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梁实秋先生的一部散文集, 其中有梁实秋先生对童年和学生时代的回忆, 也有对亲朋和师友的深切缅怀, 还有对过往人生难忘的愉快经历的回忆。当年那些人、那些事, 是梁实秋先生心中深藏的美好, 时至今日依然能激起人们心底温暖柔软的涟漪。跟梁实秋先生一起回忆人生的种种, 我们将学会更宽容、豁达地对待他人和人生, 更感恩于自己所拥有的。
《只生欢喜》是梁实秋先生的散文作品集,有梁实秋先生对童年和学生时代的回忆,也有对亲朋和师友的深切缅怀,有对过往人生重要快乐经历的回忆。多年前的文字,今日读来,依然让人动容。彼年那些人,那些事,是梁实秋先生心中深藏的美好,也激起你我心底温暖柔软的一角涟漪。跟梁实秋先生一起回望人生种种,我们将学会更宽容、豁达地对待他人和人生,更感恩于自己所拥有的。他的作品文笔简约、平实,风格恬淡、雅朴,字里行间充溢着智慧与幽默,三言两语便能道尽人生哲理。
梁实秋(1903-1987),1903年出生于北京,祖籍浙江杭县(今杭州)。中国著名的现当代散文家、学者、文学批评家、翻译家,国内一个研究莎士比亚的,一生给中国文坛留下了两千多万字的著作。代表作有译作《莎士比亚全集》,文艺批评专著《浪漫的与古典的》,等等。
其散文似乎都是信手拈来,时而流连于衣食住行,时而沉醉于琴棋书画,有时天文地理,有时人情世故。没有生之无聊死之激烈的大悲大喜,而是在简洁的文字中透出高雅、平和,以及一种积极温暖的情味。
往事随风忆
“疲马恋旧秣,羁禽思故栖”
记得当时年纪小
清华八年
北平的冬天
北平年景
正月十二
过年
北平的街道
猫的故事
唐人自何处来
似是故人来
想我的母亲
我的一位国文老师
辜鸿铭先生逸事
胡适先生三二事
闻一多在珂泉
忆老舍
忆周作人先生
陪伴最长情
一只野猫
小花
白猫王子五岁
白猫王子六岁
白猫王子七岁
白猫王子八岁
白猫王子九岁
黑猫公主
干里寄佳音
写给林海音女士的信
写给陈秀英女士的信
写给聂华苓女士的信
写给小民女士的信
写给林芝女士的信
写给孙伏园先生的信
写给舒新城先生的信
写给余光中先生的信
万卷读不尽
写给陈祖文先生的信
写给吴奚真先生的信
写给蔡文甫先生的信
写给梁锡华先生的信
写给沈苇窗先生的信
写给夏菁先生的信
写给罗青先生的信
写给陶龙渊先生的信
关于徐志摩的一封信
旧笺拾零
读书苦?读书乐?
影响我的几本书
漫谈读书
好书谈
学问与趣味
日记
作文的三个阶段
听戏、看戏、读戏
散文的朗诵
“疲马恋旧秣,羁禽思故栖”
“疲马恋旧秣,羁禽思故栖”是孟郊的句子,人与疲马羁禽无异,高飞远走,疲于津梁,不免怀念自己的旧家园。
我的老家在北平,是距今一百多年前由我祖父所置的一所房子。坐落在东城相当热闹的地区,出胡同东口往北是东四牌楼,出胡同西口是南小街子。东四牌楼是四条大街的交叉口,所以商店林立,市容要比西城的西四牌楼繁盛得多。牌楼根儿底下靠右边有一家干果子铺,是我家投资开设的,领东的掌柜姓任,山西人,父亲常在晚间带着我们几个孩子溜达着到那里小憩,掌柜的经常飨我们以汽水,用玻璃球做塞子的那种小瓶汽水,仰着脖子对着瓶口汩汩而饮之,还有从蜜饯缸里抓出来的蜜饯桃脯的一条条的皮子,当时我认为那是一大享受。南小街子可是又脏又臭又泥泞的一条路,我小时候每天必须走一段南小街去上学,时常在羊肉床子看宰羊,在切面铺买“干蹦儿”或糖火烧吃。胡同东口外斜对面就是灯市口,是较宽敞的一条街,在那里有当时唯一可以买到英文教科书《汉英初阶》及墨水钢笔的汉英图书馆,以后又添了一家郭纪云,路南还有一家小有名气的专卖卤虾小菜、臭豆腐的店。往南走约十五分钟进金鱼胡同便是东安市场了。
我的家是一所不大不小的房子。地基比街道高得多,门前有四层石台阶,情形很突出,人称“高台阶”。原来门前还有左右分列的上马石凳,因妨碍交通而拆除了。门不大,黑漆红心,浮刻黑字“忠厚传家久,诗书继世长”,门框旁边的木牌刻着“积善堂梁”四个字,那时人家常有堂号,如三槐堂王、百忍堂张等,积善堂梁出自何典我不知道。积善之家必有余庆,语见《易经》,总是勉人为善的好话,作为我们的堂号亦颇不恶。打开大门,里面是一间门洞,左右分列两条懒凳,从前大门在白昼是永远敞着的,谁都可以进来歇歇脚。在一九一一年兵变之后才把大门关上,进了大门迎面是两块金砖镂刻的“戬穀”两个大字,戬穀一语出自诗经“俾尔戬穀”,戬是福,穀是禄,取其吉祥之义。前面放着一大缸水葱(正名为莞,音冠),除了水冷成冰的时候总是绿油油的,长得非常旺盛。
向左转进四扇屏门便是前院,坐北朝南有三间正房,中间一间辟为过厅,左右两间一为书房一为佛堂。辛亥革命前两年,我的祖父去世,佛堂取消,因为我父亲一向不喜求神拜佛,所以这间房子成了我的卧室,那间书房属于我的父亲,他整日在里面摩挲他的那些有关金石小学的书籍。前院的南边是临街的一排房,作为佣人的居室。前院的西边又是四扇屏门,里面是西跨院,两间北房由塾师居住,两间南房堆置书籍,后来改成了我的书房,小跨院种了四棵紫丁香,高逾墙外,春暖花开时满院芬芳。
走进过厅,出去又是一个院子,迎面是一个垂花门,门旁有四大盆石榴树,花开似火,结实大而且多,院里又有几棵梨树,后来砍伐改种四棵西府海棠,院子东头是厨房,绕过去一个月亮门通往东院,有一棵高庄柿子树,一棵黑枣树,年年收获累累,此外还有紫荆、榆叶梅等,我记得这个东院主要用途是摇煤球,年年秋后就要张罗摇煤球。要敷一冬天的使用,煤黑子把煤渣与黄土和在一起,加水和成稀泥,平铺在地面,用铲子剁成小方粒,放在大簸箩里像滚元宵似的滚成圆球,然后摊在地上晒,这份手艺真不简单,我儿时常在一旁参观,十分欣赏,如遇雨天,还要急速动员抢救,否则化为一汪黑水全被冲走了。在那厨房里我是不受欢迎的,厨师们嫌我碍手碍脚,拉面的时候总是塞给我一团面教我走得远远的,我就玩那一团面,直玩到那团面像是一颗煤球为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