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曾经,我们印象里的欧洲是这样的:现代世界的发源地,民主、资本主义、民族国家等现代制度,都来自欧洲;它还是最大的发达国家集团,因对一体化的大胆尝试而有“人类文明实验室”之誉。然而,今天的欧洲面目全非。从欧债危机到移民危机,再到英国退欧,曾经岁月静好的欧洲,以一种意想不到的姿态,再次震惊了我们——原来,发达国家也可能破产,一体化也可能分崩离析。
多年来,一体化是欧洲最大的特色。众所周知,在欧洲一体化问题上,英国历来被视作一个“坏小子”,它与欧盟的关系时常出现各种各样的波折,甚至是激烈的矛盾,特别是在撒切尔夫人执政时期。1997年英国工党上台执政之后,采取了积极的对欧政策,二者关系总体平稳。但在2010年保守党与自由民主党联合政府上台之后,英国与欧盟关系中的不和谐之处越来越明显,甚至出现了要求英国退出欧盟的声音。直到2016年6月23—24日,英国就是否留在欧盟举行全民公投,投票结果显示支持“脱欧”的票数以微弱优势战胜“留欧”票数,英国将不再属于欧盟成员国。
本书分上篇(“脱欧” 还是“回归欧洲”?——政治文化视域下的英欧关系)和下篇(当代欧洲文化认同及其建构——认识欧洲一体化的一个视角),试图从文化视角分别解读英欧关系以及欧洲一体化进程。
上篇“脱欧” 还是“回归欧洲”?——政治文化视域下的英欧关系。英国从特立独行到勉为其难加入欧共体,再到逐步适应欧洲一体化,甚至要在更大程度上影响欧洲,在犹豫和曲折中透露出许多无奈。上篇主要是从文化传统和现实因素的角度考察战后英国对欧政策形成和演变的历史轨迹,展示了战后英国对欧政策的历史进程中文化因素在各个时期的不同影响所在,梳理了英国文化与对欧政策相互联系的发展脉络,试图揭示文化因素是决定战后历届英国政府对欧政策的一个深层次的动因。
下篇当代欧洲文化认同及其建构——认识欧洲一体化的一个视角。欧洲一体化是集经济一体化、政治一体化和文化一体化于一身的综合性进程。目前,学术界对欧洲一体化的研究主要集中于经济、政治和外交等方面,缺乏对其文化因素应有的重视。随着欧洲一体化进程不断向纵深发展,其中的文化认同问题越发凸显。本篇正是从这一点出发,探讨欧洲文化认同及其建构与欧洲一体化的互动关系。欧洲一体化绝不是绝对的无条件的同一化,而是有条件有差别的统一。在欧洲一体化的过程中始终存在着一体化与民族化的对立与冲突,从这一意义上讲,一体化的过程就是欧洲国家在各种差异的基础上寻求统一的过程。欧洲文化认同的建构必然走多样化与一体化相结合的道路。
如何看待“欧洲之变”?今天的欧洲,固然是全球资本空间嬗变震荡的一个缩影,但又有它特殊的难处,是一种共相下的殊相。其社会民情驳杂精微,远非一句“欧洲衰落”可涵盖,跟踪研究是十分必要的。
张惠玲
2016年12月于上海盛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