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共分5章,内容包括:“绪论”“从边缘到中心:我国近代报刊业出版地的时空演变”“近代与传统:晚清城市与近代报刊业”“扩散与下沉:我国近代报刊业的发行”等。
报刊业是在特定的时间和空间中诞展起来的。我代报刊业的发展历程呈现出十分明显的时空特征,这种时空特征也是其传播效果得以发挥的前提;同时,报刊具有整合时间和空间的能力,这种对时空的重构赋予了它强大的改变社能。本书详尽研究、探索代报刊业的发展历程。
绪论
第一节选题缘起及框架
第二节相关概念的说明
一代报刊的概念及特征
二、研究对象的界定
三、研究时段的选择
第三节学术史回顾
一、历史文化地理学代报刊业历史地理研究
Z.-、媒介地理学相关理论的提出
三、新闻史中的地理学研究
第四节研究内容、方法与结构
一、研究内容
二、主要研究方法
三、研究结构
第一章从边缘到中心:我代报刊业出版地的时空演变
第一节南洋及澳粤阶段(1815一1842年)
一、传教士在中国的传教需求、方法和清政府的禁制态度
二、马六甲成为第一份中代报刊的诞生地
三、南洋的报刊出版情况
四、广州的报刊出版情况
五、澳门的报刊出版情况
第二节香港及通商口岸阶段(1842—1861年)
一、南洋、澳门及广州的报刊出版情况
二、香港成为报刊业基地的原因及出版情况
三、上海、福州和宁波代报刊业出版情况
第三节上海及沿江沿海阶段(1861—1895年)
一、该阶段报刊业的地理分布情况及特征
二、上海作代报刊业中心地位的确立
三、香港、广州、汉口、天津等其他城市的报刊业情况
第四节内地扩张阶段(1895—1898年)
一、维新派推动下报刊业的地理分布特征及原因
二、主要城市的报刊业基本情况
第五节 国内外全面扩张阶段(1899—1911年)
一、该阶段报刊业地理分布变动的原因
二、该阶段报刊业地理分布变动的特征
第六节小结
第二代与传统:晚清城市代报刊业
第一节晚清中国城市发展的两种类型及其对报刊业的影响
一、晚清中国城市的分化:通商口岸城市与传统城市
二、不同城市类型对报刊业选址的影响
第二节通商口岸城市代报刊业——以上海为中心的考察
一、上海报刊业得以发展的基本因素
二、租界、街与上代报刊业
三、租界和街代报刊业的客观保护作用
第三节传统城市代报刊业:以北京为中心的考察
一、北京传统报纸的地理分布(1815--1871-~-)
二、从外城到内城(1872--1895-~-)’
三、宣南中心的确立和内城东区的发展(1895--1911-~-)
第四节小结
第三章扩散与下沉:我代报刊业的发行
第一节我国传统报刊的发行情况。
一、报刊业发行工作及发行范围
二、我国传统报刊的发行及其影响要素
第二代报刊业本埠为主的发行阶段‘
一、早期中代报刊的本埠发行
二、活字印刷术的推广及对发行的影响
三、民信局与这一时期的外埠发行
第三代报刊业本埠、外埠并重的发行阶段
一、电报与中代报刊业发行范围的扩大
二、新式交通与中代报刊业发行范围的扩大
三、大清邮政与中代报刊业发行范围的扩大
第四节阅报处、城市景观与发行下沉
一、戏院、茶馆、俱乐部、澡堂、街头说报等临时阅报处
二、学堂、衙门、学会、图书馆、报社、阅报栏等专门阅报处
第五节小结
第四章 中西互动代报人的生成与
第一节清代在华办报的外国人“
一外国报人群体及其影响‘
二、外国报人办报的中国化做法
第二节中国报人群体.
一、地缘特征下的中国报人群体
二、地缘特征下的江浙和闽粤报人
三、报人籍贯与工作地点的背离
四、从同乡同省到志趣相投
第三节小结.
第五章之中国:报刊的环境能及影响
第一节晚清外国人的中国印象及观念的传播.
一、清晚期外国人眼中的“中国”
二、清晚期中国人眼中的“”
第二代报刊中的地理知识传播
一、外国人主办报刊中的图景及其影响
二、国人报刊与概念及其影响
第三节媒介的环境能
一、媒介与时间、空间的关系
二、媒介时空能的影响
第四节小结
结语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