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重点中学优秀教师推荐杂文经典 中国杂文·当代部分(卷4):廖沫沙集
定 价:29.8 元
- 作者:刘成信 编
- 出版时间:2013/5/1
- ISBN:9787553416250
- 出 版 社:吉林出版集团
- 中图法分类:I267.1
- 页码:182
- 纸张:胶版纸
- 版次:1
- 开本:16开
杂文一俟来到华夏,它就友好地“拿来”社会科学乃至自然科学的多种文化元素。它不是政治学,但只有不迷失政治选择,才能解析身边社会的变数;杂文不是社会学,但只有掌握瞬。息万变的时代脉搏,才能适应人间丛林法则:杂文不是历史学,但人,总应拨开历史雾障,略知历史长河的走向:杂文不是生理学不是心理学,但它能解剖人性、解读人生,理顺人际关系;杂文不是方法论,但它无处不闪烁着思想方法的光芒;杂文不是文艺学,但它评价文艺现象既深刻又形象;杂文不是美学,但每篇杂文无不抨击假恶丑,无不向往美、赞扬美……
廖沫沙(1907-1990)原名廖家权,湖南长沙人。1907年,出生于江苏省一个军人家庭,1919年,入读于长沙县立高小。1922年入长沙师范学校,1927年到上海,在田汉主办的上海南国艺术学院文学系旁听。1930年参加中国共产党,随即因参加纪念南昌起义的游行被捕,1931年获释。1933年加入“左联”。1934年冬天被捕,直至1936年出狱。1938年到1949年在重庆、香港等地做报纸的新闻编辑工作。
1949年6月,廖沫沙被调入北京。1961年10月,任北京市委统战部部长,同邓拓、吴晗开《三家村札记》专栏。1979年任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市政协副主席。1990年因病去世。
一
人类的文学艺术,源远流长,丰富多彩。随着社会的推进、发展,其分门别类日益精细——从最初的歌曲、舞蹈、神话、故事等逐步演绎出诗、散文、小说、戏曲。直到二十世纪初,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融合,又有了电影、电视剧等。
有一种文学艺术虽然在中国问世两千余年,由于后人未给予“名分”,以致到二十世纪初,才从文学艺术谱系中分野出来,这就是古老而年轻的杂文。
人类和自然界大体都遵循适者生存的法则萌芽、生长与消弭。两千多年来,杂文本应与小说、诗、散文、戏剧、音乐、电影等姊妹艺术一道,繁花似锦、根深叶茂。然而,它没有像先贤们渴望的那样,而是纤弱的,时生时灭,时有时无,同其他汗牛充栋的文学艺术作品相去甚远。
二
时序到1915年,中华文学艺术宝库迎来新曙光,一个精灵出现了——杂文在多灾多难的中华大地,被一些先知先觉的知识分子接受了!
杂文这个新成员一俟来到华夏,其特性便与众不同——首先是符合社会发展规律,它主张顺应历史潮流。它不重复生活,不还原历史,不演绎过去,而最突出的展示将来,预期社会走势,判断人间是非。
杂文一俟来到华夏,便告之,它向往和平、民主、科学、自由、平等、人道、富裕及真善美;杂文憎恶专制、昏聩、愚昧、野蛮、特权、贪婪、奴性、虚伪及假恶丑。杂文与其他文学艺术既相通又有自己的特性。
杂文一俟来到华夏,就融于文学大家族,与各种文学艺术形成天然的血肉联系。它不像小说那样刻画人物,而是粗线条勾勒人与事;它不像诗、散文等那样纤细、抒情,而是明白如话,开诚布公。但杂文能够调动各种姊妹艺术如寓言、故事、说唱、戏曲、元杂剧等“为我所用”。
杂文一俟来到华夏,它就友好地“拿来”社会科学乃至自然科学的多种文化元素。它不是政治学,但只有不迷失政治选择,才能解析身边社会的变数;杂文不是社会学,但只有掌握瞬。息万变的时代脉搏,才能适应人间丛林法则:杂文不是历史学,但人,总应拨开历史雾障,略知历史长河的走向:杂文不是生理学不是心理学,但它能解剖人性、解读人生,理顺人际关系;杂文不是方法论,但它无处不闪烁着思想方法的光芒;杂文不是文艺学,但它评价文艺现象既深刻又形象;杂文不是美学,但每篇优秀杂文无不抨击假恶丑,无不向往美、赞扬美……
从正经到幽默
推测“新局面”
说抵抗能力
说商品之类
闲情救国
广告摘要
文明与人道
从外国回来的悲哀
中国人与狗
掘地洞
宗教迷信的另一意义
第三种人的“推”
人间何世?
论妇女救国
谈“民气”
论“花边文学”
苍蝇与宇宙
从“水深火热”说到求雨
四六文的新生命
“拜与卖”
民主与吃糕
“彼妇之口”
“点将录”式的战斗
褒贬笔削
人才与奴才
鞭子·奴才·鹰犬
士有三态
拿破仑的骑兵
有招牌为证
论空间换时间
读残书记
孟子论公务员
通货膨胀史话
奴才政治
官僚与贪污
头发的灾难
鹿马传
不问他们问谁?
八股文入门
《师说》解
辩论“穷棒子过年”
向老虎求教
从一篇古文看调查研究
有鬼无害论
怕鬼的“雅谑”
“孔之卓”在哪里?
不叩亦必鸣
“教然后知困”
从“扁地球协会”想起
郑板桥的两封家书
跑龙套为先
身后事该怎么办?
“歌德”与“缺德”的功过
万事如意
从另一方面看……
议论皇帝好
拍马术三例
《龟虽寿》的联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