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推荐:
1.本书题目分为基础篇、提高篇。每部分题目根据全新新考纲及近年来的命题规律进行编写,题目覆盖面较广;
2.基础篇侧重对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及基本方法的考核,将题目按题型进行分类,并对题型解题方法进行总结归纳;
3.提高篇打乱题型,让学生自己看到题目主动去辨别题目类型,并确定解题方法,提高实战能力,这部分题目综合性强,难度达到或略高于真题,对全面提高数学成绩起到引领作用。
1.本书题目严格依据考纲编写,难易程度与真题接近;
2.本书题目丰富,设计新颖,解答过程清楚易懂;
3.重难点题目配有作者亲自讲解视频,听懂解答,掌握知识点。
研究生入学考试是选拔性考生,需要考生在理解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掌握其基本方法的基础上,具备抽象思维能力、逻辑推理能力、运算能力,达到具备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概念众多、内容繁杂,前后知识相互联系、相互渗透,这就需要考生把知识组织成片、连成网,一本好的训练解题能力的习题书,不仅能够解决这些问题,而且还能提高复习效率,本书就是在这种背景下应运而生。
本书是作者在长达30余年的考研数学授课、阅卷以及对考研数学大纲和历年真题深入研究的基础上,再从考生的实际出发,根据考研数学命题规律与趋势精心编写而成的。
本书特点及应用注意事项:
1.本书题目分基础篇、提高篇,每部分题目是根据最新考研数学大纲要求,并融入近年来命题规律进行编写的,题目覆盖面广,做到高频考点重点突出,中频考点一般训练,低频考点不能有漏网之鱼。
2.基础篇侧重对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以及基本方法的考核,将题目按常考题型进行分类,并对题型解题方法进行总结归纳,使考生能站得高、看得远,洞察题目的特点并快速确定解决问题的方法,这部分题目适合在3-6月夯实基础阶段完成,并初步感受考研题目的特点。
3.强化篇打乱题型,旨在让考生看到题目主动去辨别题目类型并确定解题方法,提高实战能力,这部分题目的综合性更强,题目的难度达到或略高于真题,口味等同于真题,这部分题目适合在7-8月提高阶段完成,对全面提高数学成绩起到引领作用。
4.考研数学复习难度大,内容多,题型广,看会听懂只是数学复习的初级阶段,把听懂看会的内容转化成自己提高解题的能力才是关键,本书题目丰富,设计新颖,解答方法简捷,通过本书题目的训练,从战略上拿到一个题目会做,从战术上做得对做得快。
5.本题较难题目配有视频讲解,分析题目的类型、解题方法,解题过程简单明了,希望考生与张老师的思维方式相向而行,最终达到全面提高解题能力、加快计算速度与提升正确率的目的。
考研数学复习内容多、难度大、题型广,因此大家一定要早动手,打好基础,拓开口径,把知识织成片、连成网,循序渐近,全面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如果这本书的题能使你在考场上获得意外的惊喜,那就是一个年青老者的最大期望。
本书的出版得到了文都考研数学命题研究组同仁的支持以及文都图书事业部老师的大力协助,在此表示由衷的感谢!
限于作者水平,书中疏漏与不足之处难免,恳请读者与同仁批评指正。
最后祝愿广大考生金榜题名,圆梦名校!
张同斌
2019年12月
张同斌:教授,全国优秀教师,著名考研数学辅导专家。从事大学数学教学工作、考研数学辅导30余年,参与考研数学阅卷工作。辅导经验丰富,能准确把握考研命题规律及趋势,对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应试技巧具有创新性。
教学特点:信息量大,重点清晰,难点透彻,系统性强,规避答题误区。曾编著考研数学系列图书,被考研学子誉为:考研数学讲课及押题“牛人”。
目 录
上篇 基础篇
一、随机事件和概率
常考题型1 随机事件的关系及运算、概率的性质
常考题型2 古典概型、几何概型与伯努利概型
常考题型3 (利用加法公式、减法公式、乘法公式、除法公式(条件概率)、
全概率公式、贝叶斯公式)求随机事件的概率
本章习题答案与解析
二、随机变量及其分布
常考题型1 分布函数、分布律、概率密度的概念与性质
常考题型2 常见分布及利用常见分布求概率
常考题型3 求随机变量函数的分布
本章习题答案与解析
三、多维随机变量及其分布
常考题型1 求二维离散型随机变量(X,Y)的分布律、边缘分布、条件分布
常考题型2 求二维连续型随机变量(X,Y)的概率密度、边缘概率密度、
条件概率密度
常考题型3 求二维随机变量函数的分布
本章习题答案与解析
四、随机变量的数字特征
常考题型1 求一维随机变量及其函数的数学期望与方差
常考题型2 求二维随机变量函数的数学期望与方差
常考题型3 求协方差与相关系数、独立性与不相关性的关系及判定
本章习题答案与解析
五、大数定律和中心极限定理
本章习题答案与解析
六、数理统计的基本概念
常考题型1 三大分布(分布,分布,分布)的判定
常考题型2 求统计量的数字特征
本章习题答案与解析
七、参数估计
常考题型1 求矩估计量与最大似然估计量
常考题型2 估计量的评判标准(无偏性、有效性、一致性)(数学一)
求估计量的数学期望或方差(数学三)
常考题型3求估计量的区间估计
本章习题答案与解析
八、假设检验(数学一)
本章习题答案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