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 录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研究背景
一、邻避时代的来临
二、邻避时代的现实挑战
第二节相关文献研究综述
一、基于邻避文献的计量分析
二、邻避研究的主题提炼
三、邻避研究的核心问题
第三节研究思路、方与价值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方法与具体技术
三、研究价值
第二章邻避冲突治理的与逻辑:一个前提性分析
第一节邻避冲突治理的概念阐释
一、治理的缘起
二、邻避冲突治理的内涵
第二节邻避冲突治理的两种范式
一、管制型治理
二、参与式治理
第三节邻避冲突治理转型的逻辑与实践
一、关于邻避冲突治理转型逻辑的简单归纳
二、其他国家和地区邻避冲突治理转型的实践
第三章我国政府管制型邻避冲突治理模式的现实图景
第一节广东茂名Px项目设址:隐形强迫与参与的张力
一、Px项目规划与高密度宣传
二、灌输式的信息传播
三、“隐形强迫”的危机治理
第二节广东江门反核风波:垄断决策引发的邻避抗争
一、被垄断的选址决策
二、舆情传播中的风险扩散
三、格式化的被动反应
第三节 九峰垃圾焚烧厂设址:风险感知差异下的非对称性沟通
一、政府与专家、媒体“结盟”
二、无效的风险沟通
三、从强制设址到科学决策
第四节武汉康复医院设址:邻避冲突治理的制度内参与困境
一、辩护式的诉求回应
二、管控式的武装干预
三、应急式的政策妥协
第五节政府管制型邻避冲突治理模式的基本特征,
一、垄断控制的治理理念
二、政府单一治理主体
三、管制型治理机制
四、线性化的治理路径
第六节政府管制型邻避冲突治理模式的治理绩效
一、邻避设设址与合理设址
二、邻避冲突爆发及其影响
第四章政府管制型邻避冲突治理模式的生成及困境
第一节政府管制型邻避冲突治理模式的生成机理
一、刚性稳定与压力
二、主义与行政动员
三、政府与企业的利益合谋
第二节政府管制型邻避冲突治理模式的现实困境
一、国家与地方之间:压力型下地方政府的“行为悖论”
与责任规避
二、利益与伦理之间:被消解的环境正义
三、权力与公众之间:被的公众参与
四、政府与社会之间:政府信任的危机
第五章邻避冲突协商治理:价值考量与实践挑战
第一节协商民主与邻避冲突治理的理论契合
一、价值取向的契合
二、共生要素的契合
第二节协商民主对邻避冲突治理的价值
一、邻避抗争者的有序参与
二、协调多元主体利益关系
三、增强邻避冲突治理的合法性
第三节协商民主在邻避冲突治理中的实践基础
一、政治空间:民主政治发展与政府职能转变
二、社会基础:权利意识成长与环保运动的兴起
三、现实示范:国内邻避冲突协商治理的创新实践
第四节协商地位等:邻避冲突协商治理的挑战
一、机会等
二、资源等
三、能力等
第五节协商地位的影响因素及其矫正
一、协商地住的影响因素及权重确定
二、协商地位等的矫正措施
第六章通向协商治理之路:邻避冲突协商治理模式及其运作机制
第一节邻避冲突协商治理的模式
一、管制权与参与权制衡的权力结构
二、“参与一协商一共识”的柔性制度规则
三、理性认知与互容的协商文化
四、“多边互赖型”合作网络
第二节邻避冲突协商治理的运作机制
一、信息公开与风险沟通
二等论辩与差容
三、利益整合与补偿激励
四、反思内化与协商结果的落实
第三节邻避冲突协商治理的实路
一、协商互动的制度性整合
二、合作型政府的重构
尾论——结论·贡献·展望
结论
贡献
未来展望
参考文献
早在20世纪中后期.邻避冲突就作为城市冲突的一种重要形式在欧美发达国家出现。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美国反对建设垃圾填埋场、有毒废弃物处理厂等邻避设施的环境抗争运动开始兴起。为了避免公众抗议,政府采取“决定一宣布一辩护”的模式,在信息没有公开的情况下,完成项目审批,并启动邻避设施建设。随着人们环境权益维护意识的增强,邻避设施选址成为公众普遍关注的问题。20世纪70一80年代,工业化国家的社会变革使邻避问题日益复杂化,邻避设施选址演化为不同利益集团之间深层次的争辩和博弈.环境抗争运动开始表现出长期性和复杂性的特征。一方面,一系列事故灾难如印度博帕尔毒气泄漏、切尔诺贝利核泄漏事故爆发,使公众对邻避设施的危险性后果有了直观认识。另一方面,公众对政府管理的质疑引发了对邻避设施的持久性抗议,尤其当公众被排斥在邻避决策之外时,在程序公正和环境正义等价值理念的影响下,公众对非自愿承担的风险产生了强烈的抵触情绪。此外,随着一批环境保护组织的兴起,抗议邻避设施在地区设址的集体行动日益频繁。数据显示,由于“邻避主义”泛滥,美国在1980---1987年间预定兴建的8l座毒性废弃物处理厂,在草根环保组织的发动下,周边民众强烈反对建造废弃物处理场地,最后仅有8座建成。①20世纪90年代以来,邻避现象及其治入新的发展阶段。一方面,邻避现象表现为涉及经济、政治、社会多重利益交织的复杂属性,邻避选址触及社会敏感神经。另一方面.由于经济补偿、协商谈判、自愿竞标等方式的运用,政府和公众在邻避现象治理中走向沟通和合作。一些国家在邻避治理实践行了积极有益的探索,如荷兰采用“市场型选址决策”方法,即政府和企业提高设址补偿价格,直到有社区愿意主动接受设施设址为止。②日本采取自主型治理机制,发挥地方政府、县域政府、企业及社区居民、渔业协会等多方利益主体的作用,共同参与邻避设施的计划与开发,并制定经济补偿和回馈、设施管理的政策措施。这些实践措施与各国的政治经济制度、文化传统相适应,在一定程度上化解了邻避设施选址引发的冲突。但作为城市空间配置价值矛盾以及城市中增长联盟与社群联盟矛盾的综合体现,邻避冲突在较长时间难以调和,并成为大多数国家发展中的困境。例如,在加拿大,关乎国计民生的“北方门户”输油管重大工程项目.因沿线各方的“邻避主义”至今无法开工。德国在启动“斯图加特2pan>”这一铁路和城市发展项目时遭到5万名市民的严重抗议。为了应对垃圾焚烧导致的健康危害,英国成立了杜绝垃圾焚烧组织(UKWIN),实时提供专业的垃圾焚烧项目地图.并对地方政府垃圾焚烧站选址和规行全过程监督。在现代科学技术和民主政治发展的推动下,全球范围内的邻避运动兴起,邻避现象逐渐成为性的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