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高云淡风正帆
21 世纪的第三个十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迎来了极具生命力的韶华
时期。位于祖国东海之滨,面向浩瀚太平洋的长三角区域,开始演绎一场空前
的创新发展大戏。长三角一体化上升为国家战略,本著书正是地处长三角区域
的一批理论与实务工作者这两年来的一些思考与探索。
我们对长三角经济一体化,以及如何高质量发展推进的应用理论与实践,
主要基于六方面的渊源引领和有益探索,这成为本著书的基础支撑。
一、围绕长三角一体化战略成形的宏观“长跑”
根据我们的认识,长三角一体化的命题和研究起始于1982 年,时任国家领
导人提出“以上海为中心建立长三角经济圈”,范围是以上海为中心,涵盖苏
州、无锡、常州、南通、杭州、嘉兴、宁波、湖州、绍兴等长江三角洲的九个
城市(亦称为“上海经济区”),并成立了上海经济区规划办公室。这可以被认
为是长三角一体化战略长跑的第一步。
1992 年,长三角城市群囊括了上海、杭州、宁波、湖州、嘉兴、绍兴、舟
山、南京、镇江、扬州、泰州、常州、无锡、苏州、南通等15 个城市,2003 年
台州加入,形成了以江浙沪的城市为主体形态的长三角区域城市群。
2010 年,国家发改委发布了“长江三角洲地区区域规划”,将长三角区域范
围界定为苏浙沪全境内的25 个地级市,即在原有16 个城市的基础上,加进了
江苏的徐州、淮阴、连云港、宿迁、盐城和浙江的金华、温州、丽水、衢州。
2016 年,“长三角城市群发展规划”发布,在将安徽省的八个城市纳入长江
三角洲城市群的同时,调整了江浙的一些城市,最终列入范围的是:上海和江
苏、浙江、安徽的26 个地级市。即:上海市、江苏省的南京、苏州、无锡、南
通、泰州、扬州、盐城、镇江、常州,浙江省的杭州、湖州、嘉兴、宁波、舟
山、绍兴、金华、台州,安徽省的合肥、芜湖、马鞍山、铜陵、安庆、池州、
滁州、宣城等地级市。这是迄今为止的相应范围。
从国家宏观层面审视长三角一体化战略,从雏形到成型,历时36 个年头,
概念不断优化,空间也一扩再扩,正所谓好事多磨,主题不变。
2018 年11 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上海宣布长三角区域一体化上升为国家战略,
从此翻开了长三角区域历史性的一页。这是21 世纪上海、江苏、浙江、安徽发
展的大事,更是中国区域经济创新发展的一件大事,值得大家全力以赴,努力
奋斗。
二、费孝通先生与长三角一体化国家战略的提出
根据有关记载,最早提出长三角一体化的是我国社会学大家、中国民主同
盟的费孝通先生。1988 年,邓小平同志在谈及中国改革开放时曾经说过,“现在
有一个香港,我们在内地,还要造几个‘香港’”。费先生对此从战略上做了深
邃的思考。1990 年,他来上海,先后对长江三角洲区域做了系列的调研考究。
提出了要从全国的经济格局审视,要从更高的区域经济发展的层次定位上海,
要把上海作为长江流域的贸易、金融、信息、科技、运输中心,使上海成为长
江三角洲和沿海地区工农业商品的总调度室和总服务站,成为一个具有广阔服
务腹地的“大陆香港”。1990 年4 月,民盟中央向中共中央报送了关于建立长
江三角洲经济开发区的初步设想,得到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江泽民同志的肯定。
当月,国家正式做出建立上海浦东经济开发区的决策。
1992 年,民盟中央又以费孝通先生的名义提出了《关于振兴上海经济的设
想和建议》,明确提出中国经济发展的重点应该是长江流域,长江流域是中国经
济发展的脊梁。长江是一条可以带动中国经济起飞的巨龙,龙头就是上海。要
使上海成为面向世界、商贾云集、四通八达的东方大港,带动中国经济腾飞的
龙头。这就是上海在未来中国经济发展中的战略地位。1992 年4 月,中共十四
大明确:“以浦东开发开放为龙头,带动长江三角洲和整个长江地区的“飞跃”,
“尽快把上海建成国际经济、金融、贸易中心之一”。费孝通先生的真知灼见载
入了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史册。
参加本项研究的学者中,有几位都是中国民主同盟的成员,他们认真学习
费老胸怀国家战略大局意识,深入调研、抓住要害、建言献策的敬业精神,同
样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统一战线精神的重要体现。加强对长三角国家战略推进
的策略研究,也是大家缅怀先辈、传承风范的主要衡量尺度。
三、中共十九大按下长三角一体化的“快进键”
2017 年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代表大会是国家发展中的里程碑。中共
十九大确定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发展路径、目标、方向,对长三角区
域经济的改革、开放与发展,明确按下了举足轻重的“快进键”,迎来了长三
角经济一体化战略“天高云淡风正帆”的大好局面(见本书相关章节的阐述)。
2017 年以来,长三角一体化战略的各项工作有序快进。2018 年11 月,长三角
一体化国家战略正式实施,长三角区域热气腾腾,一派蓬勃生机。
四、开放型研究模式的特有优势
地处长三角区域的决策咨询智库,围绕重大命题选择研究项目,已经积累
了有效的经验。围绕长三角一体化国家战略,我们开放组建了兼具特色的项目
团队,体现了追求“优势互补、应用实验、微观探索、中观集成”的研究宗旨。
团队中既有拥有政府、高校、企业经历的领军人物,也有不同学科的理论、实
务见长的博士、硕士研究人士,按照本项研究模式确定的“六链推进法”(我们
遵循一个上下呼应选题 → 一份紧密关联问卷 → 多场社会各界专家座谈 → 三个
样本场景的经验总结 → 多份务实管用政策建言 → 一份区域(中观)系统建议
的顺序),努力实现不同微观子系统和区域经济中观系统的对接集成,以服务
长三角经济一体化的“高质量发展推进”的主线。两年来,相应的研究成果已
先后获省部级奖项多项,引起了多个方面的关注,形成了务实管用的具体政策
建议。
五、区域经济一体化,金融协同与风险防控至关重要
2019 年,长三角一体化战略研究进入快车道,上海市政府参事室贸易金融
组的五位参事抓住关键,进行了为期一年的“长三角一体化中的金融协同与风
险防控”的系列课题调查,研究遍及三省一市,得出了区域经济一体化必须更
加重视金融协同与风险防控的结论。保障金融创新与金融安全是长三角一体化
绕不过去的“基础考试”。调研报告在长三角一体化的研究中首先直面了经济保
障的核心范围,金融创新与风险防控值得高度重视,也为高质量发展模型的建
立,确立了保证安平的基础边界。
六、确立“3 合1”的高质量发展模型的雏形
长三角经济一体化国家战略,是国家科学部署确立的。我们的应用研究应
该着力于如何高质量发展推进,如何让成千上万的微观运作主体(或单元)在
唱好同一首歌上统一步伐。通过样本实践,提出长三角经济一体化推进进程中
的配套政策、有效做法和科学优化。结合研究团队成员的经历、经验,我们探
索性地把一般理念中的虚拟经济、实体经济和区域经济(对上述三个概念作了
特殊的相应界定),放在长三角经济一体化国家战略的平面上开展应用关联的系
统比较研究,设计了区域经济长三角一体化的中观推进模型,并与此关联设计
了经济保障集成、产业集群成长和区域经济研用三个共同协作推进的3 合1 构
架模型。各子系统都选择确定了特定的样本场景,以试验应用探索。其中,经
济保障集成子系统,以上海农村商业银行服务长三角、保障金融为核,以普惠
特色创建的起步为一期主要内容;产业集群成长子系统,则以上海张江生物医
药产业平台的创新发展,创建长三角优势产业集群探索为一期主要内容;区域
经济研用子系统,选择以浙江清华长三角研究院和长三角G60 科创走廊的完善
为主要内容,探索协同创新、科创引领的区域经济特色。本著书的章节就是对
长三角经济一体化建设发展推进“3 合1”模型雏形的三个微观梳理建言和一个
中观集成建言。
庚子三月,全国人民在党中央的领导下,正取得抗击新冠肺炎的初步胜利。
按照赢得防疫抗疫和恢复经济双胜利的要求,我们同样需要按照既定部署,有
序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国家战略的各项工作。春回大地、万木葱茏,祖国未来的
繁荣发展值得我们付出百倍努力。
“地沃水清好时节,万马驰骋不下鞍”。这里,我们把长三角一体化背景下
的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推进模型的初步成果奉献给大家,并期待长三角区域经
济一体化建设传来持续不断的捷报。
吴大器
2020 年3 月30 日于上海浦东
目 录
第一章 构建长三角一体化下的经济保障集成系统、
产业集群成长系统和区域经济研用系统................................................ 1
第一节 构建“三维高质量发展推进模型” ........................................................................... 1
第二节 构建模型的基础理论依据综述及认识 .................................................................... 4
第三节 创新组合以金融为核心的经济保障集成子系统的构建 ..................................11
第四节 提升健全以科技作引领的产业集群成长子系统的构建 ..................................20
第五节 聚焦探索以协作创新、科创研发为重点的区域经济研用子系统的构建 ..28
第六节 长三角一体化下的三维高质量发展推进模型的重要基础综述 ....................32
第七节 长三角一体化国家战略下三维高质量发展推进模型的特色塑造 ................40
第二章 推进金融服务长三角一体化的经济保障子系统探索...........................51
第一节 金融服务是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核心元素 .........................................................51
第二节 上海农商银行服务长三角一体化的起步探索实践 ...........................................66
第三节 上海农商银行服务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中存在的主要困难和解决路径 .......99
第四节 上海农商银行问卷调研和浙江台州小微金融简介 .........................................109
附录一:上海农商银行服务长三角一体化调研问卷 .......................................................135
附录二:长三角三省一市国家级开发区产业分布 ............................................................153
第三章 推进科创引领长三角一体化的产业集群成长子系统
高质量集成发展..................................................................................... 161
第一节 三维高质量发展推进模型是对长三角一体化进程的高度理论凝练 .........161
第二节 科技创新引领长三角产业集群成长子系统一体化发展 ................................163
第三节 科技创新引领长三角生物医药产业集群高质量发展现状及问题 ..............171
第四节 加快破解生物医药产业发展制度瓶颈,打造高质量生物医药产业集群 ..178
第五节 发挥“医保”指挥棒作用,引导生物医药产业更大的创新探索 ..............181
第六节 优化“金融科创板+ 注册制”安排,为长三角生物医药产业集群量身定
制配套经济保障集成生态通道 ..............................................................................185
第七节 推进科创引领长三角一体化的生物医药产业集群成长子系统建设,树立
长三角一体化的产业集成典范 ..............................................................................190
第八节 发挥张江科创资源集聚优势,建设长三角中医药产业
先进集群的初步思考 ................................................................................................193
附录一:长三角生物医药园区案例集 ..................................................................................197
附录二:张江生物医药产业发展企业问卷统计数据及结果分析 ................................210
附录三:上海张江生物医药产业发展企业问卷 ................................................................229
第四章 长三角一体化的区域经济研用子系统探索......................................... 238
第一节 协同创新对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重要意义 .......................................................238
第二节 浙江清华长三角研究院的概述 ..............................................................................244
第三节 浙江清华长三角研究院服务长三角一体化的探索实践 ................................257
第四节 长三角区域柔性电子技术的发展及应用 ............................................................275
第五节 长三角一体化战略下协同创新驱动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286
第五章 长三角一体化中的金融协同与风险防控............................................. 290
第一节 长三角一体化战略与价值站位 ..............................................................................290
第二节 长三角区域金融调研综述 .......................................................................................297
第三节 长三角一体化下金融协同发展与风险防控的若干建议 ................................322
第六章 推进长三角区域经济一体化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思考......................... 328
第一节 系统认识新时期长三角经济一体化的目标、要领和规律 ............................328
第二节 科学把握长三角经济一体化高质量发展的五个创新抓手 ............................332
第三节 坚持创建长三角经济一体化中的区块链技术、产业发展为国家
先行试验示范区 .........................................................................................................335
参考文献................................................................................................................. 340
后 记..................................................................................................................... 346