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作为中国zui重要的邻国之一,千百年来,中日两国的历史发展轨迹相互交缠撕扯。然而,谈起中日交往史,除了遣唐使、侵华战争,我们还能想到什么?
作者藤家礼之助先生为我们整理呈现了中日两千年交流的图景。本书从日本立国进入中国古籍谈起,通过倭王金印、“日出处天子致书日落处天子”的国书事件、遣唐使、入宋僧、文永–弘安之役、倭寇、勘合贸易、甲午战争等事件及近代之后中日关系的起起伏伏,梳理了两国交往的大事件,串联起两千年的互动交流史。
前 言
常言道,日本与中国是一衣带水、同文同种的国家。人们还经常指出,中日近代百年的历史虽然主要是对立、侵略和反抗,但在此之前却有着长达两千年友好往来的历史。
不过,如果仔细地探讨历时两千年的交流史,我们会发现其间曾有过中断,也有过对抗,并且这些交流和中断的状态似乎也彰显了日本传统政治的特质。这无疑是很吸引人的。而且,虽说中日两国同文同种,但日本在接受中国文化的时候,经常对接受的对象进行微妙的改动。这种接受文化的方式,似乎也体现了日本文化的特质。这也是令人很感兴趣的。
在人们呼吁进一步加强日本与中国友好往来必要性的今天,尝试回顾中日两千年交流史的详细经过,恰好是顺应时代要求的吧。而且,看看自“二战”后对这种交流史的研究,一直仅有断代史,几乎没有通史,应该说,这一研究以某种形式问世的时机恰好到来。
话虽如此,但这是一项极其困难的工作。首先,在尝试仔细回顾交流史的过程中,会碰到需要逐一核实的事实无法一一确认的问题。尤其是古代史方面,更是受到史料的制约。在这样的情况下,可想而知,欲推导出史料所欠缺的部分,就需要广泛搜集诸家学说和各种参考文献,并加以归纳整理,从中提炼出明晰的史实,进而系统地展现出长达两千年的交流史。不是颇具慧眼之士,恐怕是无论如何也办不到的。
但我还是不自量力,并且自认为付出了最大的努力。其中,当诸家的见解复杂地纠缠在一起的时候,我只能根据个人观点大胆地删除、淘汰,有时还厚着脸皮陈述自己的臆说。谨请大方教正,望乞见谅。
这本小书的出版,多亏了东海大学出版会的加藤千曼树、山本保之介两位先生的鼎力帮助。另外,因为鄙人懒散,劳烦植松美津子、竹和是江、越川文晴诸君不辞辛劳地为我整理、誊写杂乱的稿子和资料,在此表示衷心的感谢。
在《中日交流两千年》搁笔之际,我衷心地祝愿当前中日之间悬而未决的《中日和平好条约》早日缔结。其中的理由之一,当然是因为我深信这一条约的缔结,将有助于中日两国的发展,并将对亚洲乃至世界的稳定做出巨大贡献。不仅如此,还有更为重要的理由,我的青少年时期是在“二战”期间和“二战”后度过的,所以只要这个和平条约一日不缔结,我的内心就无法安然,总觉得包括中日战争在内的第二次世界大战那如噩梦般的过去依然没有结束。
著者
一九七七年七月七日
(修订版)前 言
完成这本小书,时光已流逝了十余年。
光阴似箭。不但我的身边发生了些许变化,日本、中国、中日关系,以及包含这些问题在内的东亚与世界的形势,也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次,在出版修订版时,我本想触及《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缔结后情势的变化,但最终还是止于最小限度的修改。一方面是因为尚无法客观地看清情势,另一方面也是因为情势的变化之大让人踌躇。
因此,这次修订的主要工作,是对初版进行十分严格的补充、修改和添补。补充修改的地方有数十处。我的门生、现东海大学文学部助教真野贵子(当时还是学生)在忙碌的工作间隙,独自一人承担了添补的工作。在此特表感激。
六年前的 1982 年,正值纪念中日邦交正常化十周年。这本小书由时任北京大学亚非研究所副所长张俊彦和卞立强两位先生翻译为中文,并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两位先生说这本小书“大量综合了日本学术界关于这方面的研究成果”,并“阐发了作者本人的见解”(源自译书序文)。受到如此高的评价,真是无比的喜悦。另外,两位先生对于书中对中日友好的热忱,也给予了“(他)表现了对于发展两国友好关系的热情”这样的好评,对此,我真的十分欣喜。
北京的天空是深邃的、蔚蓝的。虽然隔着海,但风月同天的中日两国的友谊与合作将长存。
恳切地期待着年轻人翻阅这本书。
著者 藤家礼之助 记
一九八八年八月十二日
《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缔结十周年纪念日
前 言
( 修订版 ) 前言
第一章 邦交的开始—倭王与金印
派往乐浪郡的使者/《后汉书· 倭传》/ 金印的发现/ 国王师升等
第二章 邪马台国—魏使与女王
《魏志· 倭人传》/ 九州说与关西说/ 对榎说的疑问及山尾说/ 中国人的地理感觉/ 向统一国家发展的过程/ 对松本说的异议/ 卑弥呼的目的/ 卑弥呼以后
第三章 倭五王—跨越万里
朝鲜半岛上的角逐/ 中国的状况/ 倭五王的遣使/ 关于倭五王的推断/ 应神说的再研讨/ 要求除正的意义/ 为何一边倒向南朝
第四章 日出处天子—新兴国家的意志
空白的六世纪/“阿每”“多利思比孤”/国书事件/ 遣隋使的目的/ 交通路线/ 四批遣隋使
第五章 遣唐使—异国之土
遣唐使一览表/ 初期/ 盛期/ 末期/ 三条路线/ 阿倍仲麻吕/ 圆仁、圆珍、圆载/ 鉴真
第六章 入宋僧—蝼蚁的憧憬
废止遣唐使以后/ 从唐末到宋/ 五代时期的交流/ 与宋的交流/ 变化的萌芽/ 入宋僧
第七章 蒙古来袭—夷狄之间的战争
从北宋到南宋/ 与南宋的贸易/ 禅僧的交流/ 蒙古的兴起/ 文永、弘安之役/ 和平的交流
第八章 倭寇与勘合船—中日联合的冒险
倭寇的开端/ 从元到明/ 明日交涉/勘合船/ 入明僧/ 倭?? 寇/ 文禄、庆长之役
第九章 郑成功父子—唇齿之谊
从明到清/ 郑成功父子/ 郑氏家族向日本乞师/ 其他乞师/ 唇齿之谊/ 长崎贸易/唐人坊/ 渡日僧等
第十章 最后的决裂—王道与霸道
日本与近代中国/ 清日战争/ 留日学生/中国与日本志士/“二十一条” / 最糟的岁月/ 架桥的人们/ 王道与霸道
译后记
出版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