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训有云:一日之计在于晨,一年之计在于春。春节,既是这个“春” 的起点,也是周而复始 , 一年又一年的起点,称得上最为重要的时间节点。过春节,因此有一种更通俗的说法,叫“过年”。过年,就像撕完一本
年历的最后一页,再换上一本新的,并翻开第一页,意味着上一年业已过去, 新一年正式到来。因此,过年,在过去的一年和新的一年之间,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无论什么人,不论贵贱贫富,过年,都要对过去的一年进行一番总结, 对新的一年进行一番谋划。民间因此又有“过年大过天”一说,意思是,在 过年这件事情面前,其他都没什么大不了的,凡是跟过年无关的事情都可以 暂时放下,搁到来年再从长计议。
回家团聚是春节永恒的主题。一方面,在外的游子要利用春节假期,与 父母亲人欢聚一堂;另一方面,在家的亲人们要为春节期间的团聚做好充足 的准备,置办年货,营造氛围,只为除夕夜的幸福大团圆。
回家团聚还有另一层面的意义,那就是祭祖——在生者幸福团聚的同时, 也要通过祭祀,邀请故去的列祖列宗回家看看,感受后世儿孙的幸福生活。
而生活在当下的儿孙则通过祭祖感恩祖德宗功,祈愿祖先庇佑,人丁兴旺,家业千秋。
独具中国特色的家庭观、亲情观世代相承,成为流淌在华夏子孙血脉里 的一种文化基因。正是这样的传承与延续,春节才成为人们最为看重的传统 节日,成为承载回家团聚这一主题的重要载体。
有人说,西方人把“爱”挂在嘴边,中国人则把“爱”藏在心里。前者如同鲜花,芬芳艳丽,撩动人心;后者如同种子,植根厚土,最终长成亲情 之树。无论枝叶散落何方,花果是否飘零,始终受到根的牵挂。春节,正是 万千中国家庭的“亲情树”一年一度结果的时候,是亿万中国人以实际的行 动和质朴的语言表达“爱”的机会。春节之于每一位中国人,不单单是一个 传承千年的节日,更是一场独特的亲情派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