程度、变化的工具,使症状治疗有了评价治疗效果的方法,我们才能体会到科学方法植入症状临床研究的重要意义。
Mechanisms(机制)。本书用大量的证据论述了目前在症状基础研究领域的进展,例如:炎症因子与肿瘤相关症状产生的关系;动物模型的建立及其对药物研究的作用;使用分子影像学技术,观察研究有关症状在人体内发生的现象和变化;利用生物学技术和基因检测等手段,研究症状的生物学行为机制,识别易感人群,研发药物治疗靶点并预测治疗效果等等,建立以机制为重点的研究,提出症状机制假说,发现治疗药物,并进行药物干预临床研究,使我们为实现有效控制患者的各种症状,从实验研究向临床转化的目标更加明确。
Management(管理)。癌症症状的发生是复杂的,临床表现与多种因素相关。正因为此,症状的管理需要及时,反复,全面的评估,以及跨学科的合作团队。通过典型病例和癌症症状发生的流行病学研究,我们发现症状不仅与癌症病情、治疗方法有关;更与患者报告方式,情绪,价值观密切相关。而这一切,是以患者的真实表述开始的。因此,本书特别强调了在共同决策和以患者为中心的医学模式时代,良好的医患关系对症状管理的重要性。毕竟,使每一个患者在治疗疾病中获得满意的生活质量是我们追求的目标。
本著作第一主编是世界卫生组织(WHO)症状评估中心前主任、肿瘤姑息治疗研究中心前主任委员、美国FDA现任顾问、被誉为“世界症状学之父”的美国MD安德森癌症中心症状学教研室主任 Charles S. Cleeland教授。2000年初,我去美国访问,有幸拜会了Cleeland 教授,并有了一次难忘的长谈。先生认真探索的精神深深感染了我,思考问题的角度和开放的态度体现了一个科学研究者的大家风范,使我受益匪浅。Cleeland教授在疼痛和症状研究领域的声誉及学术影响迄今仍发挥着重要的引领作用。
癌症治疗发展到今天,使我们更加认识到关注患者的生活质量在癌症治疗、生命价值中的重要意义。可以说姑息医学的进步与发展,促进了我们对癌症症状管理的关注。我们从这本书中不仅学习到症状研究新的进展和方法,同时,对癌症症状控制和癌症治疗同等重要的理念也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对患者的全面关注将使肿瘤医生的职业素养进一步提升。当癌症症状的研究有了系统的理论、方法、诊断、治疗,并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时,它将体现科学的内涵。即便还不完善,还有许多问题需要进一步探索、发现和证实,这正是我们将为之继续努力的。
衷心希望这本书中文版的出版,给关注这一领域的医生们以新的启迪。
李萍萍
主编:
Dr. Charles S. Cleeland,美国德克萨斯州立大学安德森癌症中心(UT MD Anderson Cancer Center)症状研究系创始人及首任系主任, 癌症研究McCullough教授,美国精神病学会院士,WHO资深科学顾问。Dr. Cleeland多年来一直致力于癌症病人疼痛等症状的测量,流行病学和防治研究及临床实践,被誉为“癌症症状学之父”。他开发的简明疼痛量表(Brief Pain Inventory, BPI)是WHO,FDA及EMA推荐的疼痛测量金标准,被大多数国家作为临床常规检查指标。Dr. Cleeland长期担任美国NCCN(National Comprehensive Cancer Network)疼痛委员会委员,主持NCCN疼痛治疗指南的修定。近20年来,Dr. Cleeland致力于癌症及治疗所致症状的测量和防治,他主持开发的安德森症状量表(MD Anderson Symptom Inventory, MDASI)被临床工作者及大型临床试验广泛采用,为FDA和EMA承认的患者报告结局之一。Dr.Cleeland在NEJM及JCO等高影响因子专业杂志发表多篇论文,引领了癌症病人疼痛及症状管理研究和临床实践的发展方向。2013及2016年他分别被美国癌症协会(ACS)和国际疼痛学会(IASP)授予终身成就奖。
主译:
张宏艳,解放军总医院第七医学中心肿瘤科主任,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从事恶性肿瘤临床和应用基础研究近20年,尤其在晚期恶性肿瘤的姑息治疗和康复方面经验丰富。中国抗癌协会癌症康复与姑息治疗专业委员会疼痛学院毕业学员,生命末期中英联合培训讲师。兼任中国抗癌协会癌症康复工作委员会副秘书长,全军中医药协会身心医学专委会常委,中国抗癌协会肿瘤药物临床研究专业委员会委员等职。
李小梅,解放军总医院第二医学中心,中国抗癌协会姑息与康复委员会委员,世界疼痛协会中国分会委员,中国抗癌协会北京姑息与康复专业委员会委员。从事临床工作多年,熟悉常见实体肿瘤的放、化疗及综合治疗,擅长肺癌、乳腺癌的诊断治疗,兼顾肿瘤的规范放化疗及患者生活质量的提高。
目 录
第一部分 绪论
第1章 癌症症状学概论
第2章 癌症患者症状的发病机制研究
第3章 细胞因子和病态行为:一种癌症症状模型
第二部分 癌症症状机制和模型:临床和基础科学
第4章 癌症疼痛评估与管理的临床科学
第5章 疼痛:基础科学
第5a章 癌症相关性疼痛机制:骨肿瘤研究的启示
第5b章 神经病理性疼痛的生理学
第6章 认知功能障碍:化疗脑?
第7章 认知功能障碍:基础研究
第8章癌症相关性抑郁:身心层面的病理生理学
第9章 抑郁症:基础研究
第9a章抑郁症和病态行为的动物模型
第9b章 炎症与病态和抑郁症间的连接——炎症细胞因子
第10章 癌症相关疲乏:临床科学
第11章 建立癌症相关疲乏的转化动物模型
第12章 癌症厌食体重下降综合征:临床科学
第13章 食欲减退/恶病质:基础科学
第14章 睡眠与睡眠障碍:临床科学
第15章 睡眠和睡眠障碍:基础科学
第16章 蛋白质和症状
第17章 治疗和预防癌症症状的遗传学方法
第18章 症状学功能成像
第19章 高剂量治疗和移植术后症状负荷:如何平衡
第三部分 症状管理和研究的临床展望
第20章 促进协作组间的癌症症状学研究
第21章 癌症患者症状管理的临床实践
第22章 癌症相关症状的经济学:支持性治疗的价值
第四部分 症状评测
第23章 患者报告的症状评测
第24章 症状研究中的纵向数据模型
第25章 贝叶斯自适应设计:一种评价患者报告结局症状缓解效果的新方法
第五部分 政府与行业视角
第26章 促进癌症症状学研究
第27章 症状管理药物的研发
第28章 美国癌症相关症状的治疗药物及治疗性生物产品说明书撰写需要考虑的问题
第六部分 研究展望
第29章 症状学研究:展望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