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山水画装饰性探微》共七章。第一章为绪论,该章就核心概念——“装饰”从六个方面进行了辨析:装饰与装饰性、形式的自觉、秩序的组合、符号的抽象、质感的淡化、程式的强化,并且介绍了中国山水画装饰性探微的研究目的与研究意义及国内外研究现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研究思路与研究特色。第二章主要介绍山水画的装饰性元素。山水画本质的装饰性元素为线描、皴法、设色、墨法、远法、构图。中国山水画装饰形式从布局到笔墨、色彩及内在精神的构成本身不仅仅作为外在形式的附庸而存在,自身还具有相当独立的内在审美性格。第三章主要介绍隋唐山水画的装饰性,包括分析隋唐山水画产生的原因,解读隋唐山水画的装饰性风格。第四章主要介绍五代与两宋山水画的反装饰性,包括分析五代与两宋山水画成熟的原因与成熟的形态特征,解读五代与两宋山水画的反装饰性语言及其技法。第五章主要介绍元代以来文人山水画的装饰性,包括分析元代以来文人山水画兴盛的原因与文人山水画的装饰性风格及成因,解读元代以来文人山水画的装饰性语言及其技法等。第六章阐述装饰性对当代山水画的影响。第七章阐述山水画的装饰性对当代设计的影响。该章论述了装饰是当代艺术与设计的共同发展趋势,以及从绘画的装饰性走向装饰性绘画,进而走向装饰性设计的辩证过程。
从装饰性的角度研究中国山水画转型及变迁,目前国内外很少有全面考察论著问世,《中国山水画装饰性探微》旨在揭示装饰不仅存在于装饰艺术中,亦存在于山水画这一纯艺术领域,纯艺术可以有装饰性,纯艺术中的装饰性亦可影响设计艺术。
装饰性这一独特视角为解读中国山水画及其历史提供了一种新的可能,山水画的装饰性是一种客观存在,承载着独特的文化与审美内涵。探索山水画的装饰性,对中国山水画的当代发展以及对当代设计的民族特色路线探索有着重要意义。
本书共七章。第一章为绪论,该章就核心概念——“装饰”从六个方面进行了辨析:装饰与装饰性、形式的自觉、秩序的组合、符号的抽象、质感的淡化、程式的强化,并且介绍了中国山水画装饰性探微的研究目的与研究意义及国内外研究现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研究思路与研究特色。第二章主要介绍山水画的装饰性元素。山水画最本质的装饰性元素为线描、皴法、设色、墨法、远法、构图。中国山水画装饰形式从布局到笔墨、色彩及内在精神的构成本身不仅仅作为外在形式的附庸而存在,自身还具有相当独立的内在审美性格。第三章主要介绍隋唐山水画的装饰性,包括分析隋唐山水画产生的原因,解读隋唐山水画的装饰性风格。第四章主要介绍五代与两宋山水画的反装饰性,包括分析五代与两宋山水画成熟的原因与成熟的形态特征,解读五代与两宋山水画的反装饰性语言及其技法。第五章主要介绍元代以来文人山水画的装饰性,包括分析元代以来文人山水画兴盛的原因与文人山水画的装饰性风格及成因,解读元代以来文人山水画的装饰性语言及其技法等。第六章阐述装饰性对当代山水画的影响。第七章阐述山水画的装饰性对当代设计的影响。该章论述了装饰是当代艺术与设计的共同发展趋势,以及从绘画的装饰性走向装饰性绘画,进而走向装饰性设计的辩证过程。
从装饰性的角度研究中国山水画转型及变迁,目前国内外很少有全面考察论著问世,本书旨在揭示装饰不仅存在于装饰艺术中,亦存在于山水画这一纯艺术领域,纯艺术可以有装饰性,纯艺术中的装饰性亦可影响设计艺术。
徐进波,1971年出生于湖北天门,1993年起就读于湖北美术学院并获学士学位和硕士学位,2009年就读于武汉理工大学并获艺术学博士学位。现任武汉理工大学艺术馆副馆长、信息艺术系系主任、硕士生导师;湖北省国画院专业画家、研究部主任、艺术委员会副主任;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山水画作品获首届中国画水墨大展奖,多次入选全国美术作品展;出版多部专著;论文及作品发表于诸多专业艺术期刊。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装饰”概念阐释
第二节 中国山水画装饰性的研究目的
第三节 中国山水画装饰性的研究意义
第四节 中国山水画装饰性的研究现状
第五节 中国山水画装饰性的研究方法及创新之处
第二章 山水画的装饰性元素
第一节 线描
第二节 皴法
第三节 设色
第四节 墨法
第五节 “三远”
第六节 构图
第三章 隋唐山水画的装饰性
第一节 山水画产生的原因
第二节 隋唐山水画装饰性风格的成因
第三节 隋唐山水画装饰性风格的表现
第四章 五代与两宋山水画的反装饰性
第一节 五代与两宋山水画成熟的原因
第二节 五代与两宋山水画成熟的形态特征
第三节 五代与两宋山水画的反装饰性语言及技法分析
第五章 元代以来文人山水画的装饰性
第一节 元代以来文人山水画兴盛的原因
第二节 元代以来文人山水画的装饰性风格成因
第三节 元代以来文人山水画的装饰性语言和技法分析
第四节 元代以来文人山水画的无奈
第六章 装饰性对当代山水画的影响
第一节 20世纪初至1949年:美术革命的反装饰性
……
第七章 山水画的装饰性对当代设计的影响
结语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